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作者:肥皂快樂水      更新:2020-03-17 05:46      字數:3090
  吃貨唐朝最新章節

  李佑要去見李世民,一出門就看到白虎帶著一群頂盔貫甲的衛士,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

  李佑有些詫異地問道:“白虎,你們這是幹什麽?”

  白虎說道:“王爺,小的們來保護您啊?”

  李佑跟李世民同住在一個大院裏,隻不過不是一個小院裏,裏麵人來人往,那裏用得著這麽戒備。他說道:“不用,我隻是去見父皇而已。”

  白虎不幹,他說道:“萬一這個大院裏有刺客咱們辦?”

  上次李佑被秀智劫持的時候,白虎恰好護送一部電台去前線,沒有在場,他回來過後聽說了這件事,後悔了很久,他發誓在也不離開李佑了。

  因此,他不管李佑去哪裏,都是嚴加戒備的樣子。

  李佑知道白虎的心意,他說道:“你們跟我來吧,不過,到了父皇居住的那個院子,你們遠遠地就止步吧。”

  李世民見到李佑,直接說道:“我考慮了你的意見,你暫時先回西北道去吧。”

  李佑有些擔憂地問道:“那裏出了什麽事情嗎?”

  李世民說道:“馬周來電,吐蕃的鬆讚ganbu約你見麵會談,還有波斯的哈米德,天竺人和大食人,都要求跟你見麵,商談邊境劃分和通商的事情。這些事情還是由你去處理吧。”

  李佑說道:“是,父皇,兒臣遵旨。”

  離開了李世民的書房,李佑心道:“事情怎麽會這麽湊巧呢?一定是馬周等人做了手腳。”

  李佑猜的沒錯,禮部的迎親使團在路過吐蕃的時候,吐蕃人讓他們給李佑傳話,說鬆讚幹布約他見麵。

  迎親使團路過喀布爾的時候,將這個情況告訴了馬周,馬周就想利用這件事情請示李世民,讓李佑能夠回到西北道。他首先就去跟武栩等人商量。

  武栩、慕容翎和阿施那晴已經喜歡上了在喀布爾的生活。

  與阿富汗其它地區的幹燥少雨不同,這裏四周群山環抱,有著獨特的氣候條件。氣候溫和,同幽州相差不多,四季分明,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和葡萄、杏、棗等水果。喀布爾河橫貫全城,河水來自高原雪水,清澈透明,兩岸風景秀麗。

  城市的繁華程度雖然比不上長安城,可是隨著商貿中心的建立,以及西北道政治軍事中心的形成,大量的人口湧入,各種新興的建築拔地而起,城市在不斷的擴大,已經逐漸的開始繁華了起來。

  最關鍵的,是三位王妃喜歡這裏的人際關係的簡單淳樸。長安城太複雜了,她們不喜歡那裏的繁文縟節和勾心鬥角。她們在這裏受到了最大的尊重,可以輕鬆的工作和生活。

  剛開始的時候,當他們聽說齊王府的人,要來到西北道,將來他們一家人可以在這裏安安靜靜的生活,心中充滿了喜悅。可是沒想到,事情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

  李佑被留在了長安。

  她們是女人,丈夫在哪裏,她們自然就會在哪裏生活。也就是說,她們又將要回到長安去了,三位夫人都感到十分鬱悶。

  禮部的迎親使團到了以後,首先去西北王府會見了三位王妃,跟她們談論了迎親的日程安排,禮節和西北王府的彩禮等問題,不過卻沒有提起鬆讚ganbu要會見李佑的事情。

  隨後,迎親使團會見了馬周,正式轉達了鬆讚ganbu的請求。

  馬周這次是來單獨求見三位夫人,跟她們商談將李佑留在西北道的事情。

  西北王府,客房。

  “臣馬周,見過三位王妃。”馬周行禮說道。

  “馬大人免禮,請坐。”慕容翎說道。

  馬周說道:“三位王妃,禮部迎親使團跟臣說了一件事情,說當初王爺途徑吐蕃返回長安的時候,曾經請吐蕃的官員向吐蕃的國主鬆讚ganbu傳話,說他將來回來的時候,要去拜會鬆讚ganbu。

  此次迎親使團途經吐蕃的時候,鬆讚ganbu請他們傳話,說鬆讚ganbu希望能夠盡快的見到王爺,說要商談通商以及解決邊境糾紛的問題。”

  慕容翎說道:“王爺被留在長安了,這些事情他恐怕是管不了,朝廷可以派出正式的使團,去跟吐蕃人談判吧。”

  她對李佑被留在長安,心中十分不滿,說這話的時候,帶著一些氣惱和幸災樂禍的的情緒。她向來是快人快語,有什麽不滿就會直接發泄了出來。

  阿施那晴兒相對含蓄,這次她也附和著慕容翎說道:“是啊,王爺被留在長安是負責格物了,這裏的事情就交給朝廷去管吧。”她這幾年來跟李佑聚少離多,她可不想自己回到長安以後,李佑又跑到遙遠的吐蕃去。因此說話也難免帶著情緒。

  武栩沒有說話,眼珠快速的轉動,正在思索著什麽。

  馬周為人正直,可是情商可不低,他知道幾位夫人們喜歡聽什麽。於是他也順著她們的話頭說道:“王妃們說的是。西北道的事情如此的複雜,離開了王爺絕對是不行的。臣對朝廷這樣的安排,也有很大的意見。

  臣這次來,就是跟三位王妃商量,看看想個什麽辦法,能夠讓王爺留在西北道。

  慕容翎賭氣說道:“現在說這個還有什麽用?咱們不是已經都跟王爺說了嗎,讓王爺去向父皇請求。可是王爺去見過父皇了,父皇已經駁回了他的請求,還能有什麽辦法?”

  阿施那晴就猜到了,即便是大家都回到長安,李佑恐怕還是會去吐蕃跟鬆讚ganbu談判的,那麽他們就會將繼續分離很久。她心中有些埋怨李佑太能幹了,能者多勞,什麽麻煩複雜的事情都找他去處理。她的心很亂,眼淚開始在眼圈裏打轉。

  武栩說道:“馬大人,你今天來說這件事,一定是有什麽想法的吧?”

  馬周很高興地拱手說道:“還是殿下聰明,臣通過這件事情,看到了一個機會。”

  “什麽機會?”慕容翎和阿施那晴一起問道。

  馬周說道:“王爺和鬆讚幹布會談,也許會談出很多複雜的問題,還必須由王爺後續來解決。這樣的話,事情就不一樣了。”

  慕容翎說道:“這有什麽用?這個理由王爺不是已經跟陛下提過了嗎?”

  阿施那晴也微微搖頭。

  武栩則說道:“馬大人,我卻覺得你說的有道理。你的想法先別說,讓我猜猜看。”

  馬周說道:“殿下請講。”

  慕容翎和阿施那晴也期盼的望著武栩,希望她能夠說出一個好辦法來。

  武栩說道:“我在長安的時候聽人說過,感業寺曾經來過一位來自天竺的大師,他開壇講經,在長安轟動一時。我的母親是信佛的,她對這位來自天竺的大師也十分崇敬。

  可是當她仔細地研讀了天竺大食宣講的經義,卻發現裏麵的很多內容並不新鮮,她以前就接觸過。

  可是人們為什麽都會覺得,來自天竺的大師就比咱們唐朝的大師們的學問更加精深呢?”

  馬周笑道:“無他,遠來的和尚會念經而已。”

  武栩也笑道:“不錯,正是這個道理。”

  馬周說道:“王爺留在西北到這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可是這件事情由王爺自己和我們這些臣子來說,陛下重視程度一定不高。”

  話都說到這裏了,慕容翎和阿施那晴也都明白了。慕容翎拍手說道:“對呀,假如這些理由是由外邦的人來說,父皇一定會給他們麵子的。”

  阿施那晴說道:“是啊,這件事要是由鬆讚幹布、哈米德、裴迪蘭王子以及天竺人來說,父皇一定會慎重考慮的。”

  武栩說道:“既然如此,咱們這就派人跟他們取得聯係。”

  他們馬上就行動了起來。

  鬆讚ganbu已經發出了邀請,哈米德那裏最方便,李佑已經派出了一個電台小組留在了哈米德的身邊。至於裴迪蘭王子和天竺人,一時半會兒的還聯係不到。不過借用他們的名義,也完全沒有問題的。

  佩蒂蘭王子那裏有絕對的把握,至於天竺人,他們跟唐朝人沒有什麽來往,跟李佑相對熟悉一些,借用他們一下名義沒有問題。反正這件事兒,也沒有人會去查實。

  於是,馬周就以哈米德、裴迪蘭、鬆讚ganbu和天竺人的名義,給李世民發報,這才有了李世民同意李佑暫時留在西北道的決定了。

  這樣的結果,當然是李佑樂於接受的了。一來,他可以避免留在長安卷入是非的紛爭;二來,他可以做一個逍遙的西北王,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幾天後,李佑向李世民辭行,準備返回長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