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若蘇秦、張儀的程處弼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0      字數:2033
  太極宮,兩儀殿。

  夕陽西下,巍峨的宮城沐浴在夏日餘暉的彩霞中,威武的甲士,肅穆佇立在殿外。

  清涼的微風徐徐送來一陣陣花草的清香,使人心曠神怡,更覺夕陽無限好。

  “這三尺高的佛陀塑身,恐怕需要花費百斤以上的黃金,才能打造出來!”

  “沒想到竟真如賢婿所言,寺廟之內還真窮財極斂,豪奢如斯!”

  一個身軀凜凜,相貌堂堂的中年男子,身著著一襲金黃的龍袍,金光燦燦的黃色錦緞,讓他那與生俱來的霸氣,更顯尊隆。

  金絲玉冠束起墨色的發絲下,他英氣逼人的五官,清晰而立體,注視著身前三尺通體黃金打造的佛陀以及金銀財寶裝得滿滿的三十餘口大箱的一雙墨玉色的眼眸,充沛著滔天的怒火。

  “嶽父大人所見,不過冰山一角而已!依小婿所估,這些個寶箱,所達之值,在二十萬貫之上!”

  “再加上寺廟內清點的六十座佛陀菩薩銅像、寺廟殿宇、宮室、高牆、銅鍾之類的裝飾物以及寺廟所擁有的田宅地契,恐怕就單單這一間寺廟的財富就有將近一百萬貫!”

  在龍袍男子身前三尺外,身著威風明光鎧,頂天立地、氣宇軒昂的少年,傲然直立,淡淡一笑,舉重若輕的答道。

  少年仿佛書畫之中的俊美人物一般,鬢似刀裁、眉如墨畫、鼻若飛書、麵比錦帛。

  更關鍵的是,他有一雙閃動著萬千琉璃光華的眼睛。

  他的眼神很平淡,好像經曆過萬千浮華後的萬有皆空、心體本寂。

  他的眉宇很平和,但卻給人,一種飽經滄桑的厚重味道。

  身著龍袍的中年大帥哥,自然是李二陛下;而身著明光鎧的俊美少年郎,自然是程處弼。

  “若天下諸寺,皆如此寺一般,大唐萬裏國疆,寺廟不下十萬座,就是朕也不敢想象這天下寺廟財富之和,究竟要達到個什麽樣的地步!”

  李二陛下深黑若淵、黑不見底的眸子裏,閃爍著又驚又氣、又喜又憂的光芒,似怒非怒、似歎非歎很是複雜的說道。

  “還好賢婿發現得及時,不然這些寺廟之垢,將成為國家尾大不掉的毒瘤,百姓敬恨交加的蛀蟲!”

  李二陛下驚的是這會昌寺收斂的財富竟然如此之多,氣的是這會昌寺竟然如此狂征暴斂,喜的是程處弼所倡建議於國大利,憂的是這天下寺廟如此之多、天下的百姓有多少人還遭受著寺廟的迫害!

  “這是,錦衣衛從會昌寺取來的賬本,還有藏寶庫內的財物清點單冊以及京城其他寺廟所收集到的一些資料,還請嶽父大人過目!”

  程處弼沒有接著李二陛下的話回話,直入主題說道。

  事已至此,是非清白李二陛下已經看得很是清楚了,沒有必要再過多的言語,從身後的寶箱之上,將三四寸高的書籍本冊呈給李二陛下。

  程處弼沒有貪功,將功勞按在自己的身上,而是統籌到錦衣衛整個部門。

  “好,好,此事大定之後,錦衣衛朕當然會重重有賞,而賢婿自當是第一功臣!”

  從程處弼手上接過書冊的李二陛下,並沒有當即打開書冊進行翻閱,而是將其轉放到禦案之上,發自內心的喜歎道。

  雖然程處弼沒有邀功,但是他自然不會忘記身為錦衣衛掌門人程處弼的第一功績,必然功當厚賞。

  “多謝嶽父大人美意,不過小婿尚有一事相報,小婿在會昌寺時,曾以口齒之爭,用佛門之法,將會昌寺和尚誆騙,以致數十名和尚,跳水自盡......”

  程處弼欠身向著李二陛下敬謝一禮,將此前在寺內發生的一切也都告知了李二陛下。

  雖然通過地藏王菩薩的假說誘殺會昌寺的和尚,不讓自己背負上殺業累累的罵名,但終究這些和尚是死在自己的手上,仍會為這些鮮活生命的逝去,感到一些惆悵。

  而且,這件事情,若是被有心人宣傳開來,對自己也極為不利,向李二陛下進行報備,也可以獲得李二陛下的支持。

  “賢婿以佛攻佛、以法勝法,真是曠古奇今,精妙絕倫!”

  “隻可惜,朕沒有看到賢婿雄姿英發、舌戰蘭若的大景,若是朕身在那會昌寺之間,恐怕也會為賢婿的一番言語而拍手稱絕!”

  李二陛下聽完程處弼在會昌寺一切行事的精彩演說之後,沒有絲毫地怪罪之意,反而拍手稱好,讚不絕口。

  “賢婿這一張利嘴,朝堂之上,可用於儒道之爭;佛廟之間,也可用於佛門之懲!”

  “可謂是“刀筆敢欺張儀,聲名不下蘇秦”,就是當年兩任秦國宰相的張儀、身佩六國相印的蘇秦,也不過如此而已!”

  對於程處弼的一張利嘴,李二陛下當然知道其間的厲害之處,自然而然地將程處弼放到了縱橫大師蘇秦、張儀的高度。

  從第一次因為毆打李泰、長孫衝入宮,以金贖刑反戈威逼輔機、因蘭亭序被輔機質疑而辯爭。

  再到後來,因為毆打劉伯莊、馬來王子,和自己在兩儀殿通過師說、以及玄甲飛騎打消自己的懲處。

  在朝堂之上,一言退蕭瑀,以精通論語、舌戰孔穎達以及和自己商討關於建立錦衣衛之說時的旁征博引,無一不彰顯著程處弼的非凡口才!

  “多謝嶽父大人讚譽理解,小婿還擔心此法有違聖心,畢竟我不殺其人,其人卻因我而死,小婿這心裏也是心有餘悸!”

  程處弼從李二陛下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後,心滿意足,卻麵帶悲涼之色說道。

  “這些和尚,迷心厚利、欺壓鄉民,也是死有餘辜!賢婿,何罪之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