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 移民政策
作者:肥皂快樂水      更新:2020-03-17 05:46      字數:3060
  吃貨唐朝最新章節

  李佑說道:“就以高句麗來說吧,數百萬的高句麗人聚集在此地,無法一下子對其進行根本上的拆分,朝廷也沒有能力安置這麽多移民。

  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無法一蹴而就。

  兒臣建議:

  第一,正如大將軍所言,高句麗是一個狼性的民族,朝廷在一定時期內,在該地區要保持相對強大的軍力,設置郡縣加強管理,首先要形成一個安定的環境。

  在高句麗實行二等國民製度,整個高句麗全部並入大唐,統一成為二等國民,凡是在三年內奉公守法的原高句麗國民,經過官府評定認可,即可享受大唐其他地域國民的同等待遇。”

  李世民點頭說道:“這個主意好,那些高句麗人為了能夠得到唐朝臣民同等的待遇,他們的行為一定會進行自我克製。朕認為這個辦法,可以在將來打下其它的國家時,都采取同樣的辦法。”

  “是啊,是啊!”眾人一致讚成這個意見。

  李佑接著說道:“為了確保對高句麗的統治,這次征戰過程中的所有戰俘,要暫時離開高句麗,以減少高句麗人的反抗能力。

  關於這些人的去向:一部分組成仆從軍,前往西北道、嶺南道、還有倭奴國。一部分劃歸工部,從事道路和水利建設等大型工程建設。

  對於這些人,同樣實行二等國民待遇。凡是在兩年內奉公守法無違紀行為者,即可享受唐朝同等國民待遇。”

  李靖說道:“為了有效地管理這些人,在他們中間還可以實行軍功獎勵製度。凡是表現優異有功績者,可以提前享受大唐國民待遇,這樣能夠有效地分化這些高句麗人。”

  李佑說道:“大將軍所言極是。”

  眾人就高句麗的治安管理問題又議論了一陣兒後,李佑說道:“第二,要對高句麗人進行移民。

  大規模的移民不宜采取,那樣會造成社會的動蕩,也會給官府的安置造成困難。可以采取漸進的辦法。

  其一,對於那些罪犯以及他們的家眷,采取發配其他邊遠地區,使其遠離家鄉的辦法。這些人遠離了家鄉,會減少當地的治安的問題。而且他們被發配到其他地域之後,會逐漸地融入當地的社會,慢慢的會變成大唐合格的臣民。

  這些人看似不多,加起來卻不是一個小數目。在實施這過程中,犯人有罪發配,要按照大唐的律例,對其實施應有的懲罰。但是其家屬要作為唐朝的普通的臣民對待,到了所在的地域,由唐朝按照均田製的規定,對其進行土地的分配。

  這樣,其家眷雖然受到犯人的連累,但是卻不至於因此造成對社會的憤恨,有助於改造犯人,使其成為大唐合格的臣民。”

  李世民點頭說道:“按照唐律,處置罪犯的時候,罪株連其眷屬,的確是因為處理一個人,而造成其整個家族對朝廷的不滿。這個辦法涉及修訂刑律,要通知刑部予以修改。”

  李佑說道:“第二個辦法是鼓勵高句麗人自由移民,凡是自願移民者,遷移到唐朝其他地區,可以提前享受唐朝國民待遇,並且享受減免賦稅的優待。高句麗人一定會趨之若鶩的。

  大唐目前有2197個縣,每個縣每年負責接受20戶移民,如此少量的移民,不會造成當地官府的安置困難。

  20戶看似很少,可是這樣下來,全國每年就可以安置4萬戶以上,以每戶5人計算,至少可以分化20萬人以上。

  同時,鼓勵內地民眾向高句麗移民,凡是願意前往高句麗的人,朝廷給予其分配比在內地更多的土地,十年內享受賦稅減免的待遇。

  無論是高句麗人還是大唐國民,在移民的過程中,旅途的資費和車馬全部由官府提供,到達當地之後,朝廷給予適當的建房補貼。

  有了這樣的政策,一定會形成大量的自願的移民,按照數目對等的國民交流,這樣下來用不了20年,就會形成漢民與當地韓民比例相當的程度。

  在同意保留當地民眾語言的情況下,大力推行漢學教育。凡是願意學習漢學的高句麗原住民,朝廷對於群子女就學給於一定的補貼。同時當地的官員入職晉升等都要進行漢學考試,高句麗人一定會產生對漢學的濃厚興趣。”

  李績說道:“臣以為,高句麗人成為我大唐國民之後,凡是自願加入唐軍者,也要采取漢學考試,作為遴選標準之一。軍官的入職與晉升,也同樣要采取同樣的辦法。”

  李世民說道:“還要采取鼓勵通婚的政策,凡是高句麗原住民,如果與漢民族通婚,對於雙方的家庭也要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

  李靖也對高句麗人加入唐軍後,派往外地服役,以及高句麗籍的軍官在軍隊中服役的問題發表了意見。

  就這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就形成了關於大唐對於拓土開疆後,對於新征服地區的管理政策。

  接著,李佑談起了路上遇見戰俘暴亂的事情,他建議,與其在這裏關押著這些戰俘,占用不少的部隊進行看管,每天還要造成糧食的大量消耗,不如現在就開始對其進行分流。

  目前,每天幾乎都有大量的百姓和逃亡的士兵,從高句麗的占領區進入唐軍的占領區,安置這些人,牽扯了李世民很大的精力,也給物資供應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既然現在已經製定出了相關的政策法規,李世民也認為可以開始進行分流了。

  最難管理的還是戰俘,目前在唐軍的控製區域內,一共建立了34個戰俘營,關押著大約11萬名高句麗戰俘。

  李世民問道:“李佑,你即將返回西北道,能不能帶走一部分戰俘?”

  說起這個,李佑還真是有些感到為難。從這裏到西北道不遠萬裏,帶著大量的戰俘趕路,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他一時還沒有想好。於是說道。“父皇,請允許兒臣斟酌一下。”

  過了一會兒,李世民看到李佑為難,說道:“去西北道確實遠了一些,不行你就少帶走一些。你要是實在為難那就算了。”

  李佑此時已經想好了如何安置這些高句麗戰俘,他說道:“兒臣願意為父皇分憂,西北道也的確區需要人手。兒臣大概可以帶走5萬戰俘。”

  李世民原本希望李佑能夠帶走1萬人,那就已經減輕了不小的壓力,沒想到他竟然一下子能夠安置這麽多人。他雖然很高興,可是也有些擔憂,他說道:“你打算如何安置這些人呢?”

  李佑說道:“兒臣在西北道需要大量的人手,進行建築、道路、礦山等項目的開發,至少可以安置2萬人,另外,還可以組成1萬人的仆從軍,和其他的仆從軍一起作戰。

  九州島上的九州國,正在與倭奴國作戰,可以安置1萬人的仆從軍協助九州國作戰。

  另外,兒臣還可以帶走一萬人,jiao給工部安排。”

  李世民點頭說道:“如此甚好,你可以多帶些部隊負責押送。”增加押運部隊,會減少前線唐軍的兵力,給前線的封鎖線帶來問題。不過,李世民仍然願意為李佑解決押運的困難,可見李世民對李佑還是十分關照的。

  李佑搖搖頭說道:“前線的軍力不可抽調,而且大量的押運人員,在途中也會產生巨大的靡費。兒臣隻需要3千名飛虎軍即可。”

  李世民知道,李佑向來不說大話,他既然這麽說就一定想好了辦法了,因此他沒有說什麽。

  李道宗是負責管理戰俘的,他可是知道,這些高句麗戰俘的管理難度。戰俘們被關押在戰俘營裏,他們無法自由活動,管理起來要容易的多。可是到了外麵,在路上行軍,管理的難度大得可不是一點半點。

  他說道:“殿下,這麽多戰俘,要穿越整個國家的腹地,一旦途中發生暴亂,將造成巨大的危害。臣建議還是多帶一些部隊為好。”

  他是好意,不希望李佑出事。

  李靖說道:“是啊,臣已經考慮過了,從前線多抽調一些部隊,對前線的局勢也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臣建議,殿下還是要多帶一些部隊為好。”

  李佑說道:“父皇,兒臣帶走3千名飛虎軍,就將他們留在當地了。可是,如果動用大量的部隊押運,到了目的地後,這些部隊還要返回前線,這一來一往的,會產生巨大的費用,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李世民問道:“你就3千人,如何管理這些戰俘,確保他們不會在路上出事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