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平陽書院中
作者:神卜先生      更新:2020-03-01 10:38      字數:2163
  早上七八點的樣子(本書計時為了方便,采用二十四小時計時。),我洗漱罷,在兩個內侍的幫助下,穿上那蛟龍蟒袍。隨後見了無痕無淨兩位仙長,嘮嗑一番,無淨將《玉華道術》送給了我,讓我好自為之。

  我自然是看不上這區區道術的,自己掌握了周天絕世神功還需要那個《玉華道術》幹嘛?我還十分不高興的拒絕了。等到後來,我才後悔,這是後話,不提。

  下了山,入了池城。畫皮女子向我告別,說完成了救我的任務,要回去複命。我也不好挽留,就讓她走了。我那裏知道,她這一走便是後患無窮。

  太守文筆山還是對我十分恭敬,迎了我住進了太守府。

  “殿下,你若不想修道,還需上書一封給皇上呀!畢竟聖上的意思是讓您來修道的。”文筆山好生勸慰,我自然不能讓這個池城太守難堪。

  萬一我一怒之下揮揮衣袖離開了池城,忤逆了皇帝的意思。頂多被關進宗人府。而這山下的池城太守定然負那監管不力的罪責,罷了官。

  中午時分,吃罷午餐,我便開始寫信。信中意思不過是皇孫悔過,希望回到京城雲雲。

  寫完後,交付給了文太守。

  讓他派人快馬加鞭送呈聖上。也就是說我要等到聖上下回京詔書,才能離開池城。這些天要在池城待上不少時日了。

  三天後,我在太守府活生生的在房間裏待著的。頓覺枯燥無味,

  “文太守,這池城有什麽好去處?我這三天待在府中實在是鬱悶,希望文太守讓我在城內遊玩一番。”我緩緩地說。

  “殿下,池城有一條河,名喚清溪河,其水尚清。據說河裏住著荷花仙子,十分美麗。殿下若是有興趣,可以去品鑒品鑒。”文筆山喚了府內千金文倩兒伴我出行。

  不像在電視劇看到的那樣,城市裏大片大片都是賣東西的。雖說自兩宋後打破了城市分布的格局,但此時的城市分布遠不及明清那般混亂。還是比較涇渭分明。

  我們一行六人,我的兩個內侍同文倩兒的兩個護衛。在街上漫步。

  本意是要按文大人的意思去那清溪河的,但倩兒說,此地有個書院頗為出名,便引我們到書院參觀參觀。

  平陽書院,大周國十大書院之一。書院占地幾百畝,建築極為龐大。相傳從漢武帝時期就開始建立的,曆史悠久,底蘊豐厚。時人大儒有人雲:“自漢以來博士眾,一入平陽一入宮。讀書若當為科舉,平陽院中皆三公。”

  “站住,請出示你的身份證明。”書院門口兩個護衛擋住了我們一行六人。

  “閃開,這位是皇太孫殿下。”小六把我的玉牌拿了出來,舉到他們麵前,晃了晃。

  “等著,我這就去稟報。”一人說完就走進學院了。

  這好難受啊,我還要等著。便有點鬱悶,生氣的看了看文倩兒。文倩兒年芳十六,樣子自是不太好看。有點嬰兒肥,若是談戀愛,這種女孩子放在後世未必是首選;但論及結婚,這樣子的女孩子肯定是首選,十分安全,不用考慮婚內出軌情況。

  文倩兒吐了吐舌頭,然後就不理會我,仿佛對我這種急躁的人,十分不屑。我更是鬱悶了,你說你要是個閉月羞花般的絕世美人,這般待我就待我了吧。可偏偏是這種女孩子,讓我生氣,甚至要動手打人了。

  不生氣,不生氣,我不是一個注重顏值的人,我要忍住。

  過了十五分鍾左右,終於有人來迎接我們進去參觀。

  “下官池城學正方毅叩見殿下!”一位中年文弱書生向我下跪。

  我當即拉他起來,跟他攀談了幾句。知道了學院詳情。

  平陽書院中,有三千讀書人。其中大部分都不是本地人,是外籍來此學院借讀的。

  為了明年的春閨,他們也是夠拚的。一進書院,就有大批學子坐在書院亭,書院圓裏讀書。還有幾個士子滔滔不絕的談何為君子。

  我看到他們,就想起了我當年的高三生活。也是這般的辛苦和拚命。

  “方學正,平陽書院春閨錄取率幾何啊?”

  “回稟殿下,我們平陽書院可是同類書院中的翹楚。去年我們書院一千參考,有三十多人通過秀才考試。”方學正剛剛說罷,我就無語以對了。一千人考,三十多個錄取了,這錄取率還高?

  不過我當下不好發作,也就打個哈哈應付過去。不過我是真的不了解情況,秀才考試的錄取率是極低的。不然全國各地都是秀才了。

  秀才考試的規格類似於高考,考試難度很大。不是我們在電視劇裏麵看到的,以為秀才一抓一大把。秀才人數很少的。尤其是剛剛建立三十多年的王朝,這個時候,官員清廉,考察舞弊等等都很少見,監考嚴格的很。

  後世高考也是這般,大學生總數也不過占百分之幾。讀書是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現在好多人說讀書無用論,可那個成功的大人物不是讀書讀出來的?

  我對古代這方麵的都不了解,平常也都是看電視劇的。雖然看看《聊齋》、《三國演義》這類古典文學,但對那些實際情況基本上是兩眼一摸瞎。不過,我就算有什麽意見我也不直接說。所以與古人的日常交流沒有什麽直接衝突。

  “老子雲,道可道,非常道。我看乃是繆論!”一士子坐在那登高台,對周圍圍觀的十幾位士子大放缺詞。

  “朱爾旦,你別在癡言癡言了。”“是啊,六次都落榜了,還在這裏指點什麽江山。”“他就是那個六次落榜的朱爾旦,哎哎哎,可真是不隻臊。”雖說底下士子指指點點,但那被喚作朱爾旦的書生卻未曾停住口,又雲董仲舒乃是歪曲儒家真理,隻有那程朱理學才是儒家正統。(大周以董仲舒的儒學定為正統儒學,將理學廢之不用。)

  “殿下請勿見笑。”方學正不由得流下汗珠,反對朝廷的言論被皇太孫聽到,不知道這皇太孫生氣不生氣,連忙解釋道:“這朱爾旦六次名落孫山,心中早有怨氣,故而有這詆毀朝廷的言論。”

  我笑了笑,不以為意。

  不過對這“朱爾旦”三個字感到熟悉,“朱爾旦”,“朱爾旦”......難道是那《陸判》中的朱爾旦?我頓時來了興趣,移步向前,準備同這朱爾旦說道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