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往事越千年,縱虎歸山!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4      字數:2023
  “你說曹孟德當年也曾遇上跟朕同樣的情況?”

  李二陛下聞聲大惑,驚奇地探問。

  程處弼道:“是的,陛下,曹孟德確實與您遇上了同樣的情況。”

  對於魏武帝曹操,李二陛下有句非常經典的評價“臨危製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如果不是對曹操非常之了解,又如何給出如此中肯的評價!

  “殺陳宮?殺孔融?殺禰衡?殺崔琰?殺荀彧......”

  “待魏種?待徐晃?待張遼?待關羽?待劉琮......”

  沉默幾許,很快地李二陛下就從自己的腦海深處將自己熟知的魏武帝曹操的事跡在腦中過濾。

  然而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所殺之人何其多哉,所待之降將又何其多哉!

  一時半會之間,李二陛下也難以從中分辨出程處弼所指之人之事。

  “賢婿說的是殺禰衡還是待關羽?”

  思來想去,李二陛下最終決定選取兩個最為經典的案列,向程處弼相詢。

  殺禰衡,曹操是用得上一出好戲——借刀殺人。

  被禰衡三番兩次的羞辱後,曹操自己不親自殺他,而把他送給劉表,劉表也看破了曹操陰謀,也不肯背負殺害名士的罪名,把他再轉送給了自己手下的大將黃祖。

  但黃祖可是個大老粗,兵痞子一個,哪裏會管什麽名士不名士的,一個不爽就把禰衡給砍了。

  待關羽就更為經典了,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送宅院、又送美女、又送錦袍、又送寶馬,還幫關羽請官加爵,待關羽要走,曹操也沒阻攔,而是飛馬傳令、一路放行。

  當時,曹軍多少將領還是校尉、中郎將之職,曹操宗室唯一一個封將軍的是夏侯惇,連夏侯淵、曹仁、曹洪都沒有封將軍,曹操卻給關羽請封了個偏將軍。

  曹軍又有多少大大小小的將領是在官渡之戰或是評定河北之後才封侯的,而關羽在官渡之戰之時,曹操又給關羽請了個漢壽亭侯。

  多少人,隻看到了關羽不為功名利祿財色所惑、千裏走單騎,對劉備的忠心耿耿、義薄雲天,卻看輕了曹操對關羽同樣的敬重愛護、推心置腹。

  “回稟陛下,並非是殺禰衡和待關羽,而是另有其人。”

  雖然李二陛下說出的一殺一待兩人都非常經典,但程處弼搖頭拱手,繼而朗聲答道。

  “但這個人與關羽的關係匪淺,此人便是漢昭烈帝劉備!”

  “劉備?”

  李二陛下一聽,龍眸頓時鋒銳,寒芒乍起,言語之間,殺意盡起。

  “這麽說賢婿的意思是讓朕殺了高建武,不像曹孟德一般縱虎歸山讓劉備逃出了許都,養虎成患?”

  放跑了劉備,這是縱虎歸山、養虎為患鮮明的教訓,若是在劉備亡命奔走於許都之時,曹操就把劉備給砍了,哪裏還有什麽三分天下,早就一統天下了。

  而今天放虎歸山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處,便是曹操當年放跑了劉備。

  武將們一聽,紛紛竊喜,這一路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的,最終程處弼還是站在了他們這邊,以劉備與曹操三分天下為警鍾,暗示陛下,殺了高建武。

  “不,陛下!微臣並非是建言陛下殺了高建武。”

  程處弼再一昂聲,否定了李二陛下的疑問,引經據典,以古為談。

  “劉備都督朱靈、路招南下攔截擊潰北上投奔袁紹的袁術後,站據下邳,將朱靈、路招遣還,殺徐州刺史車胄,而重占徐州,這是後來我們看到的結果。”

  “但事先,在呂布擊敗劉備後,劉備到許都來投奔曹操之時,曹操麾下在對待劉備的問題上,同樣形成了兩個派別。”

  “一者是主張殺劉備,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曹操的心腹謀士程昱,程昱曾言“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觽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這第二者,便是主張厚待劉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曹操本人,因為曹操當時拒絕程昱有一句話為“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再從後來以劉備為豫州牧,執掌一州之軍政的事實來看,曹操顯然是對劉備厚待了。”

  “這第一者就如同現在尉遲大人等為代表,主張殺害高建武;而第二者則如同以魏相為代表,主張厚待高建武。”

  “從長遠的角度考慮,選擇第一者為宜,正因為放了劉備,才有了後來的劉備複叛和三分天下。”

  “但從短期的角度來說,殺了劉備,不得人心,難以兼得天下英雄。”

  “同時,在曹操攻取徐州征伐呂布之時,同樣也需要劉備這個昔日的徐州牧作為偏軍與帶路之人。”

  “若如賢婿這般所言,這問題豈不又回到了原點,高建武還是既不能殺又不能厚待,又陷入了兩難的困境之中?”

  程處弼這番引經據典非但沒有幫助李二陛下整理明白,反而讓李二陛下感覺被程處弼這兜兜圈圈的,越整越糊塗。

  “是啊,程小子,你這話說得和個雲裏霧裏似的,到底是殺還是厚待呀,你直接一句話說清楚呀,別和那些個囉裏八嗦的腐儒似的,逼逼叨叨個沒完!”

  尉遲恭這老貨,不耐煩地掏了掏耳朵,接著李二陛下的話,打著哈欠抱怨道。

  “正因為這世上多你這黑廝這般,不學無術、學識淺薄之人,我東方文脈才難以發展!”

  雖然程處弼還是沒有具體表明態度,但魏征這一派的文臣卻聽得非常入迷,憤然地對尉遲恭加以聲討,對程處弼則深以為然地謙和有禮。

  “賢侄,你且繼續將來,我等願洗耳恭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