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袁天罡前麵練五禽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0      字數:2052
  “這個還是請我師父來回答吧!請師叔和李居士在此稍等片刻!”

  李淳風走到後院的庭前,請程處弼和李麗質稍等,向著庭院中,正在練拳的一名老道走去,行至八尺左右,拱手長揖,行了一個弟子禮。

  “師父,程師叔和李居士來了,師伯請您代為招待!”

  庭前的道人,似乎並沒有聽到李淳風的聲音一般,依舊開開合合,凝練拳法,或如熊步撼地,抗靠推擠;或如鶴步獨立,亮翅飛翔;或如虎步發威,撲按搏鬥;或如鹿步探身,回首蹬跳;或如猿步窺逃,摘桃獻果;勢。

  擁有華佗傳承的程處弼一眼就看出來了道人所練身法:“這是五禽戲!”

  對於道教事務,並不熟知的李麗質聞聲一問:“五禽戲?”

  “程師叔真是好見識,沒錯,家師所練,正是華真人的五禽戲!”

  李淳風對於程處弼的金睛火眼,喟然一歎,笑語解釋道。

  “華真人曾言,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

  華佗不僅是一名神醫,同時他還是一名方士,被道教尊為“神功妙手華真人”。

  “你師父所練的,是五禽戲沒錯,你師父這戲法順暢自然,綿延不絕......”

  程處弼望著那道人練得好似廣播體操一般,一節一節、生硬勉強的五禽戲,微微皺眉,麵帶難色,就像一個地地道道的華夏人,聽著歪果仁操著半生不熟的漢語問東問西一樣難受。

  “隻是在這身法變幻、上下承接之處,很是生硬、並不流暢,顯然不是你師父功底不好,而是這五禽戲並不完整!”

  “世人皆知,華真人的醫書原稿已經被焚燒殆盡了,家師所練的五禽戲,乃是從華真人之徒吳真人後世孫子處所學。”

  說道此處,李淳風不禁有些傷感,為華佗的醫學沒有得到傳承而惋惜。

  “弼郎,你不是將華神醫的《青囊書》撰寫出來了嗎,難道說你也會華神醫的五禽戲?”

  李麗質眸光雀躍,帶著小女孩獨有的崇拜的表情,美目連連地注視著程處弼。

  “那是自然,五禽戲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活動筋骨,滑利關節之效。”

  “華神醫曾言: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足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

  程處弼神情自若,自信且淡然,注視著李麗質弱不經風的嬌軀,溫情的說道。

  “麗質,等我從孫道友那裏拿到天山雪蓮把你的身體調養好之後,就教你五禽戲,適當習練此戲,可以增強體質,當年吳普施行五禽戲,年九十餘,尚且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無量壽福,貧道袁天罡見過長樂公主!”

  “這位便是師兄曾言,獲得華真人真傳,為皇後娘娘治好頑疾的程道友吧,貧道有禮了!”

  庭前的老道,收身平氣,踏著鶴步,宛如清風般,步至程處弼和李麗質身前。

  李麗質也聘聘回禮:“麗質,豈敢當得袁真人如此大禮!麗質見過國師!”

  道教是李唐的國教,而身為道教頭號牛鼻子的袁天罡自然是一國國師。

  “下官李淳風拜見公主殿下!”

  李淳風可沒有他師父那麽牛逼,一國國師,連李二陛下見到都要行禮,他隻是個正八品下的芝麻小官而已。

  “程處弼見過道友!”

  對視著戴如意冠、穿淡黃八卦衣、俊麵星眸、慈眉鶴發、清逸出塵、飄渺若仙的袁天罡,程處弼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多問了一句。

  “你認識我?”

  “貧道和程道友,初次見麵,不過神往已久,師兄那日從宮中歸來,喜不自勝,還和貧道小酌了幾杯,將道友之事,一一道來。”

  袁天罡聞聲一愣,頓了頓聲,徐徐解釋道。

  “原來如此!”

  程處弼故作恍然,原本還有些擔憂師徒兩人是時空巡邏隊的心境,此時完全放鬆了下來。

  青囊書!五禽戲!還為皇後娘娘治好了頑疾!

  李淳風現在終於明悟了,為什麽一個年紀輕輕的少年可以和師伯孫思邈平輩論交的原因了。

  袁天罡帶著尊崇而神往的眸光向著程處弼請問道:“貧道鬥膽,既然道友獲得華真人的真傳,可否為貧道演示一番,這華真人的五禽戲?”

  “這有何難!”

  程處弼淡雅一笑,身捷如燕,微步一淩,便身至庭院正中。

  楊陵自然的站在庭院中,立身中正,全身自然,放鬆安舒,雙目靜閉,精神內守,因為五禽戲是一種外動內靜動中求靜、動靜具備、有剛有柔、剛柔相濟、內外兼練的仿生功法。

  繼而,他正仰以兩手抱膝下,舉頭,吸氣潤體,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呼氣吐納。一個簡潔卻不簡單的熊戲起勢,自然展開。

  “如熊樣渾厚沉穩,表現出撼運抗靠,步行時之神態,笨重中寓輕靈!好,很好!”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程處弼的起手,就讓袁天罡讚不絕口。

  但程處弼的心已經完全融入到了戲法之中,舞完熊法自然後坐右轉,以右腿點起支撐身體重心,左腳尖裏扣,承接鶴戲。

  隻見他舉動輕靈,飄忽之間雙立手,翹一足,伸兩臂,揚眉鼓力,各二七,坐伸腳,手挽足距各七,縮伸二臂各七。

  “鶴戲,仿其昂然鋌拔,悠然自得,表現出亮翅,

  輕翔,落雁,獨立之神態!”

  “虎戲,目光炯炯,搖頭擺尾,撲按轉鬥,表現出威猛神態,剛勁有力,剛中有柔,剛柔並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