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馬蹄所至,皆為大唐領土!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4      字數:1932
  “這個問題有些敏感,小婿不好擅自答問,小婿鬥膽,想先請教嶽父大人打算如何安排這兩支人馬?”

  程處弼沒有回答李二陛下而是反客為主將這一問題又重新拋給了李二陛下。

  “這兩支人馬,助我大唐降伏高句麗,自然是厚賞歸國,以彰我朝善罰分明之德!”

  李二陛下回答得很坦蕩,很自然,很有天朝上國宗主國大佬對忠心耿耿護駕的藩屬國小弟的照顧。

  果然李二這老貨跳不開泱泱大國皇帝的驕傲,被所謂的八方來朝、四方來賀的宗主國場麵給震瞎了眼,震暈了腦袋!

  “那小婿再鬥膽一問,這新羅、百濟所攻占下來的高句麗領土,嶽父大人又將如何安排?”

  對李二陛下的愚昧無知在內心表示入木三分的鄙夷後,程處弼又追加問道。

  李二陛下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自然是將這兩國打下來的高句麗疆土,送給兩國......”

  其實,李二陛下這是很正常的大佬邏輯,大哥帶著兩個聽話的小弟胖揍了一個不聽話的小弟,把這個不聽話的小弟給打死了。

  那接下來自然是要分贓,把這個不聽話的小弟的遺物都給分掉。

  身為大哥自然不能獨吞,肯定是要給小弟們分賞的,最好的自然是大哥的,其他的邊邊角角自然是大哥賞給小弟的。

  “不對,賢婿,你這話問得不對,你小子這話有深意!”

  本來李二陛下自以為意,認為自己的邏輯是正確的,可是看到程處弼那古怪的眼神,那不以為意的散漫態度。

  李二陛下這才意識到,自己好像說錯話了,似乎還錯得很離譜,一手端起酒樽喝酒,一手點著程處弼,自笑著轉開了話題。

  還好,李二這老貨也似乎並不是那般蠢得無可救藥,本公子還可以拉他一把,救他上來!

  “嶽父大人,我漢四郡故地,可從來不隻一個高句麗啊!”

  見著李二陛下懸崖勒馬、停口轉止,程處弼微微頷首,肅聲給李二陛下敲響了一道警鍾,從史到今,縱論起漢四郡的故事。

  “元封三年(公元前18年),漢武帝劉徹出兵攻滅了遼東半島北部的衛氏朝鮮,統一其舊域後,分設四郡,為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史稱“漢四郡”。”

  “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漢昭帝劉弗陵將真番、臨屯二郡撤銷,將玄菟郡西遷至遼東地方,並將此三郡之屬縣合並於樂浪郡。”

  “東漢末年,遼東太守公孫康管轄樂浪郡,將樂浪南部分割出來,設立帶方郡。”

  “其後,漢四郡故地幾今郡縣調整,或兼或並,或撤或設,成為了後來的玄菟郡、樂浪郡、帶方郡三郡。”

  “玄菟郡、遼東郡幾乎歸高句麗所有,樂浪郡幾乎歸新羅所有,而帶方郡幾乎歸百濟所有。”

  “故太上皇陛下曾經冊封三國君王時,分別為遼東郡王高句麗王、樂浪郡王新羅王、帶方郡王百濟王。”

  “陛下,眼下我們收複的漢郡,可就隻有遼東郡和玄菟郡呀,這樂浪、帶方兩郡,可還遺落在外族的手中。”

  “且不說,收複新羅、百濟現在占領的其他故土,至少這高句麗此前所擁有高句麗南部,也就是曾經樂浪郡的北部故土,至少我們要收複回來吧?”

  程處弼和李二陛下不同,他就是猜到了李二陛下會有這般大哥與小弟的邏輯,才沒有之前當著文武大員們的麵說出來。

  因為在大唐,支持這種邏輯的還很多,武將不好說,但至少大半的文臣都是要臉不要實的,肯定會支持李二陛下這麽做。

  到時候,又向入朝上貢一樣,為了一個虛名,回贈給比藩屬國上貢物品更多價值或多出幾倍價值的物品,把這高句麗南部的土地,送給新羅、百濟,還附贈一大堆的封賞。

  入朝上貢時的反饋他管不著,他既不是鴻臚寺卿更不是禮部尚書,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沒那個能力也沒那個資格去管。

  但這件事情,他不可能就這麽算了。

  他不能就這麽簡單地讓李二陛下把漢陽以南的土地分割給新羅、百濟了。

  不僅僅是漢陽以南的高句麗土地,就是新羅、百濟現在所占領的樂浪郡、帶方郡領土他也會在將來奪回來!

  甚至是他們祖宗三韓所占據的遼東半島上的領土,他也會一並征服過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凡是他的馬蹄能到達的地方,都將是大唐的領土!

  “賢婿啊,你說的這意思,朕明白啊!”

  “朕也想收複新羅、百濟下轄的樂浪、帶方兩郡故地!”

  “可是,朕也沒有理由出兵呀!”

  對程處弼這般引經據典的暗諷一頓,李二陛下也不好受啊,端起案上的酒樽一飲而盡,氣衝衝地惡懟回去。

  “這你可是清楚的!這攻打高句麗的時候,朕是以高句麗不朝不貢的理由來反駁朝臣舉兵來攻的!”

  “若是朕不分青紅皂白攻打新羅、百濟,那天下的藩屬國、還有朝堂上的群臣,不都罵朕是昏君!”

  任何人都喜歡將自己放在道義的製高點上,去批判他人,促成自己的利益,以期待獲得旁觀者的認可、減少自己內心的罪惡。

  所以,世人凡是都喜歡占一個“理”字。

  人有理,可行遍天下。

  軍有理,則師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