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校檢右武衛大將軍!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5      字數:1733
  漢陽城。

  此刻的漢陽城內,家家處處都張燈結彩,街道上車水馬龍,來來往往行人的臉上都掛著高興的笑容,因為馬上就要過年了。

  城中巡遊的士兵們,也沒有了平素的嚴肅,熱情地幫助著街內的人家,掛燈籠,換桃符,裝飾門牌。

  過年,這是東方最為盛大也作為熱鬧的節日,沒有哪個國家的節日能比東方的春節還要來得幸福和熱鬧了。

  漢陽城,雖然之前在高句麗的治下數百餘年,但依舊保持著東方悠久的傳統。

  因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高句麗的曆史屬於東方曆史的一部,而不是屬於南國的曆史,它是中國東北地區和半島存在的一個政權。

  最早開拓半島的,是受封於東遼的商周時期著名思想家箕子,周武王滅殷封箕子於北國,箕子北國侯國正式成立,其受封之地即是平壤城。

  西漢初年,燕人衛滿,率眾東渡浿水進入北國半島,投靠箕子北國,等到力量聚集雄厚後,衛滿便發動政變,驅逐箕準,自立為王,定都王險城(平壤城),建立衛氏北國政權。

  漢武帝時期,因北國王衛右渠阻撓鄰近部族向漢朝上書言事,再加之衛右渠出兵殺害東遼東部都尉涉何,於是出兵消滅衛氏北國。

  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因為西漢皇權式微,朝政混亂不堪,朱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建國,故稱高句麗。

  這也是為什麽程處弼當初東征高句麗時,雖然兵戈長鋒對高句麗軍隊不手軟,但也絕不濫殺無辜、大肆殺害高句麗人的原因。

  百濟是夫餘王尉仇台東漢後期帶方一帶建立,即使建國封疆這裏也依舊是東遼太守公孫度的治下。

  隻是,在曹魏時期司馬懿覆滅東遼公孫家之後,大量地遷徙了東遼的漢人、減少了駐軍,百濟才發展起來,逐漸擺脫中原王朝的統治,成為了獨立自主的國家。

  據《續折畔紀》記載,桓武天皇的母親高野新笠是百濟武寧王的嫡係子孫,而明仁天皇是桓武天皇的後代。

  而新羅,則完全不屬於東方的曆史,是因為新羅完全沒有中原曆史的追溯。

  新羅既不是中原漢人建立,也不是歸附於中原的少數民族建立,而是由辰韓樸氏家族的樸赫居世居西幹創建,它屬於三韓曆史。

  不同於漢陽城街道上,熱熱鬧鬧的迎接新年,軍民一家親,在漢陽城內的州府裏,卻是有歡有悲,喜憂半參。

  喜的是,李二陛下並沒有召回程處弼並結束這一場東征之戰。

  對於程處弼來說這是一件特別好的消息,他懸空的心可以完全放下了。

  這說明朝中大員們已經接受了他假借“救援新羅”之名,實際上奪取新羅、百濟的事實。

  同時,李二陛下也非常認可自己來後的所為,讚同自己為完全攻滅新羅、百濟而定下的方針、政策。

  等過完年之後,他就可以放手開始他下一步的計劃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令他高興的事情,便是他封官加爵了。

  為了履行之前,西征吐穀渾凱旋之後,就連同東征高句麗之役一並封賞的承諾,李二陛下也開始對鎮守京畿、執掌天下兵馬的南衙十六衛進行大洗牌。

  左衛大將軍高建武、右衛大將軍阿史那忠、左武候衛大將軍李泰、右武候衛大將軍尉遲恭、左驍衛大將軍段誌玄、右驍衛大將軍柴紹、左武衛大將軍秦瓊、右武衛大將軍(空缺)。

  左威衛(領軍)大將軍程知節、右威衛(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均、右屯衛大將軍張士貴、左監門衛大將軍樊興、右監門衛大將軍錢九隴。

  除了作為其他十四衛備身替補,用於給其他十四衛訓練預備人員的左右千牛衛(府),依照慣例沒有任命大將軍之外,十四衛中的十三衛都已經補滿了大將軍。

  其中高建武、李泰、尉遲恭、段誌玄、秦瓊、執失思力為連任,柴紹、程知節為平調,剩下來的阿史那忠、薛萬均、張士貴、樊興、錢九隴都是履新。

  而十四衛中空缺下來的,原由程知節擔任的右武衛大將軍之位,則交到了程處弼的手中。

  當然,此刻的程處弼並不完全是右武衛大將軍,而是以校檢右武衛大將軍行左衛將軍。

  雖然他現在已經是右武衛的人了,但他左衛將軍的帽子還沒有摘去,他還需要以左衛將軍的身份來繼續指揮左衛的人馬,完成這一場大戰。

  至於,他右武衛大將軍前邊的“校檢”兩字,能不能成功摘除,能不能從從三品升入正三品,正式成為一統大員,還要看他接下來的表現。

  準確來說,是他能不能在這次的東征新羅、百濟結束之後,能不能給李二陛下交一張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