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此策若成,則高句麗一戰可定矣!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4      字數:1949
  烏骨城,李二陛下的行營。

  “陛下,這泉蓋蘇文惶惶蒼蒼地奔逃於大行城,我等為何不趁勝追擊,而在這烏骨城多加逗留!”

  薛萬徹緊手抱拳帶著質疑,對李二陛下昂聲的歎問道。

  他實在是不明白,為什麽陛下要放棄這大好的時機!

  不派兵對追擊,也不緊接著就率領大軍向烏骨城進發,就這麽在烏骨城待著,白白讓著削弱泉蓋蘇文實力的絕佳機會就這麽流失、浪費!

  “不用著急,我們在這烏骨城多留守一會,安養軍力,等他泉蓋蘇文在大行城多待些日子,安住心神再進軍也是不遲!”

  李二陛下氣定神閑地一邊喝著茶,一邊向薛萬徹招手下壓,和順的說道。

  他非常了解薛萬徹,薛萬徹作戰英勇,然用策以急,雖然他認為薛萬徹具有名將之資,但同時對薛萬徹也進行的保留的評價,“至萬徹,非大勝即大敗矣”。

  “陛下,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一聲不成,薛萬徹又連著向著李二陛下再度進言道。

  “此時一鼓作氣,拿下大行城,一舉兼並整個高句麗東部方為上策,而不是應該在這烏骨城安養軍力,要安養軍力,待攻下大行城也是不遲!”

  “萬徹將軍稍安勿躁!”

  李二陛下見著薛萬徹再度進言,隻能望著諸將溫和的解釋道。

  “朕本來也是想一鼓作氣,攻下大行城,怎待程處弼放棄了易山,轉而攻取了泊汋城。”

  “兩麵夾擊之勢,已是不成,朕隻能等這小子回軍鴨綠江東岸,再作計較,還請諸位將軍再安心等待幾日!”

  李二陛下也是摔鍋能手,一下就把他逗留在烏骨城的原因,甩到了程處弼的身上。

  “陛下,攻破大行城,大勢所趨,已成定局,豈能因為一軍之力,而妄斷大業,請陛下三思!”

  薛萬徹第三次向李二陛下複言,他怎麽能夠讓這勢在必得的機會,就這般付之東流。

  就像當年的渡江戰役一樣,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攻下金陵、強下江南,是大勢所趨,就是強攻,死再多人也必須要攻下來!

  大勢所趨,是不能因為個人意誌為轉移的,所以才叫大勢所趨!

  “若無程處弼之軍,從後夾擊,配合行動,若強攻大行城,則讓泉蓋蘇文東退,就算我軍得到了大行城亦不能殲滅其主要力量,得一座城池,又有何用!”

  被薛萬徹三次進言,李二陛下也是脾氣上來了,也是氣直直地強懟回去。

  “朕心已定,萬徹將軍毋複多言!”

  說完之後,李二陛下背對群臣,雙手背袖,一言不合地就下著逐客令。

  “臣等告退!”

  薛萬徹一連三次吃了閉門羹,其他的將領也知道不能說服此刻氣上心頭的李二陛下,一一拱手向帳外退去。

  程處弼啊程處弼,你小子盡給朕出難題!

  背對著一眾將領望著屋簷的李二陛下,也隻能是自吞苦水,難以言語。

  “藥師兄、懋功你們兩位這麽還在帳中?”

  估摸著臣子們應該都告退了,李二陛下就停下了仰著脖子看屋簷的帝王壯舉,按著脖子回身,卻看著李靖、李績還在帳中。

  “陛下,這程少將軍專攻泊汋城恐怕不是不智,而是心懷大計吧?”

  李靖、李績大眼瞪小眼,最後隻能是職位相對較低的李績率先站出來,向李二陛下詢問道。

  “什麽軍機之事,都瞞不住藥師兄、懋功你們兩位啊!”

  李二陛下苦笑著點了點頭,從禦案上翻出一封書信,遞給兩人說道。

  “這程處弼攻下泊汋城卻有其用意,這小子野心也不小啊!”

  “你們看,這就是那小子傳給朕的書信,讓朕配合他行動呢!”

  他沒想過要瞞住李靖、李績,也沒想過能瞞住這兩員大將。

  “李靖、李績二人,古之韓、白、衛、霍豈能及也!”,這句話可是他親口說出來的,對於這兩員大將的軍略,他也是深為佩服。

  不然,他也不會讓李績隨軍參讚軍機,對李績的計策,堅定執行,同時每次都將最為重要的領軍任務,交給李靖。

  “妙啊!實在是妙啊!此策若成,則高句麗一戰可定矣!”

  李績雙手接過書信後,先轉給了李靖,李靖一看內容,立馬兩眼放光,一手緊捏書信,一手捋著花白的胡須,雄渾讚歎。

  “是啊,這小子可也深得藥師兄的真傳!”

  李二陛下也是笑臉相對,感同讚許。

  對於程處弼,李二陛下既有驕傲,又感難受。

  驕傲的是,卻如李靖所言,如果程處弼的計策成功了,則踏平高句麗,不過頃刻之間!

  難受的是,自己這大唐的皇帝,竟然也成為了這小子謀算中的一番布局,還必須忍受著群臣的建言,放棄一個大好的機會,給這小子當幫凶。

  “臣那點微漏之學,怎麽教得程少將軍,還是陛下慧眼識珠,量才看用,才讓程少將軍如此的綻放光彩!”

  李二陛下投之以桃,李靖也是報之以李,放低著自己,也把李二陛下捧了一番。

  李績卻沒有管兩人之間的花式吹捧,接過李靖手上的書信來看,看完之後,那張老神在在的老臉,更是笑成了一朵花。

  程處弼可是他認定的,他們瓦崗派下一任派係的魁首!

  此計策若成,則高句麗當平,而程處弼又將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