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學院落成
作者:呼啦圈大神      更新:2020-03-17 11:49      字數:2219
  楊懷仁也不多說話,既然是專業實踐課,就是老師來展現自己的手藝,讓學生們去觀摩和效仿,然後學會這一道菜的做法。

  環形的灶台上用具非常全,也大都是楊懷仁特別定製的那種廚具,洗菜台,製作台和灶台的布局也非常簡潔合理。

  楊懷仁先選了幾個個大的土豆,洗淨之後用去皮刀去皮,然後便是楊懷仁展現他精湛刀工的時刻了。

  一個大大的橢圓形的土豆,切成土豆絲,聽起來很簡單的變化,但是這也是非常考驗一個廚子的刀工的。

  楊懷仁為了展現不同的手法,特意把每個土豆切成了不同直徑的土豆絲,每一種刀工的技巧也隨著自己技藝的展示講述了出來。

  當然不指望學生看一遍就能學會期中的要領,隻是讓他們先知道這樣的方法,下了課之後,隻有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能真正學會期中的精髓所在。

  光土豆絲就切了好幾堆,楊懷仁特意點了幾個後排的學生走下來給他打下手,近距離感受下先生的精湛技藝。

  打下手的學生們按照楊懷仁的吩咐把切好的每一堆粗細都略微不同的土豆絲都放入小盆中,然後在小盆中加清水淘洗。

  正常淘洗三遍,目的是洗淨土豆絲表麵的澱粉,這樣在炒製的時候,土豆絲不會因為表麵的澱粉快速受熱發粘而粘鍋,或者導致土豆絲翻炒不均勻導致成熟度的不同。

  淘洗到最後一遍的時候,水已經變得相對沒那麽渾濁,這時候不著急把淘洗過後的土豆絲從盆中撈出來,而是留在水盆中,然後在盆中點入幾滴醋,加少許鹽,就這樣放在一邊浸泡一會兒。

  配料的準備相對簡單,蔥薑蒜還有青辣椒等配菜,洗淨也切成細條的形狀,這樣的形狀也是為了配合這道菜做出來之後的美觀。

  如果說前邊楊懷仁展示刀工讓學生們心中無比讚歎的話,那麽炒菜的過程,就讓那些學生們不得不為楊懷仁的廚藝爆發出驚歎的聲音了。

  第一份醋溜土豆絲,楊懷仁要展示的是原汁原味,也就是什麽配菜配料都不添加。

  鍋中放底油,大火燒至十分熟,油開始冒煙的時候,楊懷仁快速的把一份切的最細的土豆絲放到鍋裏爆炒。

  楊懷仁一隻手抓土豆絲入鍋,而另一隻手則快速的顛著鐵鍋,熟練地把鍋中的土豆絲顛得飛揚起來飛到空中,但卻沒有哪怕一根調出鍋外。

  看上去隻比頭發絲粗了一點點的土豆絲入鍋之後表麵水分遇熱迅速蒸發,而重新沾了油的土豆絲在飛揚起來之時,接觸到邊緣的火焰,也跟著燃燒起來。

  一刹那裏鍋裏全是火焰,楊懷仁手法太快了,那隻剛才還在抓土豆絲入鍋的手立即又抓起了炒勺,準確的一勺插進盛放米醋的開口的醋壇之中。

  當燃燒起來的土豆絲飛揚起來第二次從新落回鍋中,一勺醋便澆了下來,“刺啦”一聲脆響,鍋中的火焰立即熄滅,接著散發出的醋香溢滿了整個教室。

  而第三下顛勺的時候,炒勺上已經從鹽罐子裏沾了一勺頭的鹽回來,在鍋中均勻的一撒,好似天女散花一般,細小的鹽粒便自然的個土豆絲交叉融合在了一起。

  楊懷仁整個動作太快了,幾乎一氣嗬成,看上去隻是來會把鐵鍋顛了三四下的工夫,立即就把鍋端離了灶台。

  靈巧的一翻手腕,鍋中冒著熱氣的土豆絲便整齊的碼放在預先準備好的一個空盤子當中,而且就這麽簡單的一下,土豆絲也碼放得非常整齊,並沒有任何一根落在盤子外邊。

  楊懷仁臉上帶著笑,示意他的一個充當助手的學生把這盤原汁原味的土豆絲端到其他同學們麵前,讓每個人都嚐一下。

  觀摩的學生們每個人都發了一雙筷子,每個人都夾上一筷放到了嘴裏。

  當那個酥脆鮮香的味道傳遍了整個口腔,每一個人都對他們的楊校長佩服的五體投地,明明什麽配菜和配料也沒有放,土豆裏澱粉最原始的香味,已經足夠讓人覺得美味無比。

  整道菜與其說是醋溜,不如說是先幹煸再醋溜的製作手法,幹煸的速度很快,造成了細細的土豆絲一種酥脆的口感。

  而加入醋之後才算是醋溜,蒸發出來的醋以一種氣體的方式滲透到本來幹燥的土豆絲中,有一種絲絲入味之感,整道菜湯汁很少,並沒有破壞幹煸土豆的酥脆感。

  楊懷仁沒有問學生們感覺怎麽樣,而是問道,“大家說這道菜這樣的製作方式裏,最關鍵的點都有什麽?”

  學生們砸吧著嘴裏還留存的美味,細細思考了一下,有的說最初的刀工已經注定了這道菜的土豆絲那種酥脆的口感。

  有的說土豆這樣新食材的選取,找到最合適的製作方式,展現它原來的味道就是這道菜的真諦。

  有的則說炒製的過程中楊懷仁神乎其技的精湛手法,才是形成這樣的口感和味道的關鍵。

  有的也說這道菜的關鍵是火候的掌握,總之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楊懷仁則聽了每一種答案之後都點頭微笑著回應著學生們,並不說誰說對了最終答案。

  學生們之間也開始相互討論,或是更詳盡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是聽了別人的觀點之後,和自己的觀點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觀點。

  楊懷仁就這麽不動聲色地聽著大家討論了一小會兒,並沒有著急去宣布答案。

  他本來也沒有什麽教學的經驗,隻不過是突發奇想,想到了這樣的教學方式,手把手的教授,或者用傳統的言傳身教的方式去教學生,自然沒有什麽錯。

  而楊懷仁更注重的,是教會學生們根據自己看到的東西去思考,不同的思考出來的結果之間相互碰撞融合,更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

  楊懷仁見學生們踴躍討論得差不多的時候,才舉手示意大家安靜一下。

  “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不過先不要立即就下了結論,等看完了接下來的另一種醋溜土豆絲的製作方法,也許你們就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