第959章:打狗(上)
作者:呼啦圈大神      更新:2020-03-17 11:49      字數:2145
  柯小川也意識到自己是意氣用事了,心中雖然憤憤不平,卻也隻能咬著牙把刀又塞回了刀鞘。

  楊懷仁也受到了玄參話中的深意的影響,心態也慢慢放的平緩下來,對柯小川說道,“哥哥方才見到那樣的場景,也是心如刀絞,憤恨異常。

  但眼下還不是時候!我也想拯救這些流落在契丹鐵蹄下艱難生存的漢人百姓,可僅僅憑我們這五百軍士,又能做什麽呢?

  這裏如今畢竟是遼境,我們鬧事,原本的大事辦不成不說,契丹人會拿這些漢人百姓來報複,到時候受到傷害的人,隻能是更多。

  眼下西邊的即將發生的戰事,還有數十萬大宋將士們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萬不能因小失大!”

  玄參也勸到,“仁哥兒說的是啊,很多事,不能僅僅憑著一時意氣就魯莽行事,也許你拯救了幾十人,卻無意之間害死了幾百甚至上千人,得不償失啊。

  我們幫助仁哥兒把這次來遼國的任務完成,就是拯救了成千上萬名宋人的性命,這一點,你懂嗎?”

  柯小川長出了一口氣,“方才是小弟魯莽了,請諸位哥哥見諒。”

  “沒事,”楊懷仁笑道,“是誰見了同胞那樣的境遇,都要傷心而且憤怒的,這是我人之常情,我們現在做的,正是為了將來能有機會拯救他們的邁出的一小步。

  相信我,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還會回來,不過不是作為使節,而是揚刀立馬,從新踏上這片本來就屬於我們的土地!”

  眾位兄弟聽罷仿佛想象到了一副畫麵,大宋重新奪回燕雲之地,把契丹人趕到長城以北,百萬受苦受難的燕雲百姓振臂高呼,慶祝他們重獲新生。

  楊懷仁扭頭看了看那些叫花子,總有些於心不忍,便又說道,“我們現在沒法讓他們脫離苦海,但是綿薄之力,還是可以出上一些的,咱們隨身帶著的幹糧,就都分給他們吧!”

  柯小川終於露出了些笑模樣,和天霸弟弟兩人又招呼了幾個侍衛,找了個布兜去使團隊伍裏挨個搜羅每個人身上隨身攜帶的幹糧等食物,一會兒就收集了一大堆。

  當隊伍每經過一個像那樣廢舊的擠滿了叫花子的院落,便停下來去分發幹糧給他們。

  前邊幾個院子在發幹糧的時候,隻是引來了些契丹人觀望,倒是沒有人站出來阻止,到後邊楊懷仁親自來到一個大一些的院子的時候,他剛要發幹糧,卻忽然出現了幾個粗壯的契丹漢子攔在了院門前。

  “你們在幹什麽?”

  楊懷仁在東京城的時候,也是見過不少契丹人的,那些大都是常駐在東京城的遼國使團裏的官員和他們的家眷,以及很多來大宋做買賣的契丹商人。

  他們在大宋呆的時間久了,都非常喜歡大宋的文化和風俗,漸漸的都開始穿宋人的服飾,梳宋人的發型,隻有從他們的麵容和宋人的細微差別和口音上,才能辨別出他們是契丹人。

  可在遼國境內,這些契丹人還保留著他們遊牧時所穿的服飾,發型特別具有民族特點,頭頂中間的頭發剃光,四周的頭發留的卻很長,有的就自然披散著,有的愛美的則梳成了小辮子,樣子看上去非常好笑。

  而他們穿的,也是圓領左衽的皮裘齊膝半長袍,是一種被稱作團袍的契丹服飾。

  褲子最是特別,兩條褲管套在腿上,卻沒有襠,褲管上直接用皮帶連接到腰帶上,有點像美國西部片裏西部牛仔那種無襠的牛仔皮褲,契丹人稱其為吊敦。

  腳上則是一種叫做高靿的連褲長筒皮靴,整個裝扮似乎非常適合騎馬,十分具有遊牧民族的特色。

  這幾個契丹漢子口氣狂妄,嘰裏咕嚕一大堆,因為說的是契丹話,反正楊懷仁是沒聽懂,但看那樣子,應該是不讓他們給那些叫花子食物的意思。

  楊懷仁也沒搭理他們,隻是淡淡了說了句,“滾開。”

  那幾個契丹漢子也沒聽懂他說的啥,又嘰裏咕嚕了一大堆,時而做出發怒的樣子,時而又是一陣譏諷和輕笑。

  跟隨使團一起出使遼國的一位朝廷派來的鴻臚寺譯官立即走上前來,本想是替楊懷仁當翻譯,翻一下那幾個契丹人的話,可他聽了一會兒,臉色變得很難看,皺著眉頭不知該不該如實翻譯出來。

  他想了想,還是應該說,他就是個低品秩的小譯官,哪裏敢隱瞞楊懷仁這位郡公?

  可他剛要開口,楊懷仁卻抬手製止了他,“不用你譯,都是些狗話狗屁的,本使不需要知道它們的意思。”

  說完楊懷仁又對身邊的柯小川和天霸弟弟等人厲色道,“該分幹糧是咱們的事,他們若是不閃開,就把他們打開!”

  其餘眾人聽罷心中凜然,紛紛躍躍欲試,早就看不慣這些光頭小辮子契丹人了,有了楊懷仁的話,他們更不用再擔憂什麽。

  見楊懷仁的幾個府衛弟兄們就要動手,又衝過來幾個隨行的外交文官,去拖住了柯小川等人,同時還對楊懷仁大叫著,“楊郡公,使不得,使不得啊……”

  楊懷仁冷道,“怎麽使不得?話說好狗不擋道,擋道的就不是好狗,我下令打狗,怎麽還使不得了?”

  那些隨行送歲幣的官員也都知道楊懷仁在大宋就是個出了名的大愣子,他要做什麽事從來不考慮後果的。

  本來剛才聽了他一番話,還以為他來到大遼大愣子性格有所收斂,沒想到轉眼的工夫,便又開始犯了愣子勁兒。

  雖然他們心裏畏懼楊懷仁,可又擔心楊懷仁在人家契丹人的地盤上惹了事,他麽回去也沒法跟朝廷交代。

  最終還是推出來一個年紀最長的文官作為代表,對楊懷仁小聲勸道,“楊郡公,咱們如今不是在自己地方,做什麽事,說什麽話,都要三思而後行啊。”

  楊懷仁轉頭去看那個老文官,瘦瘦幹幹頭發花白,看樣子得六十多歲了,也不好喝罵他,隻得笑道,“本使三思過了,你們不必再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