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5      字數:1881
  新羅與百濟的戰爭,並沒有因為程處弼的到來而改變什麽,形勢上依舊處於僵持。

  兩方你攻我守,浴血奮戰,達到的不過是白白死傷,一無所成。

  得到階伯、金庾信這兩軍主將傳回國都的消息後,百濟王扶餘璋和新羅王金德曼的臉上,都怒容滿麵,氣不打一處出。

  他們兩國打死打活,兩國相爭,除了白耗人馬,死傷折損,他們都沒有得到什麽實質性的利益。

  唯一的獲益者,便是領軍南下而來,打著大唐旗號,吃完東家吃西家,從新羅、百濟兩方割地占土的程處弼。

  他們兩國拚死拚活,鷸蚌相爭,最後返到讓程處弼不折兵馬,漁翁得利,唾手占據了他們近半的疆土,這如何不讓他們氣得吐血,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但是,生氣歸於生氣,他們再怎麽生氣,也無可奈何,隻能硬著頭皮,接受這慘淡的現實!

  因為程處弼的行為無可挑剔,讓他們找不出的毛病,來向程處弼發難。

  對新羅,程處弼確實采取了“圍魏救趙”之計,幫助新羅對百濟發起了“進攻”,“攻取”了百濟西原京以北的土地,達成了對新羅的承諾。

  隻是在“攻取”西原京以北的百濟土地之後,程處弼便停下了進攻的腳步,對自己的大軍進行了長時間的休整。

  對於百濟而言,程處弼同樣也做到了對百濟的承諾,他沒有出兵幫助新羅,同百濟進行征戰,也沒有提供其他相應的幫助。

  程處弼的做法無可挑剔,程處弼完成了對新羅、百濟兩國都實現的承諾,隻是這個承諾之後還呈現出來的結果讓兩國的國王都跟啃了翔一樣的難受。

  他們無可言語,他們想要抓程處弼的痛腳對程處弼進行聲討都非常的困難。

  就算他們對程處弼的行為非常的不滿,想要對程處弼進行攻訐、攻擊,他們也要掂量一下程處弼的背後,程處弼所代表著什麽。

  大唐可是能將他們兩國聯合起來都難以相抗的高句麗,在一戰之間覆滅了!

  他們不敢對程處弼所代表的大唐有任何的怨言,一旦得罪了這位唐軍主將,那就是在得罪大唐,得罪了大唐,那等待的就是和高句麗一樣的下場!

  高句麗還屍骨未寒呢,漢陽的侯地還殘存著一息之地,如此深刻的前車之鑒,他們又如何敢成為出頭之鳥,成為下一個被大唐抹殺的目標!

  就是他們兩國想要聯合起來對付大唐,也不一定能夠抵抗得住大唐的進攻!

  就算自己想要聯合對方對抗大唐,此刻兩國鐵血交融、死傷無數、雙方投入六七十萬人馬的戰事,也不是說能停就能停!

  就算自己想要握手言和,對方的國君也不一定會認同自己的想法。

  新羅本來就處在弱勢,話語權不高,而百濟還聯合折畔,百濟不能隻考慮自己的想法,同時還要兼顧著折畔的態度。

  在如此情況之下,他們當然不能得罪於這位手握重兵、遠道而來的唐軍大將。

  不僅不能得罪於大唐、得罪於程處弼,相反他們還要主動討好這一位唐軍主將。

  無論是扶餘璋,還是金德曼心裏都非常清楚,他們兩國已經將國內能夠動用的一切力量都盡可能地押注在這場戰爭了,國內再無力量可以投入。

  這場戰爭的勝敗,對他們兩國都是生死一搏,勝者成為這半壁半島上的王者,一統這半壁半島,敗者身死國滅,湮沒在曆史的黃沙之中。

  這場戰爭對他們而言,都是生死存亡之秋,且都處於無限沉淪的僵持狀態。

  而此刻,唯一能夠改變這一狀態,將勝利的天平轉向於他們中一國的,便是大唐的態度,便是這大唐主將的態度。

  程處弼如果幫助新羅,則百濟必然滅國,而程處弼要是選擇幫助百濟,則等待新羅的也同樣如此。

  他們都希望這位唐軍主將帶來的這二十萬威武之師,能夠成為他們勝利的助力,成為他們一統這半壁半島的曙光。

  可是,程處弼的態度呢?

  漢陽城。

  盡管大唐在百濟占領了西原京以北的國土,在新羅也占據了尚州以北的國土。

  但這些土地上他隻派遣了少數的軍隊維持當地的運轉,並沒有親領著主力大軍駐紮在西原京、尚州這兩個城池當中的任何一個城池。

  他需要給百濟、新羅都看到他的態度,都是友好的態度,而不是他領著十幾萬的大軍,蓄勢待發,時時刻刻威逼著人家,讓人家把他當成威脅一樣,每時每刻提心吊膽。

  他需要百濟、新羅都把他當成局外人,兩不相幫的局外人。

  這樣,他們可以不用管他、也不用擔心他,他們可以放心的開戰,自由的開戰,狠狠的開戰。

  同時,他也是一個不平凡的局外人。

  一個代表著大唐且握有強大軍隊,隨時隨地可以成為他們中間任何一個國家友好助力的局外人。

  他也希望新羅、百濟這兩個國家中的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再一次的找上自己。

  這樣,自己就又重新有了理由,來參與這一場饕餮盛宴!

  就在此刻的漢陽城,首府正廳。

  程處弼依舊在此,再一次接見了代表新羅的使者金龍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