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令人不安的氣氛
作者:肥皂快樂水      更新:2020-03-17 05:47      字數:2841
  吃貨唐朝最新章節

  由於鬆讚ganbu被扣押的消息處於嚴格保密狀態,鬆讚ganbu在此期間也沒有派人出過李道宗的莊園,他對於這次營救行動事先一無所知。

  在事件發生的時候,鬆讚ganbu身邊的衛隊也有人想趁機接應外麵的吐s蕃人,被鬆讚gabbu及時製止了,因此他們並沒有參與這一事件。而且在鬆讚幹布的嚴令下,就連他們居住的院子都沒有出,甚至在院子外麵活動的警衛,也全部撤進了院子裏麵。

  鬆讚ganbu可不是個簡單的人物,就在事件發生的一刹那,他就迅速地分析研判了事情的後果。

  他認為這件事情的發生有兩種可能性:

  其一,是吐s蕃使團使臣克增等人得知自己了被扣押的消息,在無法跟自己取得聯係的情況下,自發的組織的營救行動。或者說受人挑唆後,采取的行動。

  其二,有人冒充吐s蕃使團蓄意挑撥唐朝和吐s蕃的關係,而故意采取的行動。

  鬆讚ganbu認為,自己身處長安腹地,無論是何種行動都沒有任何意義。即使自己出得了長安,也不可能走出縱深如此之大的唐朝疆域。因此他果斷的保持了克製,沒有參與到這一行動當中。

  事情發生了,後果是十分嚴重的:

  這件事情一定會觸怒唐朝君臣百姓,增加他們對吐s蕃和鬆讚ganbu本人的敵意,尤其是在這次事件中,造成了鴻盧寺少卿的死和很多飛虎軍士兵傷亡,有可能會造成唐朝官府和百姓,對在大唐生活的吐s蕃民眾進行大規模的報複。

  他最擔心的事情,是因為這件事情會給在長安的各國使團造成不良影響,會引起他們的恐慌,假如因為這件事情,影響到了李世民東征高句麗勝利的慶祝大典,和未來的泰山封禪大典,李世民一定會記恨自己的。如果是那樣的話,他鬆讚ganbu活著離開的長安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鬆讚ganbu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可是他卻偏偏無能為力,因此陷入了深深的擔憂之中。這段時間裏,他竟然對陰險狡詐的李佑產生了深深的依賴,盼望著他盡快趕回來幫助自己脫離險境。

  此刻,聽說西北王妃蕭婉玉來了,他也急忙來到院子門口迎接。

  在客廳裏,蕭婉玉說道:“讚普,我受到我家王爺委托,向您來了解情況,請您如實地提供真實的情況。”

  鬆讚gabbu如實地向蕭婉玉進行了解釋,保證自己的確是對此事一無所知,並且他也把對這個事件發生的起因進行了分析,告訴了蕭婉玉。

  蕭婉玉說道:“讚普,您所說的話,跟我家王爺所說的基本一致。我家王爺相信您的為人,相信這件事情不是您指使的。”

  鬆讚ganbu聽到這樣暖心的話,心中真是有些感動,他由衷的說道:“感謝西北王殿下的信任。”

  蕭婉玉說道:“這件事情影響很大,如果不能夠妥善處理,必定會引起軒然大波。我家王爺已經給監國殿下發了電報,監國殿下同意嚴格封鎖消息,派飛虎軍加強對讚普的保護。

  就在不久前,我已經去了飛虎軍和鴻盧寺少卿高大人的府上,為死傷者發放了高額的撫恤金,避免有人利用此事做文章,來向讚普和在長安的吐s蕃人尋仇……”

  蕭婉玉把李佑交代的事情和已經采取的措施,逐一告訴了鬆讚ganbu。

  她說道:“參與這次襲擊事件的吐s蕃人眾多,牽扯麵很廣,要想長時間保密是無法做到的。因此,必須采取一些積極的措施,防止事態惡化。”

  鬆讚ganbu真的感動了,他十分慶幸能夠遇到李佑這樣一位善解人意,並且有著足夠的影響力的大唐親王,否則的話,自己必死無疑。

  鬆讚ganbu主動說道:“有什麽事情需要我來配合的?”

  蕭婉玉拿出了李佑專門發給鬆讚ganbu的電報遞給了他。鬆讚ganbu看完以後,果斷的說道:“好,我同意怎樣做。”

  說完,他取來紙筆,親自撰寫了幾篇文章。

  鬆讚ganbu跟蕭婉玉又談論了一些具體的問題後說道:“請王妃殿下替我感謝你家王爺,請他放心,我一定會按照約定信守諾言的。”

  在一旁的李道宗和李雪雁也對蕭婉玉表示了感謝,並請她轉達給李佑。

  蕭婉玉辦完了該辦的事情,立刻就返回了長安。

  第二天早朝後,魏征、閻立本、尉遲恭和高靜明就被傳到了兩儀殿。由於這個事件是發生在長安李道宗的莊園,事件發生的時間又是在淩晨,因此長安城裏的人們暫時並不知道。

  當李承乾向他們講述了事情的始末後,眾人都很震驚。

  李承乾沒有給他們發表感慨的時間,他直接命令組成一個機構,由魏征擔任主要負責人,來負責處理這件事情的相關事宜。

  李承乾交給他們幾項任務:

  盡可能秘密抓捕參與襲擊事件相關的吐s蕃人,暫時查封他們在長安的產業,在抓捕過程中,除非遇到激烈的反抗,盡可能不殺人或者少殺人。

  調查這次襲擊事件的真相。

  戶部配合調查長城以及周邊地區吐s蕃人的狀況,金吾衛負責監視他們的行動,各級官府做好安撫工作,所有查封的吐s蕃人的產業,戶部可以進行處理,但是一定還要出售或者轉租給吐s蕃人,盡可能不使吐s蕃與大唐的商業往來受到影響。

  沒有不透風的牆,盡管李承乾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手段,鬆讚ganbu仍然留在長安,並且發生了流血事件的消息還是泄lu了出來,長安城朝野之間一時沸沸揚揚,在各國使團中也引起了很大的波動。

  早朝,太極殿。

  早朝一開始,就躁動者令人不安的氣氛。大臣們對於李道宗的莊園發生了流血事件,感到震驚和不安。

  不過,關於外邦的事情,眾人都知道是由西北王李佑在負責,出於對他的信任,沒有人提出什麽質疑。

  沒有人彈劾西北王李佑,這個禦史台保持了很多年的傳統,禦史們也沒有人敢去打破。可是,作為朝廷大臣,對於這樣重大的事件不搞清楚的話,大家心裏都很憋悶。

  長孫無忌、房玄齡等朝中重臣,他們的心裏也很不舒服,因為他們是大唐核心決策圈的人物,朝中重大的事情繞過了他們,心中有被忽視的感覺。

  這些年來,尤其是最近,邊境事務、東征高句麗的戰略戰術、各國使團雲集長安這些事情,他們幾乎一無所知,更別提什麽倭奴國、大食帝國等遙遠的國度的事情,他們更是感到十分陌生。

  在過去的很多年,李世民幾乎什麽事情也不瞞著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可是最近這些年,李世民在很多事情上都不跟他們商量,李佑和李承乾更是對他們嚴格保密。

  就拿泰山封禪這件事情來說,李佑從戶部調動資金,作為戶部的頂頭上司的長孫無忌毫不知情。調動飛虎軍去泰山修建天地二壇,作為兵部的頂頭上司的房玄齡也無權過問。

  作為一國宰相,他們心裏不平衡是很正常的。

  陰弘治早就察覺到了朝中大臣們對李佑的不滿了,也勸說過李佑,可是李佑認為這些事情其他人不熟悉,征求他們的意見,七嘴八舌的什麽也幹不成,於是繼續我行我素。

  李佑的這種態度,漸漸地和眾人有些疏遠了。

  世界上的事情不在於你是否做得正確,也不在於你為國為民建立了多達的功勞,而是看你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李佑這樣下去,真的有些危險了。

  這次的流血事件,李佑要是不能夠給大家一個合理的交代,眾人的不滿很可能就會爆發出來了。

  陰弘治心中暗暗替李佑著急。

  眾人都望著李承乾,希望他能夠說點兒什麽,來為眾人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