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李世民一 天命不凡,才華橫溢!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8      字數:2105
  程處弼。

  朕起初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是勃然大怒的,以為這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紈絝子弟。

  因為他打了朕最寵愛的皇子青雀!

  更嚴重的是,這小子對皇權的藐視!對朕的不敬!

  可當朕見到他時,朕這心中的怒火,瞬間平息了。

  朕從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他對朕發自內心的,最為純淨的尊崇。

  這般純淨無瑕的神采,朕從未看到過,玄齡沒有、克明沒有、輔機沒有,就連觀音婢、高明、青雀也沒有。

  再來給朕的感官,便是這小子的聰明。

  朕沒有想到這小子竟然能夠適時的提出以金贖刑的律法,而免去自身的罪罰。

  這些橫行霸道的紈絝子弟仗著自家的權勢在長安城裏肆無忌憚的闖禍,對律法向來一無所知,可他卻知曉這最有利的律法,並加以運用,這便是聰明。

  雖然隻是小聰明,但能夠用於安身立命便是真聰明了。

  這小子的口齒也很伶俐,還能胡攪蠻纏,能夠把輔機也給說過去,打青雀和長孫衝的時候也是如此。

  讓朕側目的,到是這小子的文采,對王右軍先生的尊崇和書法的評價。

  想來,這小子也習得一手不錯的書法妙筆。

  更讓朕賞心的,是這小子的心性,不貪權、不重色,為了自汙,也為了不讓朕愧受他的《蘭亭集序》而選擇了三萬貫錢。

  壯士功名馬上取,豈因父祖封妻蔭。

  相貌不俗、才華不遜、心性不錯、誌向不小,他給朕的第一感官,是一個出身不錯的年輕後輩,是一個可造之材。

  同時,朕這心裏也是惱火,這小子膽子也很大,竟然打了朕的青雀,還拒絕了朕的麗質!

  朕的皇子和公主都在這一日之間被這小子給收拾了!

  ......

  不過,朕還是看輕了他。

  這小子哪裏是膽子很大,這分明是膽大包天!

  在弘文館竟敢毆打師長弘文館學士劉伯莊,在青樓又把國家貴賓薛延陀王子給打了!

  但是,朕卻又喜歡這小子,因為這小子的家國熱血,更因為這小子維護了朕的麗質!

  不隻是這小子的膽色,朕也看輕了這小子的才學和聰明、赤忱之心。

  他的儒學竟然能讓孔子後裔的孔穎達甘拜下風,他的聰明能夠坑得蕭瑀十萬貫錢,更讓朕喜愛的是他的赤忱之心。

  他一顆為國為民的赤忱之心,他將十萬貫錢全部捐獻給了國家,用於支持朕對薛延陀的征伐之用。

  並設下刻石記功的計策,將朝中文武百官全部算計上,號召文武百官為國家捐款以資軍用!

  朕以為他聰慧過人,辯才無雙,可是朕還是看輕了他。

  他力拉六馬、他箭無虛發、他一戟便斬下了薛延陀王子的頭顱!

  他不僅聰慧過人、辯才無雙,更是武藝無雙,他是天生的戰將!

  然而,朕還是看輕了他。

  不隻是戰將,對於軍器,甚至對於計謀間諜之用,他也深有研究。

  他的醫學能夠讓孫真人折服,並救下觀音婢的命!

  他的書法賞心悅目可自成一家!

  他的文采,他所提出的句讀之用,可革新經典釋讀之用,開文化發展又一先河!

  更讓朕意料不到的是,這小子竟然對於佛道兩家法理也深有研究,而這小子還是一個非常痛恨佛家之人!

  更為了國家,主張削弱佛道,為國家增添人口、土地、賦稅、財富。

  這一次,朕沒有看輕,他是一個擁有赤子之心、忠誠體國之人!

  朕也知曉了,他是一個才華橫溢、舉世出塵的驚世少年。

  朕看中於他,他或許就是上天賜予朕的霍去病!

  在朕如同漢武帝一般即將無法親自登上疆場時,讓他代替朕在疆場上肆意馳騁,開疆擴土!

  不,甚至朕比漢武帝還要幸運,他所精通的知識才華比霍去病還要來得多。

  更重要的是,他精通醫術!

  這代表著,他不會像霍去病一樣,英年早逝!

  就是不知道他的將略如何,行軍用兵之道如何,能不能像霍去病一樣優秀,具有神來之筆!

  但是,這也並非是難題。

  朕可以培養他的軍略!

  讓李藥師像培養侯君集的軍略一樣,去培養他!

  不,李藥師隻是個引子,朕要親自培養他的軍略!

  ......

  在麗質的生日宴會上,朕一時得意忘形,犯下了一個無法彌補的過錯。

  朕率先吟詩,而後又邀請文武百官吟詩。

  文武百官是不會落下自己的麵子的,可他們也更不會落下朕的麵子。

  一時之間,沒有人出來吟詩,等待朕的隻能是晚宴的冷場。

  可是,他,程處弼別開生麵的挽救了朕的顏麵,更以一首《有為歌》,讓朕看清了他的真心。

  他以國士待朕!

  而朕也必當以國士待他!

  更讓朕明白的,是他那顆為民請命,為民播下太平春的國士之誌!

  為天地立心,為蒼生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他之所以入仕,是為了感激朕的知遇之恩,也是為了天下蒼生,還是為了天下大同,卻沒有為了他自己。

  因為他不想入仕,他所喜愛的是自由自在的市井生活,他是為了朕、為了大唐才出仕的。

  這一刻,朕才明白,朕與他的關係並非是培養與被培養,期待與被期待。

  他與朕名為君臣,實為朋友!

  他與朕是知心相交的,是毫無保留的知心相交的!

  若非毫無保留的知心相交,他並非要捐贈國家十萬貫錢,更不用得罪朝中百官而捐獻,亦不用與天下佛門為敵進行滅佛,也不用苦心孤詣地向朕講解間諜之用!

  正是因為他對朕推心置腹,所以他才毫無保留地義無反顧的為朕、為大唐做出這麽多、這麽重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