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轉彎(下)
作者:呼啦圈大神      更新:2020-03-17 11:48      字數:2135
  關於鬥茶,楊懷仁還是有一些了解的,這項“運動”即便到了一千年以後,也照樣在文雅的人們當中盛行。

  閑暇之餘,約上三五好友,找個清靜的所在,鬥茶品茶,在嘈雜的城市喧囂裏,總能獲得些心靈上的寧靜。

  隨園所在的南城,因為毗鄰著夫子廟、太學和國子監,所以也經常聽到食客們閑談時聊起附近的茶館裏哪個文士有組織了鬥茶。

  楊懷仁雖不曾親見一幫文人們聚集在一起鬥茶的高雅畫麵,但那樣的場景,卻是能從記憶裏想象出七八分的。

  老孫頭和老朱頭要鬥茶講和,在眾茶客眼裏,也的確是茶館老掌櫃的一條妙計,說不定將來茶餘飯後說起來,也是一樁美談。

  倆老頭臉色似乎都是很有自信的,在楊懷仁看起來,老孫頭還在為年前那場鬥茶比試中的勝出感到驕傲和得意,而老朱頭同樣的麵色輕鬆,又好像在這段時間裏,努力提升了不少自己的茶藝,對於這場比試,也是誌在必得。

  茶房裏烹茶的茶博士很快便端了一個大托盤上來,托盤裏是兩套一模一樣的銅製的小木炭火爐、兩小堆小塊的木炭塊、一塊茶餅、分割茶餅用的小錘小釺子、搗茶的銅臼、茶壺以及茶盞和茶勺等器物。

  小二搬出來兩張竹製的茶幾,相互對稱著擺在了二樓中間的空地上,茶幾古樸精致,大約有二尺乘以一尺的桌麵大小,高約一尺,茶幾後則擺上了兩張草編的蒲團。

  等茶博士把鬥茶所需的一應器具擺弄整齊,老掌櫃的便笑嗬嗬請兩位參與鬥茶選手入席。

  方才還在互相推搡和謾罵的兩個老頭,此時也莊重了不少,稍稍正了正衣襟,相互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老孫頭和老朱頭臉上都帶著笑容,緩緩地走向自己的茶幾後,跪坐在草編的蒲團之上,然後先向自然成了評判的老掌櫃和眾茶客們施禮,最後又互相施了一禮。

  做完了全套繁瑣的禮數,老掌櫃兩邊分別看了一眼,確定兩人都已經做好了準備,便站到兩張茶幾中間,麵向著眾茶客兀自地唱了起來。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

  老掌櫃這一嗓子,差點把楊懷仁驚得摔個大跟頭,且先不論歌詞的韻味,這聲調在他這個隻接觸過後世流行音樂的人聽來,說好聽的那叫古韻古香,說庸俗點,這調子有點……太逗了。

  老掌櫃閉起眼睛,也不管旁人怎麽想,仍舊唱得很執著。

  “黃金碾畔綠塵飛,紫玉甌心雪濤起。

  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

  ……”

  聽到這裏,楊懷仁似乎知道老掌櫃的唱的這是個什麽歌詞了。他前世曾經工作過的五星級酒店裏,有一間專門的茶室,茶室的裝飾裏,就掛著這麽一句。

  這首詞的出處,正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文正公範仲淹的《鬥茶歌》。

  北宋的文人們,或許是出於對文正公的尊敬,還有對他在茶道方麵的推崇,把他的這首描述鬥茶的歌詞,當做了一種儀式,每每要鬥茶之時,總要有個司儀站出來先唱上一遍。

  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種習慣。隻不過後人可能沒搞清楚人家歌詞中優美的意境,裝修茶室的時候,想當然的當做一副對聯給掛了出來。

  老掌櫃的歌聲時而玩轉曲折,時而抑揚頓挫,讓聽到這段歌詞的人會不由自主地或搖晃著腦袋,或附和著節拍拍起手來。

  楊懷仁看看左邊,瞧瞧右邊,諸位茶客便是跟著那古樸的歌聲搖頭晃腦,讓他難免覺得這場麵有些搞笑。

  可他如今裝扮成了一位老先生,另一位前輩唱著一首先輩大文豪的鬥茶之歌,這種氣氛下若是笑出聲來,似乎有些不妥。

  於是他也學了身旁一位茶客的樣子,也像模像樣的伴著節奏開始搖擺了起來。

  “長安酒價減千萬,成都藥市無光輝。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風飛。

  君莫羨,花間女郎隻鬥草,贏得珠璣滿鬥歸。”

  老掌櫃唱到最後一句這裏,歌聲戛然而止,似是故意露拙,也或是情緒飽滿之下難以自抑激動的心情,仍舊保持這唱歌時的儀態,倒留出了一刹那的突如其來的平靜。

  一段平靜之後,眾茶客這才擊節叫好,人們的心情也從方才兩個老頭吵鬧的尷尬裏,逐漸進入了觀賞一場鬥茶比試的氛圍當中。

  老掌櫃笑眯眯地睜開雙眼,雙手緩緩合十,又再緩緩打開,楊懷仁見了也不知這是一個必要的儀式,還是他情緒高漲之下又舞了一段。

  到最後,老掌櫃才退了幾步,讓比試鬥茶的兩人能夠相互看到對方,隨即才宣布鬥茶開始。

  楊懷仁本想著激烈的鬥茶比試終於正式開始了,卻不知道這鬥茶,偏偏和其他的技藝或者運動技能的比試有極大的不同。

  按照正常的理解,既然是比試,自然是你追我趕似得比拚,追求更快更高或者更強。

  可鬥茶這種比試,偏偏是特立獨行,也不比快,也不比高,更不比試誰強。比試的,似乎是一種韻味,一種文化,比試的是誰烹茶的動作更優美,誰煮的茶水更漂亮更香醇。

  所以老掌櫃宣布了比試開始之後,比試的雙方誰也沒有著急的樣子,而是做什麽事情,都追求一個字——慢。

  第一步是先把煮茶的,已經有微微底火的小火爐中,加入挑揀好的大小相似的木炭,讓炭火把茶壺中的清水慢慢煨煮起來。

  第二步則是慢慢地把茶餅上的茶葉,用一個小錘和小釺子像是雕刻一件藝術品一樣,給小心翼翼地開鑿下來。

  兩人都是沒有著急下手,而是將那一張微微橢圓形狀的茶餅,迎著亮光處仔細地先觀察上一番。

  等選準了自己覺得相對比較好的位置,才開始下釺子,先是在茶餅的一麵輕輕的把選定的那一塊茶餅鑿上一圈。

  然後翻轉過來,再另一麵又鑿了一圈,之後放下釺子,用這隻手固定住茶餅,另一隻手則用小錘對準了那塊選定的茶餅連續地,勻速地敲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