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 李承乾廢太子,新太子為誰?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7      字數:2048
  即使李二陛下心在痛,有再多的後悔,可事已至此,李承乾已然謀反,他也不能不麵對這一結局。

  貞觀十七年,四月初六,李二陛下正式將對太子李承乾如何處置的問題,放到了朝議上讓百官進行探討。

  在一眾大臣都難以回答的時候,一個僅從六品上的小官通事舍人來濟站了出來,向李二陛下進言道:

  “陛下不失為慈父的形象,讓太子享盡自然壽數,就是很好的善德了。”

  在來濟說出這句話之後,李二陛下立馬就從善如流聽從了他的意見。

  當然,這一意見,也並沒有任何人敢出來反對,誰要是出來反對了就會成為意圖殺害太子的凶手。

  將來若是陛下記起仇恨來,那他就會成為李二陛下磨刀霍霍的對象。

  至於,來濟,他是程處弼安排授意的。

  來濟是前隋左翊衛(左衛)大將軍榮國公來護兒的兒子。

  大業十四年(618年),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發動政變,弑殺隋煬帝,來護兒英勇護主,壯烈犧牲。

  同來護兒一同被宇文化及殺害的還有來濟的大哥來楷、五哥來弘、六哥來整,隻有來濟和哥哥來恒因為太小沒有被殺。

  後來,來濟和來恒兩兄弟流離失所,因為是故人老大哥之後為秦瓊所收留,並親養在胡國公府上。

  作為秦瓊視如親子撫養長大的來濟,對程處弼來說,當然就是重要的嫡係人物,於是就把向李二陛下進言的這一機會送給了他。

  就因為這短短的一句話,來濟官升兩級,從從六品上的通事舍人被李二陛下提拔為正六品上的吏部考功司員外郎。

  而且任職的部門還是尚書省中最炙手可熱的吏部,吏部之中最炙手可熱的考核官員功績的考功司。

  這一刻,誰都非常清楚,李二陛下保全太子性命的心思是斷然不能更改的了。

  同日,李二陛下正式下詔:

  廢黜太子李承乾為庶人,幽禁於承慶殿中;

  賜漢王李元昌死罪,自盡於家,妻子籍沒,國除;

  賜侯君集死罪,斬首於市,夷三族,李二陛下在太極殿與侯君集揮手淚別,並在斬首行刑時,答應了侯君集的臨終囑托,免除侯君集妻子和兒子的死罪,以繼承侯君集的香火,將其遷徙到嶺南。

  侯君集在淩煙閣內的畫像,曾有朝臣建議摘下來,李二陛下卻並沒有同意,依舊掛在閣中受世人香火供奉。

  賜趙節死罪,斬首於市,夷三族,其母長廣長公主一支除外,為賜死趙節之事,李二陛下還親自登臨長廣公主府,向長廣公主流淚告罪。

  賜杜荷死罪,斬首於市,夷三族,念及杜如晦之功業,免族滅,僅賜死杜荷,斬首於市,其長兄杜構以及家室流放嶺南。

  賜李安儼死罪,斬首於市,夷三族,念其父年高九十,李二陛下憐憫特赦,賜給奴婢以侍奉養老。

  ......

  東宮屬官除於誌寧、張玄素之外,右庶子趙弘智、令狐德棻以下等人以不能勸諫太子而獲罪,免為庶人。

  不過,這些人朝中文武都非常清楚,這哪裏是因為不能勸諫太子而獲罪,這是陛下把太子謀反的怨恨和不滿遷怒到了這些人的身上,讓這些人頂鍋。

  可是,對於此事沒有人能出來勸言,因為這是李二陛下對太子的維護,也是李二陛下對自身的維護。

  如果李承乾的謀反不能怪罪這些人勸諫不利的話,那就要把罪責往李二陛下身上推了,可總不能是他李二陛下‘養不教、父之過’吧?

  太子詹事、左庶子於誌寧、張玄素因為曾多次勸諫,不僅無罪,且受嘉勉。

  於誌寧和張玄素,李二陛下能有什麽好說的,人家兩人為了勸諫自己的兒子差點把命都給搭上了。

  雖然李承乾曾經刺殺他們兩人的事情不能明說,可李二陛下心裏是非常清楚,他也不能把鍋甩到他們的身上。

  東宮唯一一個真正受賞的,就是舉報有功的紇幹承基了,李二陛下正式任命紇幹承基為川府折衝都尉,封爵平棘縣公。

  除此之外,李二陛下還厚賞了此前預判侯君集謀反的特進李靖、禮部尚書李道宗,賜予了他們豐厚的財物。

  不過對於他們的賞賜,都不及李二陛下對洛州都督張亮的封賞,因為李二陛下直接給張亮封賞了一個相位。

  洛州都督張亮因檢舉侯君集有功,被李二陛下特賜還朝,改任刑部尚書,參預朝政。

  刑部尚書擔任宰相,這在貞觀朝還是破天荒的第一件事!

  至少,現在站在兩儀殿內,曾經擔任過刑部尚書的李靖和李道宗都沒能享受過這一待遇。

  不過,雖然李靖沒能在他任職刑部尚書的時候成為宰相,但他的人生卻並不遺憾,他和是曾任尚書右仆射、位列次相之人,張亮的拜相對他並沒有什麽影響。

  張亮的拜相對李道宗到是有不少的影響,可李道宗雖然苦惱和唏噓,卻也隻能接受。

  誰讓他是帝國的宗室呢,若不是因為宗室的身份限製,他早就該拜相了,可正因為他尊貴的宗室身份,才受到限製沒能拜相。

  至此,關於廢太子李承乾謀反一案就正式完結了。

  來濟在事後,登臨冠軍國公府,向程處弼拜訪致謝。

  而張亮也在回京之後,登臨盧國公府,向程處弼表示感謝。

  可雖然李承乾的謀反案告一段落了,但朝政大事卻並沒有因此而消停,因為李承乾被廢為庶人,而空缺出來的太子之位,成為了朝中人人爭議的話題。

  誰會繼任太子之位,成為貞觀朝的下一位儲君,無論是朝中百官,還是身為皇帝的李二陛下本人,都非常的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