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古天竺國的梵音,《地藏十輪咒》!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0      字數:2091
  程處弼也許是沾染了惠能大師佛心的緣故,也沒有了之前對蘭若和尚的輕佻之意,稱呼也從之前的“老禿驢”變成了“和尚”。

  一個和尚如同從美夢之中被人一下驚醒一般,意猶未盡,目光遲滯,聲音呢呢:“什麽?!就完了,這就念完了!”

  身邊的和尚也壓眉低眼,麵帶失望之色,歎息著說道:“是啊,好少啊,就念完了,我剛剛都聽沉醉了,都忘記記下來了!你們有人記下來了嗎?”

  “哪有機會去記經詞,我也沉迷到其中了!剛才聽心經的時候,我好像達到了空性之境!”

  還有一個和尚帶著幸福美滿的神色,雙手合十,悅聲說道,好似春光明媚,萬物複蘇一般的欣喜。

  “斷除煩惱障、淨除惡業思,仿佛整個人都飄飄欲仙一般,就要騰空而去似的!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

  “是啊,我也感覺自己就如同那繁華盛景、花團錦簇中,翩翩飛舞的蝴蝶在百花叢中,自由自在的翩躚......”

  身邊的和尚立即心有靈犀一般,隨和應和道,說得也是聲貌並舉,有滋有味。

  是鑽石,再多的沙礫也掩蓋不了,你的璀璨奪目;是明月,再厚的烏雲也遮蔽不了,你的皓白清輝;是紅日,再深的瀚海也阻擋不了,你的煦煦霞光!

  雖然諸位和尚,認為程處弼之前的言行舉止,一哂不值,但對於程處弼背誦的《般若心經》,還是百口同聲、讚口不絕。

  聆聽到眾人的讚許,程處弼淡然處之,一笑而過。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傳承,受到這些和尚的推崇,這是很是平常的事情,他並感覺有什麽值得驕傲的。

  更何況,在惠能大師傳承的洗禮下,他的心已經如同古井不波的止水一般,明鏡上善了。

  凝望著從沉思中蘇醒、麵容苦澀的蘭若和尚,程處弼不緊不慢的繼續問道:“蘭若和尚,你認為本將的《般若心經》,念得可對?”

  看來,這小子是有備而來,誓要來羞辱老衲!

  蘭若和尚雙手合十,欠身肅然答道,但垂下去的眼角卻抹過一道不甘的憎恨黑影。

  “阿彌陀佛!施主能將《般若心經》一字不拉的念出來,記憶非凡,老衲佩服!請施主出題!”

  雖然程處弼將《般若心經》背下,也展示出了藥師佛手印,但是蘭若和尚隻是稱讚程處弼記憶好,將“地藏王菩薩的親傳”的解說,不著痕跡,一語抹去。

  程處弼感應到蘭若和尚此時的心境,哀其不幸地搖了搖頭,眼變振光,聲若磐鍾。

  “好,本將出題了,汝可要聽好了!汝可會誦讀《地藏十輪咒》?”

  “《地藏十輪咒》?”

  蘭若和尚目光洞白,檀口微開,麵露茫然之色,忽而好像明白什麽一樣,目光一下子變得黑亮,撥在串珠上的手勁也變得更大了,捏得星月菩提子,啃啃作響。

  “《地藏十輪咒》?!我怎麽重來都沒有聽說過!”

  “還有這樣的咒語,你們知道嗎?”

  “我也不知道啊,我也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咒語!”

  不僅是蘭若和尚,就是寺廟內的所有和尚都一臉蒙蔽,聽得很是新奇,相互詢問,都全然無知。

  “這《地藏十輪咒》,老衲不知,此局......”

  蘭若和尚屏嘴將上下兩排牙齒死死地咬住,呲了呲聲,向著程處弼擺了擺手,表示這局是他獲勝了。

  《地藏十輪咒》很出名,這是現代佛門弟子幾乎必學的一篇咒文!

  但是,他們不可能知道,不僅僅是他們,就是唐朝所有的和尚都不會知道!

  因為《地藏十輪咒》取自《地藏十輪經》,而《地藏十輪經》是玄奘西天取經回來後,於永徽二年在大慈恩寺翻譯出來的!

  而現在,玄奘才剛剛到達印度......

  程處弼露出清淡若無的淺笑,回應道:“承讓......”

  但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一個人在另一個人心中印象很好的時候,他的所有壞處都會變成好處,相戀熱愛的男女,就連對方的缺點都愛入心扉。

  而一個人在另一個人心中印象很差的時候,他的所有缺點都會無限地放大,就連優點都會變得缺點,好的也會變成壞的。

  程處弼那清淡的笑容,看在蘭若和尚眼裏,卻是那般的厭惡,那般的煩悶,是對自己不知的羞辱和無言的諷刺!

  “老衲一生禮佛,從未聽說大願地藏王菩薩,有此般法咒,施主何不將《地藏十輪咒》背誦出來,讓老衲參詳參詳!”

  蘭若和尚陡然停住了因為憤恨和緊張、奮力撥珠發出的清脆聲響,聲音沉冷的發問道。

  而且,他也不相信世界上真的存在什麽《地藏十輪咒》,他認為《地藏十輪咒》是程處弼編出來,虛假之說,因為他根本就不可能相信程處弼的佛經學識比自己還要淵博!

  就像一個中文係的研究生導師,自然認為一名中學生的語文水平,和他有雲泥之別一樣,這是人之常情!

  隻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也不可能會想到,程處弼從包羅萬物的係統,獲得了惠能大師的傳承。

  程處弼並沒有回答蘭若和尚的質疑,依舊保持著若有若無的笑意,笑意雖然很淡,但和他那純淨的眸子相得益彰,從無生有,有中延無,更顯淡泊之境。

  然後,他自然地將雙手集於身前,左手自然橫擺於腹前、右手自然豎直於相距左手十厘米處,拇指與食指相撚,其餘各指自然舒散,聲若清風,徐徐而出。

  “讖蒱、讖蒱、讖讖蒱、阿迦舍讖蒱、縛羯洛讖蒱、菴跋洛讖蒱、筏羅讖蒱、伐折洛讖蒱、阿路迦讖蒱、萏摩讖蒱......”

  “這是......古天竺國的梵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