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 意外的原因
作者:肥皂快樂水      更新:2020-03-17 05:47      字數:2462
  吃貨唐朝最新章節

  李佑長子李玉今年已經7歲了,蕭婉玉每天上午要送李玉到東宮裏麵的崇文館讀書。

  這天早晨,蕭婉玉看到李玉進了課堂,自己就來到了東宮找太子妃蘇氏和側妃侯君集的女兒侯海棠聊天。在聊天中,把李佑出門的消息讓她們轉告了李承乾。

  李佑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李承乾參與到關於吐蕃的事情當中來,又告訴了他自己的行蹤。

  為了節約時間,李佑等人沒有乘坐馬車,而是騎馬趕路,寒風料峭,這一路上的辛苦可想而知。

  裴迪蘭有些後悔,覺得不如摟著美女躲在溫柔鄉裏享受。不過,看到李佑為了鬆讚ganbu的事情如此拚命,加深了他對李佑做事的信任程度,他相信對於自己的事情,李佑一定也會盡心盡力的。

  李世民早年間四處征戰,沒有心情欣賞山川美景,後來一直身在長安日夜處理朝政,也沒有時間遊覽自己的大好河山。在取得了東征高句麗的偉大勝利後,李世民心情極好,在回來的路上慢悠悠的遊山玩水,此刻他剛剛走到了滑州,距離東都洛陽還有500餘裏。

  這天中午,滑州的天氣很好,李世民在滑州刺史等人陪同下,正在遊覽當地已經成為名勝的名勝瓦崗寨。

  滑州刺史是個有心人,他為了搞活當地的經濟,討好原瓦崗寨出身的朝中大佬們,重新修建了當地著名的瓦崗寨。程咬金、徐茂公、秦瓊的後人秦懷玉等人都為這件事情提供了不少幫助,也對滑州刺史進行了讚譽。

  李世民當年秦王府的主力戰將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來自瓦缸寨,聽說瓦缸寨重修建後,李世民也忽然來了興致,於是就前來遊覽一番。

  李世民站在瓦崗寨的城樓上,聽著陪伴在身邊的李績講解當年的情況,隨著李績的講述,李世民的思緒也飄回了當年征戰的崢嶸歲月。

  那時的李世民還是秦王,唐朝麵對的還是四分五裂的華夏大地,如今的大唐威震天下富足安定,令李世民恍然若夢,又感到無比的自豪。

  忽然,有人說道:“陛下,您看誰來了。”

  李世民定睛一看,遠處來了一隊人馬,為首的一人竟然是李佑。他旁邊還有一個身穿異族服裝的年輕人,不知道是什麽人。

  李佑的突然到來,令李世民感到吃驚,他不明白有了電報這麽方便的通訊工具,還有什麽重要的事情能夠讓李佑冒著天寒地凍的,千裏迢迢地緊急來求見自己。

  他說道:“傳他上來吧。”

  李世民就在瓦崗寨的議事廳裏接見了李佑和裴迪蘭。

  李世民在接受了裴迪蘭的行禮致意後,跟他寒暄了幾句,就讓他先去休息,說回頭再跟他詳談。

  他對留下的李佑嚴肅的問道:“你忽然跑到這裏,長安發生了什麽重大的事情嗎?”

  李佑說道:“那倒沒有,我太子哥哥盡心盡責,長安城沒有發生任何事情。兒臣是專門為吐蕃的事情來的。”

  李佑就把關於吐蕃的情況向李世民做出了匯報。

  李世民沉吟著沒有說話,片刻之後,他說道:“我不是已經告訴你了,這件事情等我回到長安再處理嗎?”

  看到李世民對吐蕃的事情不以為然的樣子,李佑心中暗暗著急,他說道:”父皇,兒臣不遠千裏特地趕來,的確是認為吐蕃的形勢嚴重,急需盡快采取措施。“

  他就把對自己對吐蕃這是情,做了詳細的分析,說道:“父皇,兒臣認為保持吐蕃的穩定,比起吐蕃內部造成分裂,更加有利於朝廷接下來安撫民以靜政策的實施,而且為將來西征天竺等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了達到吐蕃穩定的目的,兒臣建議放鬆讚ganbu返回吐蕃,並且幫助他穩定吐蕃的政權。”

  李世民仍然沒有同意李佑的意見。

  其實,在吐蕃的這件事情上,李世民並非不信任李佑,對李佑所提出的對吐蕃的處理意見,也並非認為沒有道理。隻是他有著自己的想法。

  李佑不知道的是,路東讚的死竟然是李世民做出扣留鬆讚ganbu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年的路東讚的聰明,給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世民很喜歡路東讚,對他十分器重,委任他為右衛大將軍,對他的家眷也給予了關照。

  可是,路東讚雖然離開了吐蕃,卻仍然心中想著吐蕃,他雖然沒有做出賣唐朝的事情,也不肯為唐朝做瓦解吐蕃的事情,一直隻是在語言學院教書育人。

  時隔多年,路東讚竟然為了鬆讚ganbu犧牲了性命,這件事情令李世民心裏十分不舒服,自尊心有點受傷了。

  自從打下高句麗之後,放眼天下,如今能夠令李世民稍微有些忌憚的,也就隻有這個鬆讚ganbu了,他內心深處有解決掉鬆讚ganbu的衝動。

  李世民對於即將到來的泰山封禪大典十分期待,他希望鬆讚幹ganbu能夠留在長安,參與這舉世無雙的盛典,否則他會感到遺憾的。

  吐s蕃政權發生變亂,會造成吐s蕃地區的混亂,有可能會給唐朝造成危害,李世民也還是知道的,可是他認為後果不會那麽嚴重。沒有了鬆讚ganbu,唐朝可以扶植其他的吐s蕃人來掌握吐s蕃的政權,也可以派大軍去征討,正好消耗高句麗、新羅和百濟的舊軍隊。

  李世民的想法也有一定的道理,隻是他還是沒有認識到吐s蕃的地理和氣候條件給治理吐s蕃地區帶來的困難。如果派大軍前去征討,很有可能死傷幾十萬人也難以征服吐s蕃。這麽大的傷亡,即使是損失的是仆從國的軍隊,也會給唐朝帶來動蕩的。

  李佑認為最好的辦法是讓吐蕃臣服,然後在吐s蕃駐軍,慢慢地通過文化和經濟的手段,逐步改造吐s蕃,最後通過鼓勵移民的手段,徹底消融吐s蕃。

  李世民對於鬆讚ganbu答應臣服唐朝的事情感到高興,不過仍然沒有放鬆讚ganbu回去的想法。

  李佑看到一時無法說服李世民,也不勉強,想找機會再機勸說李世民。他說道:“父皇,兒臣貿然前來,打擾了您遊覽的興致,還請恕罪,兒臣對瓦缸寨的傳奇故事也很感興趣,就讓兒臣陪同您一起遊覽吧。

  隨後,李佑和裴迪蘭等人也遊覽了瓦缸寨。

  在返回滑州刺史府的路上,李佑繼續琢磨著看看如何說服李世民,一時還沒有更好的辦法。

  回到滑州刺史府後,李世民有些疲倦了,就去歇息了。他決定明天離開滑洲前往洛陽。

  晚膳後,李世民接見了裴迪蘭,聽他講述大食帝國的政治經濟軍事以及風土人情,李佑也沒有再提吐s蕃的事情。

  夜深了,李佑對於沒法說服李世民,一時有些頭疼,他想想吐s蕃的局勢,不免有些焦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