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食邑實封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0      字數:2396
  言回當下,言歸正傳。

  “男兒官爵百戰取,父祖恩蔭於我何!”

  程處弼的雙手掛靠在雙杠之上,擺開明了,頗有些意氣風發的英年盛氣。

  “本來嘛,男兒在世就應該靠著自己的一番才學本事,開疆拓土,萬裏封侯,這依靠父輩的恩蔭,算什麽本事!”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如果一定要封侯,那他程處弼就一定要,飛越關北塞外,去往唐夷前線,騎著那蓋世無雙的萬裏雲煙罩、揮舞那舉世難尋的畫杆方天戟,馳騁沙場,殺敵建功,繼而勒石燕然、封狼居胥!

  房俊和尉遲寶琪的事情他也有所耳聞,這是李二陛下對於長孫渙後續問題的一種整治。

  除了因為杜如晦死了,而承襲萊國公爵位的杜構,其他所有父輩在世,因為恩蔭而封賞出去的爵位,都進行了大幅度地降低調整。

  而相應地對於一些掌控一監、一寺,或者在三省擔任副職等頂級官員都適當地提升了爵位。

  尤其是魏征,在這次事件之後,已經進爵為正二品的郡公了。

  “再說了,你們也該知足了,食邑又沒有少給你們,以前你們雖然是食邑兩千戶,但實際上的食邑也就五百戶。”

  退而審其思,程處弼凝望著依舊帶著憤懣情緒的兩人,略帶不滿意的挑了挑眉,表情淡然,不鹹不淡,說道。

  “現在呢,雖然降到了縣子,食邑五百戶,但這可都是實封,而且也都換成了關中的膏腴之地,你們還有什麽不滿足的!”

  在古代,食邑和實封是兩回事,食邑是表麵上的功夫,而實封是實際上的獲得,一般情況下,實封都會遠遠低於食邑。

  《舊唐書·房玄齡傳》記載,“貞觀元年,代蕭瑀為中書令。論功行賞,以玄齡及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為第一,進爵邢國公,賜實封千三百戶”。

  《舊唐書·程知節傳》記載,“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並領左一馬軍總管。每陣先登,以功封宿國公......六月四日,從太宗討建成、元吉。事定,拜太子右衛率,遷右武衛大將軍,賜實封七百戶”。

  《舊唐書·李靖傳》記載,“太宗嗣位,拜刑部尚書,並錄前後功,賜實封四百戶......以功進封代國公,賜物六百段及名馬、寶器焉......詔加左光祿大夫,賜絹千匹,真食邑通前五百戶”。

  按大唐封賜,凡爵九等,三曰國公,食邑三千戶,從一品。

  刑國公、宿國公、代國公,都是從一品的開國國公,食邑三千戶。

  但是,實際上,李二陛下最為寵信的愛臣房玄齡,代表著貞觀之初的最高實封,也不過一千三百戶,是食邑的二分之一不到。

  程咬金這樣衝鋒陷陣的心腹愛將,實封七百戶,在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之間。

  而雖然於國有功,身為大唐軍神,但不是李二陛下嫡係出身的李靖卻僅僅隻有五百戶的實封,才隻有六分之一而已。

  雖然實封的高低,區分了在李二陛下心中,臣子上中下三等的差別,但也表明了唐朝對待功臣封邑的一種謹慎態度。

  盡管房俊和尉遲寶琪被從正二品的開國郡公,降成了正五品上的開國縣子,食邑也從三千戶降成了五百戶,但這五百戶都是實封,而且換成了富庶的關中之地。

  雖然表麵上他們的爵位等級變低了,但含金量卻更高了,在食邑上都和李靖平起平坐了。

  “三哥,你說這話,這不是看不起兄弟們嘛,難道我房俊是這樣的人嗎!”

  房俊瞳孔微縮,撅臉上翹,努嘴辯解道。

  “我和寶琪的心思,你又不是不知道,誰知道那封邑值多少錢啊,我們在乎的還不是那一個“郡公”的名頭而已......”

  不過,說到後邊,房俊還是有些心虛的靦著臉,瞥眼瞧著程處弼,然後咳了咳聲,認錯悔改的說道。

  “不過,現在我知道了,“男兒官爵百戰取,父祖恩蔭於我何”!”

  “身為堂堂五尺男兒,想要獲得官職爵位,想要光耀門楣,就應該參軍報國,通過自身去戰場上拚殺試煉,依靠父輩的恩蔭,招搖過市,始終是成不了大氣候、上不來台麵的!”

  他們這些紈絝,哪裏知道什麽食邑的事情,隻是知道了陛下賜給了自己一個郡公爵位,成了大唐正二品的爵位,還知道陛下順便給了自己一塊地,最後隻要知道自己每月初一都有零花錢領,就可以了。

  至於,其他的地在哪、有多少戶、每年出產值多少錢、都是誰在管治,這些個問題他們哪裏會在乎。

  程處弼雙眼微微眯縫,點了點頭,沉默了一下後,轉向了尉遲寶琪,問道:“你,寶琪?”

  “三哥,房老二的意思,就是俺的意思!”

  尉遲寶琪注意到程處弼轉換過來的眼神,撓了撓腮,嘿嘿直笑。

  雖然房俊不喜歡讀書,但畢竟打小沒有少受房玄齡的迫害,軟磨硬泡,實際上還是學到了一些知識。

  不像他們家,武勳傳家,就是有書,那也多半是兵書,哪能讓他像房老二一樣說得那般正氣凜然。

  “那就好,你們有這樣的想法,我就放心了!我還要去求見陛下,再不去就晚了。”

  既然他們都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就沒必要再繼續談下去了,程處弼的話,恰如其分地點到為止。

  “三哥,還有我們呢,我和震哥,你怎麽就不說了?”

  看到程處弼幾欲要走,一邊站了老半天的尉遲寶琳有種急欲抓狂的衝動。

  李震也上前來問:“是啊,三哥,還有我?”

  “你們有什麽好說了,你們都是家族的嫡長子,到時候自然要繼承父輩的國公爵位。”

  程處弼眉毛微挑,笑意輕揚,緩緩說道。

  “嫡長子怎麽了,身為嫡長子,我尉遲寶琳就不能闖出一番天地了!說句不孝的話,等到我父親百年之後,我把吳國公的爵位讓給寶琪就是!”

  尉遲寶琳以一種毫不認輸、少年盛氣、不容置疑的堅定語氣,高聲說道。

  “在漢朝的時候,太尉馬亭鄉侯丁鴻,的確曾經讓出過恩蔭襲封的陽陵侯,給弟弟丁盛,為世人所讚,稱“讓而不飾、誌節清妙”!”

  程處弼雙眼欣然地注視著周圍的幾位發小、死黨,朗語和言的說道。

  “你們要是都能通過自身,以功封爵,我自然是雙手讚同!”

  利益,讓無數的人沉淪其中,就是親兄弟也容易反目成仇,對於尉遲雙胞胎能這樣,他真心為他們感到慶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