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做事的底線
作者:肥皂快樂水      更新:2020-03-17 05:46      字數:3321
  吃貨唐朝最新章節

  第二天早朝後,長孫無忌的心情很不好。

  剛剛在早朝上,魏征提出要往齊州派遣欽差,去調查在齊州發生的飛虎軍與當地百姓發生衝突的事情。李承乾表示同意,在欽差的人選上,李承乾讓大家提供人選以供參考。

  在這件事情上,長孫無忌早有準備。他事先跟房玄齡談論過這件事情,提出了推薦諫議大夫褚遂良去擔任欽差。

  房玄齡沒有意見,畢竟這件事情跟兵部有關,他要給李世民和李承乾一個交代。褚遂良是一個十分有能力的人,陛下對他十分欣賞,他的身份也合適。房玄齡就同意了長孫無忌的意見。

  人選議定了以後,按照以往的慣例,長孫無忌要先去跟李承乾商量,於是他就去了東宮,卻沒有能夠見到李承乾。

  長孫無忌就找了張玄素,請他轉告李承乾。張玄素答應會替他告訴李承乾的。

  可是在今天早朝上,長孫無忌舉薦褚遂良的時候,魏征出來舉薦了閻立本,說這件事情是由禦史台和刑部負責的,理應由這兩個部門產生欽差的人選。閻立本官職最高,因此應該由應該由他來擔任欽差大臣。

  李承乾考慮了好一會兒,似乎對這兩個人選很難決斷,可是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閻立本。

  長孫無忌見到李承乾的樣子,好像是被逼無奈才選擇了閻立本,可是以長孫無忌對李承乾的了解,就覺得他是在演戲,應該已經提前做出了啟用閻立本的決定。

  長孫無忌越來越有些看不懂李承乾了。

  褚遂良看到長孫無忌的建議又沒有被李承乾采納,就知道長孫無忌的心情不好,當長孫無忌派人叫他一起用午膳的時候,他真的有點不願意去麵對正在不高興的長孫無忌了。

  長孫無忌的辦公房。

  “長孫相公,您找我?”褚遂良小心翼翼的說道。

  “唉。”長孫無忌歎了口氣,又搖了搖頭,半晌沒有說話。

  褚遂良默默地陪伴著他,等著他發表感慨。

  終於,長孫無忌打破了沉默,他說道:“今天朝堂上發生的事情,你看明白了吧?”

  褚遂良點頭說道:“下官實在是沒有想到,太子殿下竟然會啟用閻立本,這一定是西北王殿下的主意。”

  李承乾一直痛恨李泰,也痛恨幫助李泰打擊自己的閻立本。以他的心胸,是不可能主動接受閻立本的,因此,褚遂良猜想一定是李佑的主意。

  長孫無忌有些欣賞的說道:“登善,西北王殿下的這一招,真是令人不得不佩服。”

  褚遂良說道:“是啊,李郡公留在了長安,的確是給太子殿下留下了隱患。西北王殿下的這一招可謂釜底抽薪,趁著李郡公暫時還沒有翻身,就提前減除他的羽翼,來防患於未然,實在是高妙啊。”

  “是啊,閻立本現在正是在失意的時候,李佑對他表示信任,再給他一些好處,一下子就將他拉攏了過來。說實話,這招我都沒有想到。”長孫無忌說道。

  “長孫相公,太子殿下受西北王殿下的影響是越來越大了。”褚遂良說道。”

  長孫無忌擔心的就是這個,他沉默著考慮如何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麵。

  褚遂良有些擔憂地說道:“武威和齊州的事件不足以徹底打垮李佑,以閻立本的能力,應該能夠幫助飛虎軍擺脫困境。那個狄仁傑雖然年紀很小,但是看起來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武威的事情搞不好他們也能夠擺脫困境。

  有了閻立本的和狄仁傑調查的結果,陛下或許會改變對李佑形成的印象,消除對他的不滿。”

  長孫無忌皺著眉頭沒有吭氣。

  褚遂良望著長孫無忌,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什麽,可是又拿不定主意。

  長孫無忌注意到了他的表情,問道:“登善,有什麽話你就說。”

  褚遂良說道:“李佑回到長安之前,是帶著兩萬高句麗戰俘的,後來由張寶貴負責押送,他們是步行,行動緩慢,現在應該剛剛走到了慶州一代,如果這兩萬高句麗人出了事情,張寶貴等人肯定是完了,恐怕李佑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您看,是不是……?”

  “不行,絕對不能打這個主意。”長孫無極斬釘截鐵的說道。

  “登善,咱們跟西北王殿下隻是政見不同,這是朝廷內部的紛爭,押送戰俘的事情絕不能出事兒。兩萬名高句麗戰俘一旦暴亂,不僅會在當地造成大規模流血事件,導致生靈塗炭,還會影響整個高句麗的移民政策,乃至影響到所有番邦地區地區的移民政策。

  這樣動搖國之根本的事情,絕對不能夠做,連想都不應該去想。”

  長孫無忌嚴肅地說道。

  褚遂良嚇了一大跳,他急忙站了起來,躬身向長孫無忌行禮說道:“長孫相公,下官知錯了。還請相公恕罪。”

  長孫無忌換了一副麵孔,和顏悅色的說道:“登善,請坐吧。你的心意我明白。沒有關係的,咱們總會想到對付他們的辦法的。”

  下午,長孫無忌來到芙蓉園,求見了長孫皇後。

  在問候了長孫皇後身體的情況之後,長孫無忌說道:“妹妹,我對陛下忠心耿耿,可是陛下有很多事情都瞞著我,不再像那以前那樣來找臣商量了。是不是陛下不再信任臣了?”

  長孫皇後安慰他說道:“哥哥,你想多了。陛下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意思。有些事情不跟你商量,是因為你也不熟悉,就比如那個順風耳叫什麽電台的事情,你弄得明白嗎?你不明白,讓他如何跟你商量。?

  還有邊境上的事務,比如說大食、吐s蕃,他們內部究竟是怎麽回事兒,你也不清楚,能夠給陛下什麽意見呢?”

  長孫皇後雖然人在後宮,現在甚至不在後宮,而是在芙蓉園療養,可是對於朝廷的大事兒,尤其是對長孫無忌的情況,還是十分了解的。

  長孫無忌聽到長孫皇後這樣說,心裏好受了不少。他說道:“那就好,陛下了解臣的忠心就好。”

  長孫皇後說道:“哥哥,還記得以前你在沒有當上仆射的時候,我極力阻止你,你明白是為什麽吧?”

  長孫無忌說道:“我知道,你是擔心造成外戚幹政的嫌疑。”

  長孫皇後說道:“哥哥,曆史上有多少例子,都是因為外權威過重,最後被抄家滅門的,這些教訓還不夠慘痛嗎?不該你管的事情,你盡量不要插手。”

  長孫無忌說道:“是,妹妹,我記住了。”

  長孫皇後說道:“哥哥,你今天來找我,就是說這件事兒嗎?”

  長孫無忌說道:“最近西北王殿下在武威和齊州接連出事兒,朝野之間議論紛紛,恐怕陛下對他也有看法。太子殿下跟他走得太近了,不要被他牽累才好。”

  長孫皇後皺著眉頭說道:“哥哥,我明白你的意思。對於李佑的事情,我信任他,陛下也信任他,承乾跟他走得近,我是讚成的。”

  長孫無忌沒有想到,長孫皇後的態度這樣堅決。他心裏十分不是滋味兒。

  這是,長孫皇後有些不高興地說道:“哥哥,我知道你一貫是支持承乾的。可是,李承乾他現在長大了成熟了,有他自己的主見,咱們不能再以前的眼光來看待他了。

  他現在是儲君,將來是要當皇帝的。

  作為臣子,你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態度。遇到事情要以他的意見為準,不能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他。”

  長孫無忌被長孫皇後數落了一通,心裏十分不痛快。閑聊了幾句之後,就告辭離開了。

  他出了長孫皇後的寢殿,正好遇見李泰來看望長孫皇後。

  李泰見到長孫無忌,急忙拱手行禮說道:“舅舅。”

  長孫無忌心裏正不痛快,看到李泰也不願意理他,鼻子裏哼了一聲,背著手走了。

  李泰十分尷尬,望著長孫無忌的背影,目光中充滿了怨毒之色。

  玉門關。

  張寶貴現在變得成熟幹練了,他帶著三千名飛虎軍,護送著2萬高句麗人組成的唐軍前往西北道,這一路上,他每天都跟那些高句麗籍的將領們同吃同住,跟他們十分熟悉,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

  對於那些高句麗的普通官兵,飛虎軍在生活上對他們認真保障,按照唐軍出征時的夥食標準和軍餉標準來對待他們,沿途按時給他們發放了軍餉,取得了他們的信任。飛虎軍每天都會派醫務人員到高句麗軍中各個部隊進行巡查。這一路上基本上沒有發生高句麗官兵傷殘和因病掉隊的情況。

  與此同時,為了加強他們的認同感,張寶貴他學著當年李佑帶著他們前往吐穀渾時候的辦法,讓高句麗的官兵們邊行軍邊學習漢語。每天要求不高,隻學會三個字即可。別小看這三個字,經過了三個多月的行軍,高句麗的官兵們基本上都能夠用漢語進行簡單的交流了。

  高句麗人看到張寶貴等人待人真誠,他們也嚴格的要求自己,一路上沒有發生過擾民的事件。

  這天,張寶貴等人來到了玉門關,遇見了程咬金派來的接應他們的一名校尉。

  那個校尉見到張寶貴,十分高興地說道:“張侯爺,大帥就盼著你們來呢,要有大動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