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性格決定命運
作者:呼啦圈大神      更新:2020-03-17 11:47      字數:2180
  朱肱迫不及待的要驗證楊懷仁的蒸酒之法,楊懷仁喚來了幾個心靈手巧的工匠,兩人一起河工匠們研究蒸酒器具的製作。

  何之韻隻睡了一會兒,心裏掛念著楊懷仁的病情,不到晌午就起來了。

  臥房裏沒瞧見人,卻在廚房外邊找到了楊懷仁,昨天還發燒犯迷糊的他,早已經生龍活虎,還跟朱郎中一起像小孩兒似的圍著些冒著蒸汽,她根本看不明白的器具在手舞足蹈。

  楊懷仁看到何之韻,眉飛色舞的上來趴在她耳朵上說道:“韻兒,這下咱家是不發財都不行了,嘿嘿。”

  何之韻嗔怪的瞪了他一眼,伸出手來搭上他的額頭試了試已經不再發熱,才放下心來,見他滿頭的汗水,掏出手絹來溫柔的給他擦臉。

  “仁郎,你的病還沒好利索,怎麽又出來胡鬧?怎麽還有朱郎中也跟著你……”

  朱郎中聽見何之韻說到自己,走過來撫須大笑大道:“何家小娘子,楊小官人大才,大才啊!”

  楊懷仁俏皮地給何之韻飛了個眼色,“一般一般,全國第三。”

  不大會兒工夫,一股清液從整套器具的終端緩緩滴落到一個酒壇裏。

  楊懷仁興奮地拿起沽酒的竹筒盛了幾小杯,示意大家都來嚐嚐這新法蒸酒的味道如何。

  朱肱端起酒杯,閉著眼睛先用鼻子使勁嗅了嗅,然後伸出舌頭點了一點,接著整杯酒倒入口腔之中,卻不著急飲下,而是在嘴巴裏攪動了一番,最後才慢慢的咽下。

  “啊,酒氣香濃,味道醇正,入口柔,一線喉,得飲如此美酒,我老朱此生足矣。”

  楊懷仁前世也是喜歡在工作之餘小酌一下,看著朱肱這個大酒聖飲酒的姿態,感歎人家才是真正的品酒大家,這才是品酒的正確姿勢。

  “朱郎中,難得您跟小弟如此投緣,不如這新蒸酒,您來給起個名字可好?”

  “好好好!小官人如此抬舉,我老朱就獻醜了。

  喝了這酒,真是如沐春風,你家的酒樓叫隨園,不如這酒就叫‘隨緣春’吧,如何?”

  “隨緣春?”

  楊懷仁念叨著,跟何之韻對望了一眼,隨即笑著給朱肱行了一禮,“好名字,多謝朱郎中賜名!”

  整套蒸酒器具目前看起來還不夠完善,需要日後在不斷的實踐中繼續改進。

  楊懷仁吩咐工匠們按照現在的工藝製作更多的器件,一個酒水深加工的蒸酒小作坊就形成了。

  朱肱為人爽快直率,拒絕了楊懷仁給的診金,隻等著整整滴滿了兩大壇隨緣春,夾在腋下才來告辭。

  楊懷仁心裏喜歡朱肱這種直爽的性子,而且在整個蒸餾酒的過程,朱肱在很多細節上都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連自己各種釀酒的法子也教給了他。

  所以楊懷仁準備了千兩銀餅作為答謝,不料被朱肱拒絕了。

  “楊小兄,你我相遇乃是緣分,兄弟之間就不用這些黃白之物來維係了吧,你要答謝,這兩壇美酒就算是最好的答謝了。”

  “翼中兄何不留下來,小弟晚上親自準備些酒菜,你我二人一醉方休!”

  楊懷仁想讓他留下來,這樣的朋友,他打心底喜歡。

  “多謝兄弟美意,隻是在下這次回京隻是述職,暫住在鄰村一個遠房同族家中而已。

  今日便要回去收拾行裝,明日好去吏部換了官文去雄州上任了。

  你家隨園菜肴美味冠絕京城為兄早有耳聞,隻是時間匆忙,沒法去嚐一嚐了,但是得了這兩壇絕世的美酒,為兄也不虛此行。

  如果日後有緣相見,一定陪兄弟不醉不歸!”

  說完朱肱轉身就走,楊懷仁深躬一禮,“一定會再見的,到時小弟舍命相陪,不醉不歸,朱兄保重!”

  朱肱沒有回頭,十分豪放的仰天大笑,兩腋夾著美酒像個鴨子似的邁著大步走遠了。

  在如今官場裏,人人忙著勾心鬥角,爭名逐利,還能有朱肱這麽一號豁達之人,楊懷仁無法不對他產生敬佩之情。

  在交通和通訊都極其落後的宋代,這一次的再見也許就是再也見不到了。想到這些,楊懷仁竟有些淡淡的傷感。

  原來郡王府的下人們,都是非常能幹的,楊懷仁從不懷疑這些命苦的人對自己的忠誠,別院內的管家,賬房,管庫等職位都交給了相應的人員。

  此後,正式把別院大宅的中的幾座偏院改造成了蒸酒作坊,豆腐作坊和食材初加工作坊,把莊子裏的農事和建設蔬菜大棚的任務交給了黃老漢。

  一切安排妥當,莊子的建設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農戶們不用再繳田租,仆子們也有了活計能拿工錢,大家感激東家楊懷仁的同時,幹活也更加賣力了。

  朱肱開的藥果然效果甚好,不幾天,楊懷仁的傷口也好的差不多了,怕母親擔心,和何之韻離開了莊子,回到了隨園。

  王明遠和蓮兒都非常能幹,不論隨園還是家裏,都打理的井井有條。

  來隨園學習製作牛肉麵的各個酒樓的廚子們也已經回到了各自的店裏,不幾天東京城裏十幾家大型食肆開始供應隨園牛肉麵。

  他們供應的牛肉麵味道和隨園已經差不許多,但食在客們心裏,隨園的牛肉麵才是最最正宗的存在,所以每天早上,依舊風雨無阻的排著長長的隊伍等著拿號。

  羊樂天和李黑牛覺得現在店裏廚子已經夠用,可以開晚市了。

  楊懷仁也覺得隨園經營已經走上了正軌,同意了他們開晚市的請求,另外,應廣大食客要求,牛肉麵每日的定額,提升到了每日五百碗。

  轉眼已經八月,隨園裏幾棵桂樹一夜之間仿佛蒙上了一層黃色的輕紗。

  蒸酒作坊的產量從一開始一天十來壇提升到一天近百壇,源源不斷的包裝精美的隨緣春從莊子裏送來,然後送進了隨園裏空置了許久的地窖裏。

  可是楊懷仁卻沒有著急出售,他琢磨著怎麽讓隨園春比牛肉麵更加一鳴驚人。

  秋闈也近了,看著蔡水河畔越來越多的各地士子們,楊懷仁想到一個絕妙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