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一章 送分選擇題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6      字數:1999
  “咬金,這件事情你不知道?”

  右武候衛大將軍尉遲恭第一時間就將視角轉到了程咬金的身上,誰讓他是受益人的兒子呢。

  “我怎麽知道!我還以為我家這逆子會接任我右武衛大將軍的職務呢!右武衛大將軍怎麽都比這羽林衛大將軍來得舒坦!”

  對於這種大家都不清楚的事情,程咬金這樣的人精怎麽會表現出自己是知情人的身份,那不是明擺著將自己推到眾人的對立麵。

  再說他辯駁的理由也非常的充分,通常來說,子承父業總是比自個創業要來得舒坦,接任右武衛大將軍就是子承父業,新設羽林衛大將軍便是自個創業。

  作為父親,誰不希望兒子未來的職業道路更加順利。

  “這道也是這麽個理,那我們該怎麽辦,如何表態?”

  尉遲恭下意識地就要去捋自己的絡腮胡子,想到這是大朝會,頓了頓,又疑惑地問道。

  各位大將軍們都搖了搖頭,誰也不知道這種事情該怎麽辦,畢竟李二陛下事先都沒有跟自個通氣,誰也不知道李二陛下心裏到底是個怎般的盤算。

  除了十六衛大將軍這邊在討論,宰相那邊也在對這件事情下著議論。

  “藥師公,這陛下突然在北衙新設一軍,究竟是個什麽想法,您老清楚嗎?”禦史大夫韋挺湊著李靖問道。

  其他的諸位宰相們順勢將目光都聚焦在李靖的身上,畢竟這位曾是軍方的第一大佬,陛下此前許多軍國大事都向李靖谘詢請教過的。

  “政不靡軍,軍不涉政,老夫久不在軍,如何得知。”

  李靖回答得簡單,態度也很明確,份量更是極重。

  李靖這位宰相別說過問軍事了,就是現在連政事堂都很少主動去,政事都很少過問,除非是安排他在政事堂值班的時候或是宰相們不得不集體決策的時候才主動問政。

  就是問政,那也是以另外幾名值班宰相的態度優先,在宰相們一同決策的時候,更是徇徇不能言,表態發言都非常的簡短。

  這樣一位非常安分守己、過分低調從事的宰相,你奢望他去主動過問軍事?

  “那這可怎麽辦,侯尚書可站在對麵!”

  從李靖這裏問不出個所以然來,一眾宰相自當將目光轉向又在政界同時又和軍界掛鉤的另一人,兵部尚書侯君集。

  可侯君集站在武將那一邊為首第一列第一位和他們這邊中間可是橫過了兩丈寬的庭中,總不能當著陛下的麵,堂而皇之地穿過庭中,去找侯君集商量吧。

  “看侯君集那副沉吟自思的表情,多半也是不知情的。”

  看到對麵眉宇深鎖的侯君集,戶部尚書唐儉搖了搖頭。

  “那這件事情,我們該如何表態,陛下必然會詢問政事堂,我們總要拿個態度出來不是?”

  侍中王珪蹙著眉頭,攤開雙手。

  “政不靡軍,軍不涉政,藥師兄適才已經說明一切了,南衙十六衛的諸位大將軍都還沒有表態,我們政事堂何如此著急。”

  最後還是身為尚書左仆射的房宰相,折中處理,拿定了一個穩重的主意。

  一眾宰相欣然允首,不錯,他們是文官,不是武將,這種事情最先著急的,不是他們,而是南衙十六衛的那些大將軍們。

  而且,大唐曆來都是軍政分離,尤其是在這位馬上奪取天下的帝王麵前,在軍事方麵,他們這些宰相們的態度,並沒有南衙十六衛大將軍的態度重要。

  “諸位愛卿,難道還沒有人出來評議嗎?”

  李二陛下巡視著階下的臣子們,朗聲問道。

  “你們到底是拿出個主意呀,陛下已經等得不耐煩了!”

  李二陛下在上邊趕急在催,階下的尉遲恭也著急催促著。

  “你這黑廝說得到是輕巧,我們又不清楚陛下的態度,這般重大的事情如何輕易拿定主意!”

  左驍衛大將軍段誌玄沒好氣地懟了回去。

  “好了好了,都別爭執了,再爭執就要把那些禦史給引過來了!”

  在南衙十六衛中素有威儀的左武衛大將軍秦瓊,低沉地喝斷兩人的爭執,隨後向眾人闡述道。

  “依老夫所見,我們不如這般。雖然我們不清楚陛下終究在考量著什麽,但我們至少清楚一件事,此衛的設立關於程賢侄的前程。”

  “陛下適才也已經說了羽林衛秩同十六衛,若是賢侄勝任這羽林衛大將軍,則當入正三品之班,與我等同列。”

  “接下來的,就不用老夫明言,諸位心裏都清楚吧。”

  但凡是為官,就沒人不清楚升官發財的事,秦瓊此話一出,所有大將軍都明悟地頓頓首。

  “程某在此替犬子,多謝諸位提攜抬舉之恩!”

  就在此刻,程咬金也揚起著笑臉,向著眾人一一拱手。

  南衙十六衛的諸位大將軍們已經沒有人再吱聲了,都徹底的明悟了,清楚得不能再清楚了。

  在官場上,斷人升遷之路,和殺人越貨有什麽區別,尤其還是當著人家父親的麵,斷人家兒子的升遷之路。

  更別說,這位父親的身份還不低,和他們是平起平坐的。

  而人家兒子的前程也遠大,既是帝婿又是寵臣,又非常年輕,才二十歲。

  就算能擋下一次,也擋不了第二次,人家的前程完全不是自個可以阻擋得住的。

  細細一想之後,那個之前非常困擾諸位大將軍們的難題瞬間變成了一道再簡單不過的送分選擇題。

  “諸位愛卿,難道還未得出要論?”

  龍椅上的李二陛下問出了他最後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