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懷仁入川
作者:呼啦圈大神      更新:2020-03-17 11:49      字數:2193
  一切還都是猜測,楊懷仁也拿不準這個神秘人究竟是誰,隻能從他的行事習慣上,猜一猜而已。

  楊懷仁覺得,即便是猜不出來,自己也沒必要煩躁,既然是這個神秘人找上了他,那麽以後肯定會站出來,揭開神秘的麵紗跟他見麵的。

  對老百姓來說,這個日頭要幹什麽事,那可是耽擱了,對楊懷仁來說,時間還是頭午,現在出發也不遲。

  辭別了鐵香玉,楊懷仁立即下命今日出城,向成都進發。不過說辭別有點奇怪,因為他知道鐵香玉會繼續完成神秘人交給她的任務,一路跟蹤楊懷仁。

  出興元府向西南,走朝天道穿米倉山而過,楊懷仁才體會到了古人所說的蜀道難。

  雖說比起漢唐時期,北宋在道路交通上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可出入川的道路,對於尋常人來說,依舊是難行。

  在棉穀縣,楊懷仁倒是遇上了一個熟悉的東西,在一片山穀的坡地上,長滿了獼猴桃。

  這種後世被叫做了奇異果的水果,被某些磚家叫獸們聲稱來自地球另一邊的新西蘭,後來新西蘭人親自站出來承認,奇異果是十九世紀它們從中國帶走的物種。

  實際上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詩經裏,就有獼猴桃的記載了,國風有雲,“隰有萇楚,猗儺其枝”。這裏的萇楚,便是說的獼猴桃了。

  說起來有趣,獼猴桃這種叫法,雖然唐本草拾遺裏就提出過,但卻是從北宋開始叫起的,人們見山間的獼猴喜歡摘而食之,便得名獼猴桃。

  而在以前,人們把這種長在山間的野果叫做狐桃或者藤梨,在利州當地,人們更喜歡叫它作羊桃。

  奇怪的是,樹上的果實竟是沒有被人采摘過的,便放任了它們從青澀到成熟,然後開始慢慢潰爛。

  十月成熟的獼猴桃,到了十一月,獼猴桃便因為被風幹了水分開始慢慢發幹發硬,無法入口了。

  幸運的是,雖然已是冬季,米倉山南的氣候卻是出奇的濕潤,來自南邊的暖濕氣流遇到了高大的山脊,在爬升過程中又於來自北方的冷風不期而遇。

  交錯之下,便讓空氣中的水分開始漸漸凝結,直到凝結成了顆粒,然後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降落下來。

  還不足以成為雨,卻讓整個山穀起了迷人的白霧,能透過白霧看到模糊的太陽,也不至於落在人身上讓人覺得不舒服。

  也正是因為這樣潤濕的霧氣,很好的保存了獼猴桃的水分,讓它們在腐爛之前,實現了它們的價值。

  楊懷仁趁著隊伍落腳休息的空檔,命人去山間采摘獼猴桃,挑揀還沒有硬化或者腐爛的摘,即便是這樣,禁軍的將士們還是每個人采摘了好多。

  這種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的,被證明了可以讓人長壽的奇異水果,便能發揮它們生命的價值了。

  作為飯後水果,出行在外的將士們得到了極大的營養補充,楊懷仁也適時地把合理飲食的觀念,一點點的灌輸給身邊的古人們。

  繼續前行之前,楊懷仁還特意命人留了一些,裝在一個包袱裏,就那麽放在路邊的一塊石頭上,這是留給隊伍後邊一直跟著的鐵香玉的。

  要用一個人,得到一個人的信任,光靠嘴說是不行的,總要有一些實際的行動,來證明你對一個人的重視,哪怕是一些點點滴滴的恩惠,也會讓人記得你的好,特別是對一個女人。

  對那片淡淡的白霧,楊懷仁看著看著,總是會產生一種幻覺,好似穿過了白霧,就能望見他想看到的人。

  以前離家出門,也是會想家的,想念家中的母親和妹子,想念老婆,還有想念家裏那些兄弟們。

  可想是想,心裏並沒有多少起伏。但他當了爹之後,這種想念,就讓人不知不覺的心痛了。

  家中的一雙幼子,可還好嗎?他們吃得下,睡得好嗎?大官有沒有淘氣地胡亂踢人,小魚兒又有沒有嘟著嘴吐奶呢?

  思念的確是一種病,楊懷仁如今已經不是男女之間那種思念的纏綿,而是一個父親思念孩子那樣的憂愁。

  特別是一個人的時候,表情肅穆地望著家的方向,山頂上被風吹著不斷變幻了形狀的霧氣,便總是化作了孩子的模樣。

  耳邊仿佛能聽見他們咯咯地笑聲,或是熟睡了之後,不知做了什麽美夢不斷的吧嗒著小嘴的聲音。

  沒當這個時候,蘭若心也總是站的遠遠的,不去破壞這一切,她深知此刻的楊懷仁,是在想念著誰,他享受這一刻,不論是甜的或是苦的。

  每次想完了家,想完了孩子,楊懷仁便又催著隊伍加速行進,不知不覺的,就這麽成了一個習慣,早點辦完了公差,可好早點回家和家人團聚。

  於是便沒了欣賞劍閣之險的心境,出劍門關向南到劍州,映入眼簾的便是一片沃野了。

  盆地的地勢格外的平坦,收獲了之後的土地被莊戶們利用河泥和草木灰養了起來,期待明年能給他們帶來更豐厚的收成。

  忙碌了一年的巴蜀大地上的勤勞人民開始享受一年中難得的悠閑,道路上不斷的有些牽著牛的老漢們從市鎮上沽了平時舍不得喝的美酒,裝在一個掏空的葫蘆裏,然後穿在了竹竿上挑著回家。

  楊懷仁急匆匆趕路的大隊人馬,便和這些悠閑的老漢們之間,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反差。

  這樣的反差隻會讓百姓們覺得奇怪,卻是嚇壞了成都府路周邊各州各縣的官員們,他們禁不住心中疑惑,這欽差大人急匆匆地,是要幹什麽?

  難不成得了哪個不長眼的笨蛋搜刮了民脂民膏的證據,要趕著去拿他是問?

  於是一路上凡是楊懷仁路過的州縣,官員們出城迎接的態度總是誠惶誠恐的,恐怕哪個倒黴的笨蛋就是他自己。

  不過欽差大人好像沒那麽可怕,雖然拜謁的時候他總是板著個臉,但那種詢問政事民情的過程,卻總是像走了個過場,話總是好似被什麽攆著說一般,草草了了是,便又神色匆匆的上了路。

  除了采購一些當地的美食,他竟沒有參加任何一個官員迎接他的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