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章 人事匆匆,誰人是誰?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7      字數:2254
  李治被程處弼忽悠去左衛曆練,當然這也不能算是忽悠,李治想要拜程處弼為師,而程處弼不想收徒,於是就取了這麽個法子。

  左衛,雖說程處弼早就不在左衛任職了,可是程處弼在左衛的權威依舊,因為左衛個個都削尖了腦袋想往羽林衛裏邊鑽。

  之前程處弼組建羽林衛的時候,就是在左衛內部進行內部選拔賽,好中選優地甄選跟隨他去往羽林衛的將士。

  時至現在,羽林衛和左衛依然有互通。

  羽林衛中多次訓練不達標,測試不合格或是成績最差的就會被程處弼遣送回左衛,而左衛中成績優秀者則可增補入羽林衛。

  通過這樣的方法,程處弼一直保持著羽林衛和左衛兩衛的戰力,不讓這兩衛因為戰事的缺乏而造成戰力的下降。

  程處弼把李治送入左衛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李治知難而退。

  因為左衛的訓練幾乎是與羽林衛同步的,不過因為左衛還要肩負起李二陛下的日常警備任務,訓練任務相對的要輕鬆一些。

  但是左衛是按照他留下來的方法進行訓練的,就是再輕鬆也輕鬆不到哪去。

  而且更別說左衛的將士們還有著時時刻刻準備選拔入羽林衛的雄心,李治想要舒服的度過這一個月就更難了。

  當然,要是程處弼想讓李治知難而退,其實把李治放到羽林衛會更好,因為程處弼是羽林衛大將軍,更好安排。

  而且,以羽林衛比左衛更強大的戰力、更緊迫的訓練會讓李治更明白程處弼的意思。

  可是,正因為程處弼是羽林衛大將軍,才不好將李治放到羽林衛,而是左衛。

  因為在這個敏感的時期,若是把李治直接安排進羽林衛訓練,安排進自己的部隊,這引起許多人原本就敏感的神經更敏感的警覺,會誤解自己的用意。

  說不得會以為自己已經站到了李治這艘船上去了,就算沒有這麽層意思,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也是不好。

  其次,不安排在羽林衛,也是給李治一點希冀,畢竟左衛比羽林衛相對輕鬆,若是直接安排在羽林衛,那用意就太明顯了。

  不過,與其說是給李治一點希冀,程處弼到不如是給自家夫人多一點安慰,表示至少自己還是有那麽點做她弟弟的師尊,隻是要讓她弟弟受點苦頭。

  而左衛也有左衛的優點,左衛的訓練相對輕鬆,可較於大唐其他的禁軍卻是遠遠高出的,這個李治不一定受得了。

  而且,以自己在左衛的權威和根植在左衛之中的軍武勳功為尊的軍魂而言,左衛是一定不會因為李治的身份而放水的。

  更重要的是,左衛是李二陛下的親衛,李治這算是在給他老爹做親衛軍,和他程處弼沒有任何的關係,朝中無人可胡言亂語。

  同時,若是李治在左衛待不下去,吃不得苦,那李二陛下也是看在眼裏的,到時李治若是受不了,他和李二陛下都沒有什麽話說。

  至於,李治要是在左衛待足了一個月,通過了測試該怎麽辦?

  這個問題,程處弼早就想好了。

  之前他給李治的說法也隻是考慮考慮,並沒有說答應拜師,就算李治通過了測試,也還有考慮的餘地。

  一來二去,程處弼不禁對自個的想法有些失笑,感慨良多:

  從什麽時候開始他也成為一個深思熟慮的政客了,就是為了拒絕李治拜師,也設下了這麽多的套路,還應對四下周全......

  也許是身在局中,也許是曆練成長,也許是隨波逐流,也許是耳濡目染......

  也許初心還在,豪情還在,但他再也不是當年光有一腔熱血卻不諳世事的愣頭青了,他已經完全融入了大唐的曆史,大唐的官場還有大唐的生活......

  經程棟和李治那麽一說之後,那一日後,冠軍國公府外就再也沒有見李治的人影了。

  聽說他回宮之後,跟李二陛下和皇後娘娘都講明了此事,並還和李二陛下以及皇後娘娘吵了一架。

  因為哪裏有堂堂右武侯衛大將軍下到左衛去當兵的道理,盡管李治的右武候衛大將軍隻是虛授,不之官,可這也不符合官製。

  而且,因為左衛是自己的親衛,李二陛下是完全知曉左衛是怎般的訓練的,左衛的訓練是完全沒有上下級之分的。

  就是現在的左衛將軍李伯瑤和段瓚,隻要不在自己的宮中執勤警衛,不一樣的要參加訓練。

  至今為止左衛隻有兩人沒有參加過訓練,一個是掛在左衛大將軍虛名的現任大將軍高建武,而另一個則是以超凡之資降臨左衛的前任大將軍程處弼。

  就算那官製上的事情李二陛下可以幫著自家的兒子擺平,可這左衛李二陛下卻是不好擺平。

  第一個左衛的製度就明明白白的擺在那裏,作為皇帝因為私情而不尊公則肯定不好。

  第二個程處弼把自家的兒子不放在羽林衛而是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左衛,不就是防著自己打招呼嘛。

  真要是打了什麽招呼,自己還要在程處弼這小子麵前丟人。

  到了左衛,自家這小九是少不了要被重重地操練一番。

  當然這事,李二陛下其實是暗下支持的,他這些個兒子自小在宮中錦衣玉食慣了,從來就沒有吃過什麽苦頭,放到軍中磨練一下是好事。

  再者,他李世民可是馬上得天下的皇帝,不說希望自己的兒子個個身懷武略將才,可總是有一份對武藝人才的期盼。

  而且,他的兒子也不一定就通不過程處弼的考驗。

  正因為他是馬上得天下的皇帝,所以對於他這些兒子,自小騎馬、射箭、長槊這些軍事科目從來就沒有疏漏過。

  稚奴雖然沒有受過軍營之苦,可在軍事素質上不一定比不了左衛的禁軍,就是差也不會差上太多,再說,程處弼不是還給了一個月的時間。

  不過,李二陛下的想法卻不等同於長孫皇後的想法。

  對於一位母親而言,自己從小錦衣玉食、好吃好喝供著養著,養尊處優的孩子,自小長大成人,自己都舍不得打一下、罵一句,如今卻要送到軍中吃苦,這誰能受得了!

  雖然時間不長,隻是一個月而已,可這一個月,長孫皇後這心裏也是難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