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禦承天門,聽政大典!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1      字數:2141
  太極宮,承天門。

  承天門,做為太極宮宮城的正南大門,坐北朝南經門外、寬約五十丈、縱橫廣闊的承天門大街,而對皇城的朱雀門、長安城的明德門,禦天下、駕山河。

  同時,承天門與兩儀殿、太極殿,將大唐宮城,按“三朝製度”進行分配。

  以內廷地區的兩儀殿為內朝,是李二陛下與宗人重臣集議及退接大夫之處;以太極殿為中朝,是李二陛下主要聽政視朝之處;以承天門及東西兩殿為外朝,是舉大典、詢眾庶之處。

  一般情況之下,李二陛下每逢朔(初一)、望(十五)之日,均臨太極殿會見群臣,視朝聽政。

  但如果朝廷遇有赦宥,或除舊布新,或接待萬國朝貢使者、四夷賓客等一些重大的事項,李二陛下也會選擇禦承天門聽政。

  授新衣、封功臣、納蠻夷、開疆土,這麽重要的事情,李二陛下當然要禦門聽政,昭告天下。

  承天門麵闊九間,進深五間,高約十六丈,上承重簷廡殿頂,下坐漢白玉台階,周圍環以雕石欄杆。

  簷上飛仙,仙人之後之後依次九個鎮瓦獸: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狎魚、狻猊、獬豸、鬥牛。

  簷下施以密集的單昂三踩鬥栱,繪金龍和璽彩畫,室內外梁枋上飾以濃雲深海紋,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雲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

  門前三出三階,殿下為高二丈的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中為禦路石,兩側列銅鎏金獅子一對。

  中開三門,門扉安設在後簷部位,門廳敞亮。兩梢間為青磚檻牆,方格窗。門兩側為八字形琉璃影壁,高二丈,長三丈,壁心及岔角以琉璃裝飾,流光溢彩、絢美豔麗。

  門前有有寬闊的平台,稱為丹陛,丹陛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十八座,丹陛之下,便是廣三百步的宮廷廣場。

  煌煌昊昊,貴而不妖,雄厚方正,巍然稱雄,承天門給人以神聖凜然、固不可侵之感。

  初陽磅礴傲盛,數萬道金光像無數條翻天覆地的巨龍,撕破長空、穿裂雲海,噴吐出金色的瀑布,普照在秦磚漢瓦、朱門玉階之上。

  燦爛的陽光傾瀉飛灑,注來萬頃金波,使巍峨莊重的宮門,披上了金黃色的外衣,映襯得華貴富麗。

  霎時,鼓聲激昂、響徹天空,早朝鼓起,候鍾鳴開門,文武大臣列隊從朱雀門左右掖門進入,文以房玄齡為首、武以李靖為尊,按品級分列於太和門前兩側。

  “陛下駕到,群臣恭迎!”

  緊密有序、沉穩有力的步伐聲由遠及近,一聲尖利的刺鳴聲打破這肅穆的沉寂,仰天高唱。

  “臣等恭祝陛下,萬福金安!”

  在威武嚴明的左衛禁軍的護衛下,李二陛下駕著龍輦來了。

  “平身!”

  登上九龍金漆寶座,一襲嶄新龍紋錦袍的李二陛下,正經危坐,睥睨著玉階下的文武百官的寶石眸子裏散發著興致勃勃的光景,瞥了瞥身旁的李全,抬了抬手。

  “念!”

  “喏!”

  李全恭行了一禮,輕咳了幾聲,從旁邊的小太監手中接過明黃絹帛,麵向群臣,高聲朗道。

  “群臣接旨!”

  “臣在!”

  剛剛起身的群臣,被這緊密而來的聖旨,又得趕緊伏地,恭行大禮。

  “門下,天下之本!朕膺昊天之春命,茲汝等輔命之臣:昔隋末兵亂,戎狄競起,侵我邊郡,糜爛生民,朕心懷恩澤、一忍再忍、一讓再讓,塞外蠻夷,一犯再犯、尤成大患......”

  “為大唐之江山,為家國之社稷,朕不得已,起兵自救,身親戰陣,掃除禍亂,賴天地祖宗之靈,不過數月,遂平外患,華夷一統,身致太平......”

  “爾諸奉天征討文武,臥雪眠霜,櫛風沐雨,百戰百勝,萬死一生,弘濟宣力,終輔大功......”

  “仰稽太上皇開國功臣,賞賜等第,參酌得宜,論功高下,定爾爵賞,朕不敢私,在爾諸將,亦自知之......”

  “今封汝揚州大都督並越州都督銜上柱國越王李泰為左武候大將軍,餘官如故,仍舊並不之官......”

  “尚書右仆射兼左光祿大夫加上柱國衛國公李靖賜財二十萬貫,絹二千匹......”

  “右武衛大將軍領勝州都督宿國公程知節,增食實封一百戶......”

  “靈州都督吳國公尉遲恭轉右武候大將軍,增食實封一百戶......”

  “校檢左衛將軍管錦衣衛指揮使除弘文館直學士程處弼為左衛將軍,轉護軍,加雲麾將軍、賜中散大夫、封冠軍縣侯,實封食邑一千戶......”

  “凡參與此次戰役、入三品以上者,賜財十萬貫,絹一千匹;三品以下、五品以上者,賜財五萬貫,絹五百匹......”

  “其餘將士人等,論功高下,皆在升賞......”

  “於戲!人君之職,惟在奉天,爵賞之頒,豈容私意?今以天下之財,賞天下之功,民之資力有限,名爵之貴無窮,故茲齎與,亦不以多少為輕重......”

  “或朕知有未盡,未滿爾心,對朕自陳,若退有後言者,於犯法甚不可也,但恐爾等不立功爾......”

  “今後果能立功,至再至三,不吝爵賞。朕之此言,通於天地,布告爾眾,鹹使聞知。貞觀五年十二月朔日。”

  “臣等定當竭盡所能,報效朝廷,以謝陛下聖恩!”

  被李二陛下這封聖旨點到姓名的大臣們都一一出列,在李靖的帶領之下,叩謝皇恩。

  唯有兩聲,未成答謝,而是與眾人相反,勸迎李二陛下,一聲雖然年輕卻清朗渾力:

  “微臣惶恐之至,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還有一聲,則裂若奔雷:

  “微臣之子,少未成事,輕而身率,當不得陛下如此厚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