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四章 百濟滅亡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6      字數:2031
  當程處弼率領大軍到達居拔城時,時間已經是十月初四了,時間已由深秋轉向寒月。

  寒月,草枯水凍、士馬難以久留,不宜作戰,居拔城中的百濟大臣們認為,隻要誓守居拔城,到不過冬月、臘月,唐軍就會因為天氣變寒,不戰自退。

  可惜,他們打錯了算盤。

  十月初七,醜時,百濟國師道琛和尚,率領城中僧人打開居拔城,接應唐軍入城。

  在程處弼的命令下,蘇定方率領安東大都護府的將士們攻入城內,奪取破城滅國之功。

  而李伯瑤、段瓚、李震等將則分別率領左衛諸府,分別遊曳在其他三門外,對出逃的百濟軍隊、貴族進行收割。

  得到道琛獻城,唐軍破城而入,聽得國家覆滅在即的噩耗,病榻上的扶餘璋好似回光返照般的起身,安排後事。

  命扶餘曾繼承自己的王位後,下令禁軍自北門擁護扶餘曾出逃。

  而扶餘璋則在寢宮中,引火自焚,在衝天大火中,結束了自己波瀾壯闊又慘淡收場的一生......

  可惜,扶餘曾並沒有曆史上成為百濟下一代君王義慈王的命了。

  剛衝出北門之後,扶餘曾就成為了遊曳在北門外的校檢左衛將軍李伯瑤奠定功勳的俘虜。

  十月初七,卯時,當清晨的第一縷霞光,照耀大地時,在戰火黑煙的朦朧中,“唐”旗已經高揚在居拔城的城頭、皇城的城樓。

  居拔城,已經易主了。

  貞觀九年十月初七,統治了半島南部一半土地長達近四百年的百濟也同新羅一樣走向了滅亡的道路。

  十月十五,校檢左衛將軍李伯瑤奉程處弼之名率領左衛人馬協同右忠番衛大將軍李謹行,對居拔城以南的百濟城池進行攻取以及叛軍進行圍剿。

  十一月十二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南至最遠的牢山城、西至最遠的壓海城也懸掛上了唐旗。

  此刻,百濟的全境已為大唐占領,百濟國正式成為了曆史的代名詞。

  此時,在故新羅的國都金城,金龍樹、昔乙祭、樸毗曇三人的爭雄之戰,也已經結束了。

  笑到最後的,不是文武雙全既在朝中參與朝政、又在外疆指揮軍馬的金龍樹,也不是老謀深算、把持新羅朝政的輔政重臣昔乙祭。

  而是看似實力最弱,僅僅隻是執掌禁軍的樸毗曇。

  雖然曾經僅僅隻是執掌王都的安危,但樸毗曇將金城的構造、密道、防禦部署已經研究得非常透徹、甚至是滾瓜爛熟。

  依靠著對金城了解的地利,打贏了這一戰。

  程處弼如事先約定好的,承認樸毗曇對新羅的領導能力,承認新羅在樸毗曇的帶領下複國。

  樸毗曇抱著複興祖先榮光,如願地成為了新羅的主宰。

  因為新羅最初就是由出身辰韓樸氏家族的樸赫居世居西幹所創建。

  經曆了數百年了起伏輪轉,新羅的王位,終於又再次回到了他樸家的手上。

  而他,是這任樸家的家主,聖骨的存在。

  正待樸毗曇準備興師動眾地告慰上天,宣布他成為新羅王的時候,他突然驚悚地發現一個詭異而冰冷的事實:

  他的國土已經小得可憐了!

  東至吐含山以西,南至臨關城以北,西至商城,北至義昌城......

  連原來新羅國的十分......二十分之一都沒有!

  估計就相當於大唐一個州的大小,還是大唐三百州中處於最下等的下州......

  而他的國土周圍,密密麻麻地都是大唐左忠番衛阿史那社爾麾下的軍隊......

  樸毗曇狠狠地咽了咽口水,他不知道該怎麽辦,在線等,著急......

  十一月十八日,在整理好自登陸東遼以來至百濟滅亡後的所有資料,所有戰功後。

  程處弼難得的親筆給李二陛下寫下了一封長達萬字的奏疏,上表諸將戰功以及請詢李二陛下對戰後半島的安排。

  無論是他自長安城帶來的左衛、左右忠番衛,還是他以神丘道行軍大總管征召調派過來的各州各府地方軍、邊防軍,還是安東大都護府的人馬。

  甚至就是俘虜的百濟王族、官員們,占領的城池土地,都需要一統來一個妥善的安排。

  其後,程處弼一直坐鎮居拔城,靜候著李二陛下的回信。

  他並沒有班師回朝,也沒有返回漢陽城,馬上就要臘月了,真正的冰天雪地。

  這個時間,哪怕是紙上談兵的將領,也不動兵。

  而且,他要是真帶著大軍走了,回長安城了,僅僅以蘇定方這安東大都護府調來的人馬,也鎮不住這新占領的新羅、百濟,這麽大的地盤。

  貞觀十年,元月初一。

  從貞觀九年等到了貞觀十年,程處弼又在東遼過了一個漂泊在外的年,一年過去了,李二陛下的回信來沒有到。

  以往,李二陛下都是通過錦衣衛的渠道飛鴿給他傳信的,不過大半個月的時間,他就能收到李二陛下的回信。

  他不知道李二陛下到底在幹啥,怎麽忘記給他回信了,是不是快樂地過年去了......

  貞觀十年,元月十六。

  上元節已經過了,年也過完了,足足等了快兩個月的時間,李二陛下的回信才到。

  回信並非是從錦衣衛的渠道發來的,而是經過驛站八百裏加急從長安到萊州,從海上漂洋過來的。

  打開劉仁軌從萊州迎來的驛兵以及裝有回信的檀木大盒時,程處弼的心很是震撼了一下。

  錦盒中裝著兩封明黃絲絹聖旨還有關於冊封王爵的璽印、冕旒之物。

  怪不得他感覺接過錦盒的時候,異常地發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