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隔岸觀火,初步落定!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5      字數:1940
  西原京,又稱清州,水陸交通十分發達,是百濟北方的核心城市,但如今回到了大唐的懷抱。

  俯瞰著城樓之下,徐徐退卻南歸的百濟軍隊,西原京城的城樓上,唐軍將士們臉上個個喜光燦燦,不過喜色之上更多的是不可思議的驚詫。

  這一路過來,他們進展得太為順暢了,不費一兵一卒就直接拿下了新羅、百濟近乎半壁的城池土地。

  這是他們從軍出征以來,從來不感想,也從來沒有遇見過的事情,但現在發生了,就如此真實地發生在他們的眼前。

  這一切的神奇之處,都源於他們的大總管,年輕卻閃耀、不遜色於大唐任何一位名將的少年將軍,程處弼!

  “大總管大人,接下來,我們該如何行事?”

  本來作為安東都護府副都護的蘇定方對程處弼的軍事能力雖有信服,但卻對程處弼此次擔任大總管指揮自己,沒有完全心服。

  雖然自己這些年的戰功並沒有程處弼煊赫,但自己入唐以來的戰功可圈可點,而且自己的資曆也遠高於程處弼。

  但現在,他是心服口服,拜服得五體投地了,他蘇定方征戰十餘載,何曾經曆如此戰爭,不折一兵一馬,便拿下兩國半壁之城!

  別說是他,就是他師尊李靖也從未做出如此顯赫的軍征!

  盡管他知道,程處弼這次之所以可以成功,空手套白狼,是借助了大唐強大的國力、大唐在新羅、百濟心中的崇高地位,他也非常佩服程處弼的聰明!

  畢竟,不是所有將軍都能像程處弼一樣,將隱藏在背後的國家實力,顯化成強大的軍事優勢!

  他程處弼不單單隻是一名傑出的戰將,還是一名和師尊一樣腹懷韜略可以出將入相的儒將,甚至將來在政壇上可以超越師尊而位尊尚書左仆射的大將!

  “等!”

  縱覽著西南方向的萬裏河山,程處弼身拔如玉,傲然臨風,清澈澄明的眼眸裏深邃似海,暗藏著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睿智。

  這一次的勝利,他完美地揮發了大唐還有自己所帶來的近二十萬軍隊表現的強大實力,同時也充分利用了新羅、百濟當前戰局的形勢。

  對於他的要求,新羅是不可能拒絕的,以新羅的實力對抗百濟和折畔的聯軍都非常的吃力,他們絕不敢在這個時候再得罪大唐。

  如果再得罪了自己,自己也揮軍南下,那麽等待新羅的勢必隻有亡國的命運。

  如果新羅不希望,自己也揮軍南下,給予他們致命一擊,他們就勢必要答應自己的要求。

  同時,將這些北方城池都交付給自己,新羅就可以毫無顧忌、心無所憂地收攏北方的軍隊,帶到南方去補充南方的戰力,緩解南方的壓力。

  如今,新羅已經答應了他的要求,已經將尚州以北的所有土地都交割到大唐的版圖下了。

  而新羅北方的軍隊全部退居到了八公山,依靠著八公山,山水相連,形成屏障去對峙百濟的軍隊。

  新羅答應了他的要求,他當然要支持新羅而出兵,表明他救援新羅的身份,所以他向百濟進攻了。

  他的進攻,止步於他和百濟事先約定好的地界——西原京,也就是他和鬼室福信事先講好的地界。

  當然戰爭的“結果”是百濟迎戰不利,棄城而逃,主動“放棄”了北方的大批土地。

  和新羅的想法相當,百濟也一樣不想在這個時候開罪於大唐。

  百濟一共才七十六萬戶,但把軍隊擴充到了三十多萬,相當於兩戶就要養一名軍人,不到十個人就要養一名軍人,比三國時期蜀國十個人養一個兵的形勢還要來得嚴峻。

  因為諸葛亮傑出的朝堂才能和公正公平的嚴明決斷,盡管蜀地的百姓心存怨言,但也無悔不從,遵循在諸葛亮的治政之下,沒有發生叛亂。

  百濟的官員沒有諸葛亮那般傑出的朝堂才能和公正公平的嚴明決斷,在如此高壓的內在嚴峻形勢下,百濟不可能不答應他的要求。

  如果不答應他的要求,他若是揮軍直接南下幫助金庾信去打階伯或是自漢陽城一路攻打百濟的城池,無論是哪一種都是百濟接受不了的結果。

  百濟本來是為了快打快進,企圖一口氣鯨吞新羅,才急於求成地擴充軍隊,一旦新羅久攻不下,或者是麵臨己軍參戰。

  到時,急忙擴軍,加劇內部矛盾,擠壓在內部的矛盾一爆發,內憂外患相衝,最後可能亡國的不是新羅,而是他百濟!

  所以,百濟交割了西原京以北的城池贈予了自己,以解除自己率軍南來帶給他們的巨大軍事威脅。

  同時,西原京以北這些城池上的軍隊也帶走了,帶去了南方,保全了軍事力量,以用來增援南方,加快覆滅新羅的步伐。

  到他占領西原京為止,新羅和百濟的利益他都收獲了,他的初步軍事目的達到了。

  新羅贈送給他尚州以北的城池,得到了他出兵百濟的支持,他進攻了百濟,直到百濟的“西原京”。

  百濟也贈送給他西原京以北的城池,得到了他停止出兵的支持。

  如今,兩邊都收獲了他的好感,可以安心地撤軍,他也得到了兩邊饋贈,達到了他初步的軍事目的,他當然不能出爾反爾,再冒然進攻哪一方,而違背自己的承諾。

  至此,他隔岸觀火計策的初步階段已經告一段落,他當然需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