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趙煦問策(上)
作者:呼啦圈大神      更新:2020-03-17 11:48      字數:2173
  楊懷仁聽了這樣的問題,恨不得一拳朝趙煦臉上打過去,然後問一句沙包大的拳頭你見過沒有?

  咱倆是很熟,但熟不到這個份上。換句大家能理解的更形象更直觀的話說,別人不拿你當回事,你要說別拿室長不當幹部,也別拿班主任不當領導。

  這裏呢,是應該說趙煦太拿楊懷仁當回事了,還真是拿他當國之棟梁來看待了,涼拌海蜇皮好吃又脆生,當個下酒小菜未嚐不可,真當大菜上了席,總是差那麽點事。

  倒不是故意自己貶低或者作踐自己,而是自己幾斤幾兩,心裏要有杆秤,有些事,不是他能說了算,能開口去說的。

  宮裏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楊懷仁依舊一臉懵逼,要是放在以前的性子,早他女馬好奇心爆棚急得罵娘了,可如今呢,不能說是成熟了許多吧,但也是理性了不少,有些事不該問的,就別嘴賤。

  曆史嘛,其實很多朝代都有這種事,甚至一個皇帝在位也沒幾年,就好多造反的。

  民間的就先不論了,朝廷中樞的權貴,皇帝的身邊的三姑父七大姨夫的,玩弄權謀想篡權奪位的就不在少數,更不用提皇帝的兄弟子侄們了。

  而這些事寫進了正史的,往往都是一句話,某某意欲謀反,中間過程半個字不提,最後的結果就是伏誅,或者夷九族,總之下場很慘。

  這麽說吧,一萬個造反的,最後成功的也就那麽幾個。其中大多數也就是嘴上吹吹牛比,天王老子哥們不當回事,但也頂多打打嘴炮,實際上隻不過尋了個山頭當山大王而已。

  都說什麽什麽史官剛正不阿,如實記錄曆史,皇帝一夜騎了後宮多少妃嬪都敢寫的清清楚楚,就是不寫誰誰誰怎麽造反的。

  為什麽?

  聽起來兩件事都是讓皇帝非常忌諱的,但是禦女無數嘛,皇帝隻不過表麵上裝作非常氣憤,當著眾人批評你幾句,然後再誇你為人正派,不畏權勢,弄好了還能賞賜你點什麽金銀珠寶的。

  其實呢,皇帝背地裏偷著樂呢,琢磨著哥們這麽英明神武的事情寫入正史傳揚下去,幾百幾千年之後人家拿出來說事,總要說一句這個皇帝還是個牛比的。

  可是造反呢?這個就不能詳細記錄了,別人不問,自己也不說,誰問得仔細,就當你要學著造反,或者看了皇帝笑話,是動不動就可能砍你腦袋殺你全家的。

  史官也是人,分得清主次,分得清輕重,分得清什麽時候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官是皇帝給的,富貴也是一樣,沒人敢拿自己的人頭和家人的性命開玩笑。

  很多曆史事實,都是複雜的事情往簡單了記,簡單的事情往複雜了錄,大家如此都開心愉快,又何樂不為呢?

  楊懷仁好不容易琢磨明白了,所以就不聞不問,你讓我幹嗎我就幹嗎,不少做,更不多做,至於那些秘密,你千萬別說,我不想知道。

  趙煦的這個問題,就是把楊懷仁扯進來了。其實扯進這樣的事情裏來,楊懷仁也是沒有辦法,在外圍做了些事,做了也就做了,不招惹誰,更不想留名。

  但是外圍畢竟是外圍,不涉及事件的中樞,那就沒大事。趙煦問起楊懷仁怎麽處置高滔滔,楊懷仁真不會回答,也不願意。

  一陣沉默,趙煦又擰著脖子回過頭來,說了一句“照說無妨。”

  楊懷仁心裏十萬八千支***在奔騰,你言簡意賅惜字如金裝酷賣炫,哥們感覺自己被架在火上烤了啊你懂不懂?

  即便知道高太後活不過今年,但是楊懷仁還是不想說,因為趙煦心中已然有數,找個算是知心的人多嘴這麽一問,也許隻是找個心理安慰。

  這個安慰,楊懷仁不想給,怕以後沒法麵對趙頵。高太後再不對,對她兒子還是不錯的,趙頵夾在母親和侄子中間,更難做人。

  但是這樣的時間,這樣的地點,楊懷仁若是再裝啞巴,也是不合適了,隻好支支吾吾回道,“臣不知道……”

  他頓了一下,接著堅定地說道,“不過臣知道聖上讓臣做什麽,臣就做什麽。”

  這麽說話,楊懷仁也覺得很狗腿,可是這樣的情況下,也隻有這麽狗腿一下了。

  趙煦眼下是跪在祖宗麵前自省罪過,也許明天早上起來,就會豪情萬丈。

  對於高滔滔的處置,他是一定不會心慈手軟的,出生在皇帝家,身體裏都流著殘忍的血液。

  楊懷仁若是繼續沉默不說話,或者說句什麽“臣不敢”“臣不知”的話,那就是明擺著敷衍他。

  要是裝大尾巴狼給他講什麽孝道人倫的道理,那後果更慘,這種時候逆著他說話,無異於往他心裏紮刺,將來他要拔刺,一定會連帶著你全家一起拔除了。

  皇帝都是小心眼的,特別的時候,需要特別的姿態來對待,沉默也不行,講理也不行,隻有剩下爛表一下忠心,才能蒙混過關。

  就算被他看出來,也無妨,起碼讓他知道你這個人在他麵前謹慎小心,沒有外心就行。

  趙煦聽完楊懷仁的回答,果然回過頭去,默默地不知道在想什麽。

  楊懷仁看不出他表情,也猜不到他心事,但是他知道這件事,趙煦起碼不會再向他問策了。

  就這麽默默地過了一小會兒,趙煦似乎又想起了什麽事,忽然開口問道,“今天要進城的禁軍……多嗎?”

  這個楊懷仁倒是可以如實回答。

  “旁的城門,臣不清楚,萬勝門那裏,來了不到一千人,叫臣勸回去了,沒出什麽大事,就是帶頭的兩個,被射死了一個,射殘了一個。”

  “好”。

  趙煦就回到了一個好,然後……就沒然後了。

  不過從語氣裏,楊懷仁似乎能察覺出來,就像他白天跟那些禁軍將士們保證的一樣,帶頭的當官的,肯定是跑不了的,任哪一位皇帝,也沒有把要反對自己的將領留作後患的道理。

  但是小兵嘛,有句話叫法不責眾,楊懷仁根本不用給趙煦多嘴講這個道理,他自然也是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