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 貞觀十一年的迷茫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6      字數:2078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臘月之後,就是新年,即使長安城貞觀十年臘月的政壇八卦再怎麽的詭秘、再怎麽的神奇,也終究隻是茶餘飯後的閑資,隻是過往事爾。

  無論哪一家都會把心思放在一年一度、團圓安樂的新春佳節上。

  除夕夜依舊是在宮中舉行驅儺,也進行著守歲,同時也依舊在李二陛下的主持下,文武百官並皇親國戚一同享受著舉國歡慶的年夜飯。

  太子李承乾也被從東宮之中解禁了,坐在李二陛下的下側、在諸皇子之先。

  畢竟是除夕夜,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幾個日子之一,也是團圓的美好時光。

  而且,明日的貞觀十一年元日大朝會,若是太子不出來獻壽,而是換做其他皇子,這在百官之中也會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不過,發生了這麽多的事情,李承乾的心情卻是不太好。

  雖然在往來推杯換盞的時候,李承乾的表現依舊無懈可擊,可在閑暇之時,麵色卻是孤寂憂傷。

  相比於坐在第三位的嫡親弟弟魏王李泰,他的心情可是差遠了。

  甚至在瞧見著李泰同文武之間觥籌交錯之際,他的眼裏會有深沉的嫉妒之色。

  自從李二陛下把魏征罷免、對一眾宰相罰俸半年之後,這段時日,李泰的日子過得是十分的舒坦。

  他是貞觀朝陛下最為寵愛的皇子的名頭,完全是打出去了。

  誰都知道陛下是為了四皇子而責罰宰相們的,更是為了四皇子的文學館而責罰宰相的。

  文學館代表著什麽,宰相們又代表著什麽。

  一直處在東方朝堂中心的長安城,深諳朝堂之道的官員們,都明白這裏隱喻著怎般的巨大朝堂信息。

  但是這些官員們更明白什麽是生存之道。

  但凡在長安城生活的人,不說親身參加過武德年間參與過奪嫡之爭,切身體會奪嫡之爭的殘酷性與鬥爭性。

  可誰還沒有道聽途說過,那些年的陛下與李建成、李元吉之間的兄弟相殘。

  自從武德九年,陛下登基設立太子後,太子之位李承乾已經做了十年之久,雖說不一定人心歸附,但太子為群臣所認可。

  對太子,隻要依舊保持著君臣之禮,便足以安穩,並不一定要投身太子陣營。

  可若是加入了文學館,便是直接投身向魏王府的陣營。

  而且,太子依舊是太子,可魏王並不是當年的秦王,李泰遠沒有李二陛下當年在朝堂、軍事上的重大影響力,所任都不之官,不過是掛著名頭的虛職罷了。

  對於,那些富有遠略的重臣而言,魏王並沒有能夠讓他們認可的可觀實力。

  更讓朝中大臣們不敢輕動的原因是,李二陛下的態度!

  對於朝中大臣們來說,李二陛下的態度也是十分詭異的,作為一位奪嫡之爭上位的君王,又如何會重蹈覆轍,讓自己的兒子又繼續走上奪嫡之爭的老路!

  當然,對於這件事情,貞觀王朝的宰相們可是要看通透得更多。

  別置文學館是陛下對魏王的寵愛不錯,可透過現象看本質,實質上這件事情的重要用意,陛下是在試探他們的態度和忠誠。

  兩儀殿裏,陛下對他們的敲打,就是最好的警告!

  李泰風光是風光,拜訪府上的人也絡繹不絕,可都是些上不了台麵的小角色,但這也足夠李泰風光了,戰國君子三千客,人數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待第一聲雞啼之後,守歲就結束了,新的貞觀十一年開始了。

  文武百官都在房宰相的帶領下給李二陛下拜年祝壽,李二陛下也進行了還禮,再來就是群臣之間相互祝壽......

  守歲結束了,所有的人都趕著回府沐浴更衣、換好朝服,然後到朱雀門集合,去往承天門上朝。

  早朝的內容依舊依照舊例進行,皇太子與諸公卿的獻壽禮儀、中書令上奏地方的賀表、黃門侍郎奏祥瑞吉兆、戶部尚書奏諸州的貢獻之物,禮部尚書奏諸蕃的進貢......

  下朝之後,文武百官便各回各家,焚燒紙錢,分別祭祀祖先了......

  雖然程處弼已經升官了,可今年過年,程處弼的任務依舊不輕。

  房宰相、李靖、秦瓊、尉遲恭、李績......這些長輩的府上,他還是要親自去拜訪,根本少不了。

  而另一件事,因為自己這官越做越大,到自己府上來給自己拜年的人,越來越多了。

  初五,當程處弼過完大唐元日前三天後三天共七天假的春節,拖著快樂而疲憊的身子,來到錦衣衛官署上貞觀十一年的第一天班,並給大夥發發過年紅包時,聽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昨日,李二陛下親自領著李泰登了侍中王珪家的門,去給王珪拜年,並令李泰拜王珪為師,攝魏王泰府事兼任文學館館主。

  曆史該發生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

  因為自己穿越的影響,並引著李二陛下去東遼攻打高句麗。

  所以,貞觀七年,李二陛下並不在朝中。

  王珪並沒有像曆史上一樣,在貞觀七年因泄露禁中密語,而被貶為同州刺史,其後在貞觀八年調回朝中擔任禮部尚書,直到貞觀十三年逝世,再也沒有擔任宰相。

  而是自貞觀四年,一直擔任侍中至今。

  並繼續同曆史上一樣,拜魏王師!

  之前發生了李二陛下集體懲處宰相的事情,自己也親自在場知道李二陛下給李泰許了一位重臣引入文學館。

  更因為當時發生的事情,就是王珪不想入魏王府也不得不入。

  可是今日和曆史有很大的不同,沒有入相的禮部尚書和堂堂的正位宰相侍中豈能想提並論!

  這一刻,程處弼迷茫了,他又開始看不清李二陛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