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李承乾的決斷
作者:肥皂快樂水      更新:2020-03-17 05:46      字數:2312
  吃貨唐朝最新章節

  李承乾問道:“母後,假如是父皇下旨讓您出去調養,您會不會聽他的質疑?”

  長孫皇後沒有吭氣。

  李承乾又問道:“按照唐朝的法律,您說是皇帝大,還是皇後大?”

  長孫皇後有點兒驚訝地望著李承乾,不明白他要說什麽。

  李承乾又問道:“監國在皇帝不在長安期間,法律的意義上就是皇帝。我現在以皇帝的身份,要求母後立即離開後宮,去進行療養。

  這是聖諭,不可違抗。”

  長孫皇後緊緊盯著李承乾,眼睛睜得大大。

  李承乾怕長孫皇後怕了一輩子,看到她這個樣子心裏發毛。可是他現在的信條是,隻要是自己認為自對的事情,就一定要咬著牙堅持。於是他壯著膽子,盯著長孫皇後的眼睛,不肯退縮。

  長孫皇後忽然笑了,她發現那個她曾經一直以來感覺懦弱的兒子,是真的長大了。他現在的這個樣子,不正是自己長久以來一直盼望的嗎?

  長孫皇後微微點頭說道:“承乾,你說的對。監國比皇後大,母後謹遵聖諭。

  關於外出療養的事情,你就負責安排吧。“”

  李承乾大喜,他心中百感交集。

  一方麵是因為張師傅終於肯拋開眼前繁瑣的事物去進行調養了。一方麵,他真實的感到了自己作為太子和監國的那份尊嚴。

  這一刻,李承乾在成長為一個合格皇帝的路途中,又向前大大的邁進了一步。

  他流著眼淚說道:“謝謝母後,謝謝母後對兒臣的鼓勵,也謝謝母後能夠成全兒臣的一片孝心。”

  長孫皇後閉上眼睛說道:“乾兒你先下去吧,我倦了,要睡覺了。”李承乾說道:“兒臣這就安排您外出調養的事情,等到您休息好了,精神恢複了,咱們即刻出發。兒臣告退了。”

  出了長孫皇後的寢殿,李承乾安排了長孫皇後前往芙蓉園調養事宜。

  李承乾離開了立政殿。

  此刻外麵的天空依舊一片陰沉,可是李承乾卻覺得是一片陽光燦爛。今天對於他來說是一個裏程碑的一樣的日子,他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尊嚴,內心充滿了自信。

  這件事兒對於李承乾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驚喜,他很希望有人能夠分享了他的喜悅。他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遠在鴨綠江東岸的李佑。

  他撰寫了一份電報稿,將在宮中發生的事情況,向李佑進行了通報。電報稿很長,把中間他和長孫皇後的對話,原原本本的講述了一遍。同時,告訴了李佑,李泰即將前往長安的事情。

  聽到這個消息,李佑是又驚又喜。

  喜的是,李承乾終於進一步的成長成熟起來了。

  擔憂的是,李泰恐怕又會利用這件事情來做文章。即便是李承乾派出的信使,要求李泰做出自己會離開長安的承諾,但是以李世民對李泰的寵愛,這件事情恐怕很難實現。

  尤其是萬一長孫皇後真的離開了,剛剛遭遇喪妻之痛的李世民,怎麽忍心再讓李泰離開長安呢?

  李佑給李承乾回電說,讓他派出信使去見李泰的時候,讓他保證不得將這件事情中通報給李世民,否則的話就以抗旨論處。

  即便如此,李佑仍然十分擔心李泰有可能會將自己前往長安的事情,派人稟報李世民。這樣一來,李泰就重新進入了李世民的視線,將來會引起很大的麻煩。

  盡管他要求李承乾,讓李泰做出保證,可是他認為根本就沒有用處。李泰一定會派人來稟報李世民,而且會要求李世民替他保密,做出一副被欺負了的樣子。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不會因為李泰違背自己做出的承諾,而對他進行處罰。李泰遇到了什麽事情,李世民都會懷疑是李承乾和李佑等人要對李泰進行打擊報複。

  李佑青李承乾找長孫皇後,說明中間的利害關係,請她暫時不要讓李泰回到長安。

  李承乾接到電報,他沒有任何的猶豫,就給李佑回電了,他說作為子女,不能因為怕麻煩,就不滿足長孫皇後的心願。萬一長孫皇後真的遇到不測,不能讓她帶著遺憾離開人世。

  李佑覺得李承乾說的對,立刻給他回電同意他的意見。

  第三天,長孫皇後精神恢複的好了一些,她叫來了兩位皇貴妃和四位貴妃,拿出李佑撰寫的關於宮中輪流執掌的實施細則,讓她們學習掌握,決定從楊妃娘娘開始執行第一次輪值。

  第四天,隨後長孫皇後就前往芙蓉園去進行修養了。

  東征軍大帥府。

  東征軍進展順利,高句麗人愈發的困難,向外逃亡的人數越來越多了。勝利在望。

  李世民的心情很好,沒事兒的時候就跟眾人閑聊。

  通過了火燒安世城和無線電台通信的事情,李世民等人都感覺到了李佑所說的格物的重要性。

  這天,李世民和李靖等人特地留出時間,讓李佑給他們進行關於格物的論述。

  李佑說道:“格物致知是儒家哲學用語。語出《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曆代儒家學者對此有不同解釋。

  漢鄭玄認為“致知“是使人“知善惡吉凶之所終始“宋朱熹認為“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明王守仁則認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參見“致良知“。

  “格物致知”包含“實事求是”精神,但是,其內涵遠比“實事求是”豐富。現今流行觀點和朱熹觀點的差異,乃是在關於“致知”的解釋。

  所謂的“知”是知性─包含了智慧、心得感悟與知識─而現代流行觀點的“知”隻是指知識。

  從而言之,格物不僅僅是指人們通常認為的奇贏技巧,而是指探索所有事物的規律性。

  即便僅僅是指發明創造,格物的力量也是極其巨大的。

  大家也都看到了,堅不可摧的安市城,靠著格物的力量,就變得如此脆弱。都是經過格物的發展,還有許多更加威力巨大的武器會不斷的發掘出來。

  比如說,一種叫做火藥的東西,數量足夠大的時候,可以將整個安市城炸成粉末。以火藥為基礎的兵器叫做熱兵器,當熱兵器發展到一定程度,幾十名婦女兒童使用熱兵器,就可以輕鬆的殲滅1萬名訓練有素的重甲騎兵……”

  為了讓大唐高層更加重視發明創造的重要性,李佑侃侃而談,卻沒有注意到眾人那怪異的眼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