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何為開府?(上)
作者:呼啦圈大神      更新:2020-03-17 11:48      字數:2172
  中國人是人類曆史上最早喝茶的民族,《神農食經》裏介紹中國古代人早期的飲食,就有“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誌”的記載,可見公元前三千年前,中國人已經開始飲用茶葉了。

  用現代的眼光看,茶的飲用或者食用,都可以歸類到我們的飲食文化中來,但其實茶最早被我們的祖先食用,其實並不是作為一種飲品,而是當做藥物來使用的。

  到春秋時期,茶便有了個雅致的稱號——“香茗”,從對茶這樣的稱呼,我們可以猜測,早在那個時代,或許茶便已經從中藥的範疇裏分類出來,作為一種獨立的飲品了。

  但確切的說,上古時代被稱作的茶的東西,和我們現代的茶葉,實際上並不是一回事。

  那時候的茶,或許是一些類似茶的多種植物綠葉複合在一起,人們飲食過之後,達到一種藥用的目的。

  直到西漢,從史料的記載當中對當時茶的描述來看,我們才可以判斷,這個時期的茶,從植物學上來講,才跟我們當今的茶,有了緊密的植物學上的親密關係。

  當時有幾位我們如今耳熟能詳的曆史人物,如司馬相如在《凡將篇》中的《荈詫》說茶,以及《九懷》的作者王褒在辭賦《僮約》中“武陽買茶”的故事,都生動的描述了茶葉在西漢的盛行。

  隻不過當時的飲茶文化,似乎有種懷念上古的複雜情愫。

  茶葉雖然已經作為煮一鍋茶水的主料,但在味道上,由於複雜的調味步驟,甚至加入鹽、草藥以及各種香料,導致我們想象一下,免不了會覺得當時的茶飲,好像更像是一鍋下飯的菜湯。

  即便如此,當時的茶,也不是普及的,由於茶的產地大都是在南方的川、贛、閩和浙一帶,所以隻有在中國的南方,在屬於少數人的文人墨客當中流行。

  而漢朝的北方,這種製作複雜的茶飲也隻是被極少數的權貴附庸風雅似的食用而已,至於平常的百姓,其實並不知道,也不怎麽注意到茶的存在。

  到隋唐時,由於京杭大運河的開鑿,交通的便利,讓煮茶的文化逐漸在文人之中流行,這種混合味道的茶,也在大江南北開始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當中。

  唐中還出現了一位奠定了後世茶文化基調的茶藝大家——“茶聖”陸羽。他一生精於嗜茶,又精於茶道,並成書人類曆史上第一部茶文化著作《茶經》。

  到了北宋,茶的食用方式,才逐漸有了後世茶流行世間的雛形。

  人們煮茶,不再混合那些多種的香料,也不再加鹽,而是單純的去品味和享受茶葉原有的那種清香的醇香之味,並將整個過程融合到思想當中,追求那種淡泊和純粹。

  北宋中期盛世之時,這種茶文化發展到了頂峰,開始出現了數量繁多的茶葉種類。

  也正是因為這個時期文風鼎盛,文人們也開始把烹茶飲茶,當做和琴棋書畫一樣能夠證明斯文和風雅的一種方式當中。

  文人之間平時聚會,除了賣弄些詩詞歌賦或者筆墨書畫之外,也開始比拚茶道和茶藝,這種比賽烹茶的方式,被稱作鬥茶。

  ……

  老漢享受了楊懷仁的修仁茶,似乎漸漸打開了話匣子。

  他是嗜茶之人,卻因為家境沒有那麽寬裕,也隻能隔三差五的來到家附近的這家能提供比較正宗茶水的茶館,來享受片刻的寧靜。

  茶館的老板夥計也好,經常來二樓打發些閑暇時光的茶客也好,大多是與他相識的。

  所以老漢的愛好,這些人也略知一二,他點的茶水,不過是二十文一壺的平常貨色,隻是偶爾像是發了些小財,才點上一壺上百文的好茶,在靠窗的位置上,悠然坐上一整天。

  楊懷仁點的兩壺茶水,剛被小二哥端上來的時候,老漢其實光靠聞那從壺嘴裏嫋嫋飄出來的香味,便已嗅出了這是百文一壺的修仁茶。

  因此楊懷仁在老漢眼裏的,應該是位有錢的茶客,當楊懷仁付了近半兩銀子的茶錢,剩餘的一半打賞給了小二哥卻沒有一絲猶豫的時候,老漢便知道眼前這人,應該不一般了。

  對方以同坐一桌是種緣分的說辭,要請他喝茶,出於禮節,自然是應當謙讓一番的,人家再次言辭懇切的又請,他也不便拂了人家的好意。

  楊懷仁把茶盞送到嘴邊輕輕啜著還滾熱的茶水同時,也偷偷瞄向了對麵的老漢。

  老漢端起茶來請過了之後,卻不是像他一樣直接把茶盞送到嘴邊飲用,而是緩緩地將那精致的黑瓷茶盞在麵前晃了幾圈,閉上眼睛,貪婪地用鼻子吸著從茶盞裏冒出來的香氣。

  好似一個虔誠的信徒在舉行一場莊嚴肅穆的宗教儀式,老漢嗅了好一會兒,才漸漸睜開雙眼,似是那茶葉的清香之氣撫過了他的臉頰,讓他漸漸地展露出一絲歡快的顏色。

  他衝著茶水的水麵輕吹了幾下,吹散了一團熱氣,又有所目的地吹著茶水麵上漂浮起來的茶葉和浮沫。

  至此他還是沒有急於把茶水送入口中,而是迎著窗外的亮光,瞪大了眼睛仔細觀察著茶沫不斷變幻的形狀。

  直到那形狀好似讓他十分滿意了,他才把茶盞緩緩放到嘴邊,手指還不斷地扭轉著讓茶盞轉動起來,這才讓茶水徐徐而自然地流入他的口中。

  飲過了一盞茶,老漢的臉上也露出了開懷的笑顏,仔細放下手中的茶盞,又向楊懷仁到了一次謝。

  楊懷仁還以淡然的微笑,又抓起茶壺,為老漢和自己從新斟滿了一杯。

  老漢稍稍露出了些受寵若驚之色,才放下陌生人初見的生分,講起茶葉的曆史來。

  楊懷仁以前也沒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隻是聽老漢說得非常有趣,不時的附和幾句,也不吝惜對老漢對茶文化了解的讚賞之言。

  老漢說著說著,小二這才把楊懷仁要的幾碟茶果和果幹小食,以及老漢點的一壺相對便宜的茶水端了上來。

  老漢佯裝出些嗔怒之色,對著小二笑罵道,“你們家茶葉是正宗,就是烹茶的手藝,實在是普通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