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最可怕的結果
作者:肥皂快樂水      更新:2020-03-17 05:47      字數:3662
  吃貨唐朝最新章節

  張玄素看到長孫無忌過來,心中有些忐忑,不知道他會帶來什麽樣的消息。他陪著長孫無忌去見李承乾,走到了李承乾的書房門口,長孫無忌說道:“張師傅,我有陛下的口諭,要單獨傳達給太子殿下,還請你先回避一下。”

  張玄素無奈地止步,說道:“大人請。”

  望著長孫無忌的背影消失在李承乾的書房,張玄素心中十分擔憂。

  因為張玄素當時並沒有跟著李承乾上朝,他剛聽說這件事情的時候,跟長孫無忌一樣,首先是認為李承乾有些衝動,這件事情完全可以私下跟李世民溝通,不應該當眾發生衝突。

  李承乾被禁足之後,張玄素跟李承乾談論了當時的情況,卻發現李承乾當時是無可退讓,當時如果李承乾不強烈的反對李世民,李世民一旦下了聖旨,讓李泰主持修建永安宮,這件事情就不可挽回了。

  修建永安宮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修建這個工程的主持人,李泰理所當然的就會留在長安。同時,修建永安宮是一個重大的工程,涉及到朝廷的方方麵麵,李泰也等於重新返回了政壇。朝堂上的風雲變幻在所難免。

  這件事情十分棘手,張玄素盡管經驗豐富,可是他不知道李世民對此事是什麽態度,也想不到解決的辦法。現在他隻能耐心的等候長孫無忌和李承乾密談後的結果。

  不久以後,李承乾派人來通知他過去。

  張玄素進入了李承乾的書房,看到李承乾臉色十分難看。

  長孫無忌把李世民的態度告訴了張玄素,問道:“張師傅,你有什麽想法?”

  聽到這樣的結果,張玄素立刻就鬆了一口氣。他認為這樣的結果可以接受,不過他看到李承乾的臉色,知道李承乾是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他必須首先弄清楚李承乾是個什麽態度,然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

  張玄素沒有回答長孫無忌的話,對李承乾說道:“開始,殿下,您認為這件事情該如何解決?”

  李承乾梗著脖子望著窗外,沒有回答張玄素說的話,張玄素就明白了李承乾的態度。

  長孫無忌說道:“張師傅,這次的事件十分嚴重,已經觸怒了陛下。尤其是大臣們跟著太子殿下一起發對陛下的提議,事情就更加嚴重了。

  陛下念及親情,不願意追究太子殿下,他為此做出了讓步。臣認為應該接受陛下的條件,讓這件事情到此為止。”

  說完他給張玄素使了個顏色,希望他能夠一起勸說李承乾。

  張玄素搞清楚了狀況,也明白李承乾的感受。可是他在權衡了利弊之後,認為長孫無忌說的話是對的,盡管李泰留在長安會製造一些麻煩,可是也總比讓李承乾繼續反對李世民,觸怒了他遭到懲罰要好。李承乾已經隱忍了這麽多年了,不能因為一時的衝動,因小失大。

  他說道:“殿下,臣認為長孫大人的意見是正確的,這次的事件觸怒了陛下,要想平息他的怒火,一定要給陛下一個台階下。否則的話,這件事情恐怕難以善了。臣知道您擔心李泰留在長安,將來會製造一些麻煩,其實也沒有什麽可擔心的。

  您想想看,以他當年魏王顯赫的地位以及陛下的寵幸,他都沒有能夠動搖太子殿下您的地位。如今您在朝堂上的地位比以前鞏固的多,他一個被貶斥的親王即便是留在長安,又能夠對您造成多大的威脅呢?

  臣認為,您和陛下發生了衝突,正是李泰所希望看到的,您不應該給他這個挑撥離間的機會。退一步海闊天空,您應該接受陛下的善意,讓此事到此為止。”

  李承乾雙眼仍然望著窗外,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西北王府。

  除了李治和李明達以外,陰弘治是第一個進入西北王府的朝中大臣,他是李佑的舅舅,來看望外甥於情於理都無可厚非。

  跟他一起來的還有殷廣浩。從昨天開始陰廣浩就看密切注意朝中的動靜,他已經得到了消息,說長孫無忌覲見了李世民以後去了東宮,因此才跟父親一起來向李佑報信兒。

  聽完了陰廣浩的匯報,李佑也忐忑不安,此刻他有些緊張,麵色顯得十分凝重。

  陰弘治擔憂地望著他,問道:“不知道陛下會如何處理此事,太子殿下會不會有危險,會不會牽連到殿下你?”

  李佑搖搖頭說道:“我擔心的不是這個。”

  陰弘治和陰廣浩不明白他說的是什麽意思,兩人對望一眼,又一起疑惑地望著李佑。

  李佑吩咐道:“白虎,你去叫四夫人過來。”

  很快,武栩匆匆地來到了書房。

  李佑很想看看武則天對這件事是怎麽看的。他問道:“栩兒,長孫無忌去見了父皇,然後去了東宮,你認為這說明了什麽?”

  武栩聰明絕頂,她的命運因為李佑發生了改變,沒有進入皇宮卷入那些陰暗的勾心鬥角。可是這些年來,她一直在商業上打拚,又有著商業部長的身份,在政商兩界的經曆,使她變得更加人情練達,可以說比起單獨做一個妃子,她現在的才智比曆史上更加強大。

  昨天發生的事情事關李佑,武栩自然十分關心,已經對這件事情進行了全麵的分析,對事情的結果也有著自己的判斷。

  聽完了李佑的話,武栩說道:“王爺,妾認為應該是陛下已經做出了決定,需要太子殿下做出某種妥協,長孫大人就是為此事去進行溝通的。”

  李佑點頭說道:“說得對。”

  陰弘治擔憂地問道:“陛下會做出什麽樣的決定呢?”

  武栩說道:“我認為,父皇也不想把這件事情鬧僵,他應該也是做出了某種妥協,然後希望太子殿下和王爺您也做出妥協,就此結束這件事情。”

  陰弘治大概明白了她的意思,他仍然想知道李世民會做出什麽樣的決定。他問道:“你能不能說具體點?”

  武栩說道:“舅公,我猜想父皇是要讓太子殿下和王爺當眾向他認錯,並且同意李泰留在長安。父皇就不再追究此事了。”

  陰弘治鬆了一口氣,不過他還是有些不放心,他說道:“你能不能給我說說其中的理由?”

  武栩說道:“太子殿下這些年來表現出色,王爺在父皇的心目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更何況這件事情事出有因,並不是太子殿下和王爺跟父皇過不去,父皇不會因此就對太子殿下和王爺,進行嚴厲處罰的。

  父皇從小就寵愛李泰,他想把李泰留在長安也情有可原。原本這件事情是可以私下溝通的,但是在朝堂上意外發生了衝突。父皇的地位如日中天,尤其是剛剛取得了東征高句麗的勝利,此時的他被當眾頂撞,顏麵上下不來,才會對太子殿下和王爺禁足的。

  如今陛下想妥善的解決這件事情,站在他的角度上來說,隻要太子殿下和王爺能夠當眾向他認錯,並且讚同他的意見,他有了台階下,也就不願意再追究此事了。”

  陰弘治讚道:“殿下一直誇你聰明,果然如此。”

  武栩謙虛的笑笑,沒有說話,隨後,她的臉上隱隱地現出了一絲擔憂之色。

  李佑問道:“栩兒,你認為這樣的處理結果可以接受嗎?”

  武栩擔憂地說道:“王爺,妾很擔心,就怕太子殿下會頂不住父皇壓力,接受了這樣的結果。”

  李佑歎了口氣,說道:“栩兒,我擔心的就是這個。如果這樣的話,這麽多年來我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費了。”

  武栩望著丈夫憂鬱的神情,感到到十分心疼,她伸出手去握住李佑的手,想說一些安慰他的話,卻一時不知該說什麽才好。

  陰弘治聽到李佑不會有什麽危險,原本有些高興,可是看到了他和武栩的表情,一時有些不理解。不過他也是聰明人,尋思了片刻之後,明白了他們擔心的是什麽。

  陰廣浩這些年早已經成長了起來,他擔憂的說道:“表哥,說實在話,以前我一直就不看好你的選擇,你遲早有一天會被他出賣的。”

  陰弘治狠狠地瞪了陰廣浩一樣,說道:“你胡說些什麽?”不過他心裏想的,確實跟自己的兒子一樣。

  很久以前,陰弘治對於李佑支持李承乾就一直不看好。在他的心目中,李承乾就不是一個做帝王的材料,他資質愚鈍,缺乏主見,容易衝動,還膽小怕事。這樣的素質,全都是作為一個帝王的大忌。

  在李世民的這些兒子中,他認為李承乾不僅比不上李佑和李恪,就連李泰也比不上,最起碼李太的陰險狡詐、善於表演和拍馬屁,那也是一種本事。

  這些年來,在李佑的幫助下,李承乾確實是有了很大的進步,可是在很多事情上的表現仍然不盡人意。

  他現在明白了李佑和武栩在擔心什麽李承乾在李世民的壓力下,在長孫無忌等人勸說下,會接受李世民提出的條件。

  一旦李承乾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事情就會變得不可收拾了。

  假如李承乾同意了李世民的要求,他的確是暫時度過了難關,但是他卻傷害了所有支持他的大臣們,從此失去他們對他的信任。

  不僅如此,李泰這次取得了勝利,會受到極大的鼓舞,他會得寸進尺,耍盡陰謀手段,利用李世民不斷的逼迫李承乾不斷地讓步。朝堂上又會出現汙濁不堪的局麵,甚至會帶來血雨腥風。

  這絕不是杞人憂天,按照曆史的走向,隨著李世民的年紀越來越大,他會越來越剛愎自用,聽不進不同的意見,李泰對李世民的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大,甚至會成為李世民的代言人,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曆史上在秦始皇、漢武帝這樣的英主身上,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秦始皇長子扶蘇的冤死,漢武帝一個巫蠱事件,導致了成千上萬無辜人的死亡,這樣的慘痛教訓曆曆在目。

  此時的朝堂上,大臣們失去了對李承乾的信任,變得一盤沙沙,根本就沒有人能夠扭轉朝堂上混亂的局麵。

  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事情,李佑也絕不會再為了李承乾這樣扶不起的阿鬥,去耗費心血了。

  李承乾究竟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