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29      字數:2108
  程處弼嘴角上翹冷峻的臉龐揚起一個譏誚的弧度,毫不留情的諷刺著孔穎達。

  我草,這老陰人,一出來,就他娘的,玩陰招!

  賤人!

  程處弼在心底惡狠狠地咒罵兩句!

  “父母在,不遠遊”,如果單單隻看這兩小句,就是我們通常理解的:隻要父母還健在,我們就不能出門遠遊,要在家裏好好侍奉父母。

  但是,一旦加上了後半句,整句話的意思就完全變了!

  因為那句鬥轉之詞,叫“遊必有方”!

  “你,你!”

  孔穎達的臉麵急紅,神情變得有些狂亂,兩眼閃著電光,張開的鼻孔連帶著嘴唇,一同猛出氣。

  《論語》本來就是人家的家傳寶書,卻被你說成是買來的、還是殘破不全的殘次品,你說人家會不會生氣!

  不僅是孔穎達,連帶著其他一樣看不慣程處弼的官員,也是義憤填膺,如果不是李二陛下的龍睛在宮殿內,來回掃射,估計又是一通謾罵。

  “既然孔祭酒家裏窮買不起書,也不要我送書,那在下隻能在這裏好好給你補補課,放心好了,我這人心很善良,免費的!”

  程處弼絲毫沒有顧忌眾人的目光,繼續揚起嘴皮子,冷嘲熱諷。他隻要顧及李二陛下就好,隻要緊緊抱住了李二陛下的龍腿,其他的人,他都不用放在眼裏!

  “此句出自《論語·裏仁》,這句話的原文是: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祭酒,你可要記住了,還有半句叫“遊必有方”,下次可不見得,有人和在下一樣仁慈,免費傳授你知識!”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父母健在的時候,盡量不要出門遠遊,如果有事非要出去的話,一定要事先向父母解釋清楚出去的原因、要去的地方和回來的時間。”

  “當然在出去之前,最好還要安排好父母的生活,讓他們衣食無憂。回來之後,更要好好照顧父母,以盡孝道!”

  程處弼沉澱聲色,字正腔圓,老神在在的說道,說完,也沒忘向李二陛下請問。

  “不知,草民的回答,陛下可曾滿意?”

  “不錯,說得好!”

  李世民尖銳如劍的眉羽,輕輕舒展,黑墨般睛眸炯炯發光,就像荊棘叢中的兩團大火。

  原以為,這小子說他精通《論語》是在吹牛,現在看來還真的是有兩把刷子的!

  不僅是李二陛下,殿宇內的許多官員的眼眸中,也偏來驚豔之色!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程處弼的話,如同一顆墜入他們心海裏的小石子,石子雖小,但震蕩起來的漣漪,卻一環接著一環,不斷擴大......

  “不知,在下的回答,孔祭酒可曾滿意?”

  問完李世民之後,程處弼又繼續輕揚起笑意,問向了怔住的孔穎達。

  孔穎達沒有回話,隻是機械化的點了點頭,他的眼睛裏閃爍著驚異的神色,他沒有想到程處弼竟然可以將這句話理解得這麽透徹!

  “那好,現在輪到在下出題了!”

  來而不往,非禮也!

  該小爺我,出招了!

  給我玩陰的,小爺不給你一個下馬威,小爺就不姓程!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敢問孔祭酒,此話何解?”

  “此話出自《論語·泰伯》,意思為:對於百姓,我們可以讓他們按照我們的意誌去做事,但是卻不能讓他們懂得為什麽這樣做!”

  孔穎達也快速地反應回來,清了清嗓子,正聲說道。

  老匹夫,就知道你會這麽說!

  程處弼英俊的麵龐上,勾勒出幾抹輕佻的神色,絲絲上揚的嘴角,似笑非笑,略帶嘲味。

  “不知,老臣之解,陛下可曾滿意?”

  作為皇帝、大唐帝國最高的統治者,其實李二陛下還是很讚同孔穎達的解釋的,畢竟這句話的這種理解,本來就是站在統治階級的角度上解釋出來的。

  但是李二陛下更知道程處弼絕對不會無的放矢,再加上程處弼麵龐上那如狐般狡猾的笑意,心裏就更明了了!

  他可不想因為孔穎達的牽連,而被程處弼順帶著嘲諷,當下便做出一番高深莫測的樣子說道。

  “朕心裏已經有了考究,不若愛卿先問程處弼賢侄,看看他的心思是不是和朕想的一樣!”

  “程處弼,不知,老夫的回答,汝可曾滿意?”

  孔穎達在李二陛下這裏碰了一鼻子灰,便隻能轉頭向程處弼發問。

  程處弼自然不是什麽信男善女,你來送臉,不打幹嘛!

  “錯,大錯特錯!”

  程處弼毫不猶豫,一口否定了孔穎達的話,否定還不止,又是一陣嘲諷。

  “身為孔子的後世,竟然低估了孔子的思想境界,我真為你感到羞恥!你這樣的人,就算尊稱我一聲“師尊”,我也不要,真是破敗門風!”

  “你,你,你,你快道來,老夫,哪般不對!”

  孔穎達的麵龐散發著很奇怪的笑,千顏百色,很勉強,緊繃繃的,喉嚨發聲也嘶啞,一看就知道是怒火燒心,氣得很厲害。

  “也罷,難得你一片勤學好問之心,在下便再給你補補課吧!”

  程處弼那圓溜溜的瞳仁,在眼裏上躥下跳,故作唉歎的話聲,乖張得讓人恨不得狠狠抽他兩巴掌。

  “告訴你這句話應該這樣念!”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唐朝是沒有斷句,這一點從李世民、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的書帖上,就可以看出來。

  所以,程處弼特意在“民可”和“不可”之後,停頓了良久。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政治敏銳感十足的李世民、房玄齡,一眼就看破了此間的天機,兩君臣心有靈犀,相視一笑,然後一同帶著欣賞的目光注視著程處弼!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