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朝堂大義與軍事利益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6      字數:2080
  剛接到程處弼命令的那一刻時,阿史那社爾是懵逼的,懵逼懵逼的。

  這命令似乎是有些逗樂!

  讓他率領大軍南下,去奪取八公山,可卻不讓他進攻!

  這尼瑪不是在逗我,哪有特麽攻城不打戰的,不打戰怎麽攻下城池!

  還以嚴明的軍令告訴自己,若是取不來八公山,他還要被按在全軍的恥辱柱上!

  他麾下的軍士多是他在草原擔任都布可汗時的手下,草原上的漢子,哪個不是在馬背上長大的,哪個不是愛馬如命!

  把自己麾下軍士的戰馬,送到別的軍隊去,供別人家使用,那可不是赤條條的打臉!

  心裏邊是對程處弼憋著一肚子的冤屈,雖然不明白程處弼到底想要幹嘛,但至少阿史那社爾作為統軍大將是清楚八公山的重要性的。

  這是新羅王都金城的北大門,也是新羅整個南部咽喉的所在地,得到了八公山西入金城、南抵東海,新羅之地都可任意取用。

  程處弼挑選他的部隊擔任一炮手,肩負最重要的進攻任務,也是對他阿史那社爾的信任,也是對他麾下戰馬的優勢利用。

  都督各州的、看守各府的雜牌軍不算,程處弼能夠差遣的部隊中,有三支是全騎兵編製,左衛、左忠番衛、右忠番衛,蘇定方的安東大都護府軍隊並不是全騎兵編製。

  左衛,那是跟在程處弼左右護衛的,右忠番衛的李謹行盡管也是全騎兵編製,可他們靺鞨的戰馬,那有西突厥的戰馬高大、飆悍,耐力好。

  別說李謹行和蘇定方羨慕了,就是阿史那社爾的副將,曾任高句麗莫離支、如今的左忠番衛將軍乙支文德剛剛進入左忠番衛時,那也是一臉的驚喜、感動。

  凡入左忠番衛的高句麗將士一人一匹戰馬贈送,作為曾經草原上的可汗,阿史那社爾不缺馬匹,畢竟那些後來編入左忠番衛的高句麗軍人,以後也是自己的部下。

  可乙支文德何成見過這般闊綽的手筆,恨不得就對阿史那社爾“投懷送抱”。

  如今李謹行在熊州,蘇定方在全州,這一任務,當仁不讓地落在他既有騎兵優勢又距離最近在尚州的阿史那社爾的身上。

  阿史那社爾雖然沒有想明白程處弼如此奇怪命令的原因,但行動卻沒有半分的停滯,當即親率戰騎,日夜兼程奔赴八公山。

  程處弼的能力,無論是當年薛延陀王廷下的追亡逐北、登臨瀚海,還是高句麗之戰的水淹兩軍、黃雀在後,都是歎為觀止的神來之筆。

  取城不攻城,乍一想之後,他也是明白,自己不攻城,說白了,那就是逼著對方主動獻城投降。

  可他卻不明白,程處弼為什麽要做得這般麻煩,為了避免人員犧牲?

  戰爭嘛,死傷些人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這樣的做法,在阿史那社爾看來有些婦人之仁了。

  可這不像是當年登臨瀚海,殺得薛延陀人仰馬翻、牛羊不寧的程處弼,該有的仁慈......

  一路上在乙支文德這位高句麗德高望重的故莫離支的幫襯分析下,他才恍然程處弼的大意。

  這尼瑪當婊子還想立牌坊!

  阿史那社爾遠望著漢陽城的方向,對程處弼又是推崇又有鄙夷,既推崇程處弼的聰明,又鄙夷他的狡詐。

  暗暗嘟囔,還是他們漢人奸詐狡猾,鬼點子多,尤其是程處弼,是漢子中最奸詐狡猾的一個!

  如今,新羅女王金德曼還在,琴湖江北麵之地尚餘,新羅尚未亡國,而大唐也同新羅是非戰爭條件下的友好關係,以大唐的名義去進攻奪取八公山,定是不好的!

  這會落下一個違背誓約的罵名。

  如今階伯領軍北來,吞並新羅全境,是他進軍之誌,且八公山通衢南北,乃兵家必爭之地,程處弼是絕對不想讓給階伯的。

  既然不能攻,也不能讓它落在階伯的手裏,那就隻能讓八公山的守將自己不戰而降咯。

  這般想得利又不想敗壞名聲的做法,在草原思維的阿史那社爾看來,就是當婊子還想立牌坊,平康坊的那些一心愛財的娼妓們的心思相對來說,還要單純得多。

  其實,這哪裏隻是單純的戰爭,早在程處弼算計新羅百濟的那一刻起,這場遊戲,早就是朝堂軍事相結合的國家意誌利益遊戲。

  朝堂大義不能丟,軍事利益同樣也要穩固,兩邊穩妥相連,齊頭並進。

  八公山前,遠望山下,人高馬大、軍威雄闊,黑壓壓若烏雲密布,至少有三萬人馬以上,軍旗還是唐旗的軍隊。

  八公山的守將是心神發慌的,他們國家和百濟開戰也就算了,可並沒有得罪大唐呀,怎麽大唐也來攻打他們了。

  阿史那社爾的態度很親和,我就是看著這裏水草豐沛,於是把我的小弟們拉來曆練曆練,透透氣,並不是來打你們的,你們不要緊張。

  對了,要是你們有什麽意外的情況,可以找我們幫忙也是可以的。

  八公山的守將和和氣氣陪著笑將阿史那社爾送走了,人一走,臉就變了,信你才有鬼!

  立馬命人,二十四小時對唐軍實時監控。

  帶了這麽多人馬遠道而來,還是這兵家重地的八公山,他能不提防警惕。

  可沒過幾天,意外來了,他們的君王金德曼遛了......

  再過幾天,商城被破,王都金城淪陷......

  再過幾天,百濟名將階伯率北上,傳檄而來,降則不攻,不降則破。

  他哪裏還不明白阿史那社爾所說的意外是什麽,所說的幫助又是什麽,高掛降旗,打開寨門,恭迎唐軍入山。

  投降百濟,這山寨之下的唐軍就是意外,他是死是活也是意外;

  投降大唐,阿史那社爾就是他在大唐的引路人,是他功名利祿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