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李淵逝世,塵埃落定!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6      字數:2134
  唐高祖李淵,生於北周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於大唐唐文帝貞觀九年(公元635年)逝世於長安城大安宮垂拱殿,享年六十九歲。

  他的姨父是大隋高祖文皇帝楊堅,他的表弟是大隋世祖煬皇帝楊廣。

  他的兒子是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他的孫子是大唐高宗聖皇帝李治,他的孫媳婦是大周則天大聖皇帝武曌。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唐高祖李淵是東方一切史書中最受貶低的一位君主。

  他的聲譽之所以蒙受損失,第一是因為事實上他的統治時期很短,而且是夾在東方曆史上五個突出人物的統治期的中間:

  他的姨父楊堅重整了魏晉南北朝以來紛亂三百年的漢家天下,他的表弟楊廣是曆史上備受爭議的能人暴君。

  他的兒子李世民開創了盛世典範的貞觀之治,他的孫子李治打下了大唐最為廣闊的疆土,他的孫媳婦武曌更是東方千古第一女帝。

  因為統治期夾在這幾位在整個東方曆史都可算是光芒萬丈的帝王之間,他本身的超卓能力和不俗功業都被大大看輕了。

  事實上,李淵的文治武功同樣是中華曆史上帝王中的翹楚,他創下的兩個曆史之最!

  他是東方曆史上稱帝最快、統一最快的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

  他在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舉兵,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稱帝,前後所用時間僅僅一年!

  而且,他在舉兵之時,已經年過五十了!

  漢高祖劉邦評判屬下功臣,曾說攻城略地的曹參之流隻不過是“功狗”,保障後勤的蕭何才是“功人”。

  而大唐王朝的蕭何,正是攻入長安之後、身為皇帝的李淵,是他在長安城統籌調度,支援各方戰場、穩定各項秩序,才奠定了大唐統一的基石。

  他的才能甚至為唐高祖所認可,並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倜儻豁達,任性真率,寬仁容眾,遇事無斷製。

  李淵是一位偉大的帝王,無論是他的文治還是他的武功,盡管他晚年在駕馭之術在有些失衡,無奈在朝堂上妥協,退居太上皇,也依舊不能減損其能!

  隻是可惜,在程處弼的眼裏,這是一位可恨、可悲、又可憐的老人。

  他的可恨在於,他晚年被迫退位太上皇、幽居大安宮的經曆,怪不得任何人,要怪就隻能怪他自己設下的朝堂遊戲,朝堂馭人之術沒有修到家。

  他的可悲在於,不僅他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的兩個嫡子:李建成、李元吉也都死於他所設下的朝堂遊戲之中。

  就是剩下來那個朝堂遊戲中的勝利者,成功登上皇位的嫡子李世民,也因為這場朝堂遊戲,和他反目成仇,關係冰冷到了極致。

  他成為了一個鰥寡孤獨的老人,一輩子活在嫡子死亡自責和恐懼之中,沒有親情、沒有信任。

  可憐的是,就在他和他二子李世民冰釋前嫌,改善父子關係,李世民還要為他繕造宮殿,好生孝敬他一番的時候,他卻撒手人寰,離開人世了。

  而李二陛下給李淵新修地這座宮殿,名為永安宮,它還有一個赫赫有名的名字,大明宮。

  日以廣大,故曰大明。

  大明宮是後來的大唐帝國皇宮,也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占地麵積3.2平方千米,是明清京城紫禁城的4.5倍,被譽為千宮之宮、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

  可惜,李淵並沒有享用這座宮殿的福分......

  子曰:“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

  東方曆來以孝治天下,依照古禮,通常而言,父母逝世,作為子嗣需要為父母守喪三年。

  作為官員,若在為政期間,父母逝世,無論官職高低都需要卸任官職,為父母服喪的。

  先秦時期,帝王逝世,太子繼位也是要服喪三年,後來漢文帝提出‘以日易月’。

  根據《漢書·文帝紀》記載,“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纖七日”以此三十六日,來代替三十六個月,也就是三年。

  自漢文帝短喪以來,曆代因之,天子遂無三年之喪,以三十六日代之。

  畢竟皇帝,要是守孝三年去了,三年不理朝政,那天下大事誰來決斷!

  三年之後,朝堂還不得亂成一鍋粥!

  本來,李淵有遺誥,讓李二陛下無須為他守孝,以太子代之即可。

  可李二陛下依舊遵循古禮,為李淵守孝,在朝中罷朝三十六日,詔太子李承乾於東宮平決庶政。

  太上皇殯天,雖然守孝的,隻是李二陛下還有李淵其他子女們,但在這段時間群臣們也是要‘素服以哀之’的。

  這段時間一定不能做出違背禮製之行為,否則會當成是典型案例,予以重罰。

  曆史上的貞觀十年,長孫皇後去世。百官為長孫皇後服喪期間,許敬宗看見率更令(官名)歐陽詢樣貌醜而大笑,被禦史揭發,被貶為洪州都督府司馬。

  這也是為什麽段瓚當時提醒程處弼及早宣布那封聖旨的原因!

  因為,當日的那封聖旨便是從京城八百裏加急傳到東遼,傳給程處弼的,讓程處弼率領朝廷大軍為李淵素服舉哀。

  正好在得到聖旨的時日裏,程處弼正為鬼室福信和金龍樹的事情進行平衡,本想以此聖旨作為搪塞鬼室福信、金龍樹兩人的備用手段。

  但沒想到,事情盡展得非常順利,根本不需要這封聖旨出場的機會,他便處理完鬼室福信、金龍樹之事,讓兩國之間又一次地回到他所期待的平衡。

  在段瓚看來,程處弼隱瞞聖旨不宣,要是落到有心人的耳裏,那就是對太上皇陛下不敬,這可就是天大的罪名!

  可在程處弼眼裏,他看到的並不是天大的罪名,而是天大的有利條件!

  既然,是有利條件,他就不能白白浪費,而要發揮它應有的價值!

  就比如現在,金龍樹代表新羅向他求援的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