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沙盤與輿圖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1      字數:2071
  太極宮,甘露殿偏殿。

  進入殿中,首先阻擋在眾人之前的,便是一個巨大的軍事沙盤。

  沙盤之上,以大小不一的粟米堆為高山深穀,以湛藍色的染料為湖泊江河,以碧綠的染料為草原,以棕色的細沙土為大地,以方石交相堆砌為城池。

  沙盤,華夏曆史上最經典的記載,是在《史記·秦始皇本紀》!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

  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沒錯,這一段便是《史記》中描寫秦陵地宮的文段,“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簡單的八個大字,展示出來了這個沙盤的窮豪極奢!

  但真正製造軍事沙盤的時候,最早是在東漢初年。

  《後漢書·馬援列傳》記載,(建武)八年......援因說隗囂將帥有土崩之勢,兵進有必破之狀。又於帝前聚米為山穀,指畫形勢,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

  在沙盤之上,有一條由方石堆積起來的蜿蜒巨龍,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盤亙靜臥於崇山峻嶺之間。

  這便是萬裏長城,秦長城!

  在長城之外,則是以不同顏色的分割線,分隔開大大小小的勢力範圍,顯然,這個沙盤是作用於大唐北疆的軍事勢力沙盤。

  除了沙盤之外,在沙盤之後的牆壁上,是一副絲帛構築的巨大的大唐疆界輿圖。

  輿圖是根據“製圖六體”繪製的,比例尺明確、山河清晰、城池的位置和城池周圍的地形地貌也基本準確,這在當時來說是極為難得的。

  我國的繪圖曆史也非常的悠久,早在夏朝時期夏禹便鑄造了九鼎圖;《周禮》中有“天下地圖”、“土地地圖”、“金玉錫石之圖”等記載。

  而後,西晉钜鹿郡公司空裴秀編製了《禹貢地域圖》和《地形方丈圖》,並總結了“製圖六體”開創出了繪圖新紀元。

  “製圖六體”:一為“分率”,用以反映麵積、長寬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二為“準望”,用以確定地貌、地物彼此間的相互方位關係;

  三為“道裏”,用以確定兩地之間道路的距離;四為“高下”,即相對高程;

  五為“方邪”,即地麵坡度的起伏;六為“迂直”,即實地高低起伏與圖上距離的換算。

  其後,唐代賈耽、宋代沈括、元代朱思本和明代的羅洪先等古代製圖學家的著名地圖,都繼承了製圖六體的原則。

  而這些繪圖技術,是古代的西方蠻子,遠遠不可比擬的。

  “朕曾於此沙盤和此輿圖之上,製定攻打東突厥的作戰方針,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大敗頡利,以雪渭水之恥!”

  李二陛下將眾人延請到偏殿,指著滿滿一牆壁大的輿圖,又指了指占了大半個屋子的沙盤,豪聲大笑,向著眾人說道。

  “今日眾愛卿暢所欲言,與朕一同商榷討論關於薛延陀的作戰方法!”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我等君臣,集思廣益,共同探討!”

  這次,房玄齡沒有先開口,而是身子向後退了一步,退到了李靖的後邊,讓李靖領著文武官員。

  大唐在軍事上,臣子以下第一的,當然是被尊為“軍神”的李靖,這個是公認的。

  房玄齡當然知道在此刻隱匿自己的鋒芒,讓李靖彰顯其在軍事上的光彩。

  李靖也沒有謙讓,當仁不讓地領銜唱道。

  “願盡臣之駑鈍,竭陛下之深謀!”

  “藥師兄,你是覆滅東突厥的首功之臣,以騎三千、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可與論孫、吳之術者,你先來說說對於此戰的看法!”

  李靖唱完之後,李二陛下也沒有含糊,指著就讓李靖率先發言。

  “喏,陛下!”

  李靖向著李二陛下拱了拱手,便抬起沙盤一邊的竹竿,在沙盤之上劃了一個大圈說道。

  “陛下請看,雖然薛延陀乃繼東突厥之後,樹牙鬱督軍山,勝兵二十餘萬,建立汗國。”

  “其疆域東達大興安嶺,西抵阿爾泰山,北至色楞格河,南界河套,九姓鐵勒中仆骨﹑同羅﹑拔也古﹑思結﹑契苾﹑渾諸部也都歸屬於它。”

  “其疆域之遼闊、兵力之強大,與此前的東突厥不相上下。”

  “這是朕之過錯!朕不該將東突厥南遷,以至北土空虛!朕也不該放任夷男,讓其立國,賜以刀鞭,縱其猖狂!”

  李二陛下眼巴巴地望著北疆之上廣闊的草原之中,那一片大好的土地,雙眼裏火光衝天,嘴裏恨得是銀牙直咬,右拳猛打在左掌之上,以冰冷的語氣,仰天懺悔道。

  “朕當初以為自己養了一條可以用來看門的狗,誰想到養的竟然是一條反噬主人的餓狼,朕悔不當初啊!”

  一聽到李二陛下說自己有錯,這幫子臣子哪敢認為李二陛下有錯啊,都是主動將責任往自己身上攬。

  “陛下,是臣等愚昧無知,不得其時,早早地勸誡陛下,未能做到一個臣子應盡的自責,還請陛下責罰!”

  看著房玄齡等人一個個垂首欠身地懊悔模樣,程處弼也無奈地陪著垂身無語。

  這是封建王朝的不好傳統,帝王是不能有錯的,有錯的隻能是臣子。

  如果出現了什麽天生異象、天災人禍,那隻能由臣子去扛著,比如日食、月食,再比如地震、大洪水......

  如果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自然是上天震怒,在漢代是三公,在唐朝自然是出來一個宰相請辭,替皇上頂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