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各得其所,敵我之誼!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5      字數:2254
  漢陽城。

  旗幟各異、服飾不同的兩支人馬再次在漢陽城內的城主府前相遇了。

  “金庾信!”

  一頭的當先之將勒住韁繩,喚住了另一頭的大將。

  “階伯!”

  另一頭的大將也睜大著眼睛,全神貫注地凝視著這方的將軍。

  “你家大王如何下判?”

  “你家大王又如何下判?”

  金庾信與階伯幾乎同時翻身下馬,正視著對方,走到門口,又幾乎是同時開口問向對方。

  “我家大王......”

  兩人相互怔於對方的詢問,又各自將頭偏向一邊,愧然作答。

  “唉......”

  聽得對方的回答,兩人又同時對視著歎息一聲,同病相憐地相互歎惋。

  城主府大廳。

  “啟稟上使大人,我國願意將所攻下的漢陽以南之土獻給大唐,此乃諸城之戶籍與賬目,請上使大人收下!”

  金庾信從一旁的將領手中沉重地接過滿放著文書的木盒,呈交給程處弼。

  在程處弼的示意下,裴行儉接過金庾信手上的木盒,打開來看,進行查閱,向程處弼點頭示意。

  “好,好,新羅果真是我大唐忠誠之藩,可坐於東疆,護佑我邦!”

  程處弼滿意地看著金庾信讚歎一聲,轉向一邊的階伯問道。

  “那百濟呢?”

  “啟稟上使大人,我國亦願意將所攻下的漢陽以南之土獻給大唐,此乃諸城之戶籍與賬目,請上使大人收下!”

  階伯也從身後的將領手中接過早已準備的木盒呈上。

  “好,百濟亦是我大唐之忠實藩屬,可鎮守東土,護我邊陲!守約、仁貴,你們兩人帶著這些資料先行下去!”

  程處弼再次讚譽一句,轉向一側的乙支文德問道。

  “乙支文德,你認為如何啊?”

  “尊使大人,為我朝鮮著想,殫精竭慮,大恩不言謝,我乙支文德拜謝尊使大人!”

  乙支文德心滿意足地向程處弼拱手感激,得到了漢陽以南之土,國祚得存,他也算為高句麗盡了最後一份忠,心願了解。

  “拜謝尊使大人!”

  豆方婁也隨著乙支文德向程處弼高聲拜謝。

  “此事已矣,兩位將軍已經得了陛下賜封,為我大唐同之將,切不可再而亂言!”

  程處弼虛抬雙手,示意兩人起身,同時又給出了提醒之語。

  “我等知錯,多謝尊使大人教誨!”

  乙支文德、豆方婁心神一緊,感激地再向程處弼躬身。

  “既然一旬之約已解,上使大人,末將便先行告退了!”

  乙支文德、豆方婁、程處弼是滿足了,但金庾信的心裏卻很不是滋味,當下便提出告辭。

  得到漢陽以南之地,這是大唐之幸事、亦是高句麗之幸事,但對他而言,卻是天大的不幸,是心頭的恥辱!

  程處弼挽留道:“金將軍何苦行事匆匆,本使已在府上設下酒宴,金將軍引上一杯,再走不遲!”

  “戶籍、賬目已經呈交,末將再賴著城池不走,上使大人之軍也不好接管,當盡快交割,以免徒生事端。”

  金庾信作答道,其實他哪裏是怕在此多生事端,他是擔心國內會有內憂。

  將打下之土獻給大唐,對金德曼的威信肯定會造成影響,他要趕著回到國內去,協同昔乙祭幫助金德曼主持大局。

  “金將軍之言甚好,末將亦及早撤軍,將城池交割給上使大人!”

  金庾信一語,階伯也跟著提出了請辭,金庾信在這裏待不住,看著乙支文德、豆方婁喜悅的神情,他也是如坐針氈,很不好受。

  “兩位將軍所思甚善,那本使便不久留兩位將軍了,山長水遠,日後再見!”

  此前不過是禮節上的挽留,程處弼也明白兩將為什麽待不下去要走,也沒有挽留,禮節性地拱手道。

  “末將拜別上使大人!”

  金庾信、階伯兩人一一向程處弼欠身拱手,徐徐退出了大廳。

  “階伯,他日再見,便不知幾何了!”

  出了城主府,回到己方的軍騎中,翻身上馬,金庾信望著對麵的階伯,眼神雖然肅殺,卻多出了惜別老友般幾分眷戀般的感傷。

  “金庾信,你若要戰,我自當戰,你若把酒,我亦舉杯!”

  階伯的眼裏也飽含著崇高的敬佩與冷厲的血仇,豪爽的回應道。

  “好!保重!”

  金庾信哈哈大笑,深沉地看著階伯一眼,調轉馬頭,昂首而去。

  “保重!”

  階伯凝望著金庾信的背影,高喊一句,也調轉馬頭,背道而馳。

  一句保重,並非保重,並非祝福對方珍重身體,長命百歲,而是希望對方的命能夠堅持到他們下一次在戰場上再次相遇!

  因為,能相互取得對方性命的隻有也隻能是自己!

  兩人就如同三國末期的羊祜之與陸抗一般,相互敬重、相互掛懷、又相互廝殺、最希望置對方於死地。

  城主府,程處弼的書房。

  “就這麽輕易地獲得了漢陽以南之地,我還以為有一場硬仗要打......”

  “我也希望能夠打上一場,畢竟誰不希望多加一份軍功......”

  薛仁貴、裴行儉幫著程處弼整理新羅、百濟呈交上來的城池資料,竊竊私語,交換意見。

  “不需要打仗,四方之間,各得其所,這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從門外歸來的程處弼,聽得兩人之見,踏入房內,大聲地宣講道。

  “戰爭從來不是單純的戰爭,戰爭從來都隻是朝堂的延續,為獲得朝堂利益而存在!”

  “新羅、百濟得到了冊封,免去了我們去攻打他們的侵害;高句麗延續了國祚,王室與舊臣得到滿足;我大唐得到了宗主國應該有的威信和實實在在的利益。”

  “我們不過是虛張聲勢,若是新羅、百濟真不給土地,則兩國必將連橫對抗我們,在這隆冬之際,爭鋒相對,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若是初戰不利,讓金庾信、階伯認為我大唐不是不可與敵,同時讓這漢陽城中的乙支文德認為我大唐外強中幹,則形勢必危!”

  “你們兩人都要記住:能獲得利益就好,能將利益掌握在手就行,不要盲目自大、貪得無厭,切莫得隴望蜀、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