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肯動腦子的李承乾
作者:肥皂快樂水      更新:2020-03-17 05:46      字數:2901
  吃貨唐朝最新章節

  7月11日,王玨等人在白江口登陸。

  7月13日,劉仁軌等人在白江口登陸。

  7月17日,劉仁軌、王玨、司馬炯和程處亮等人合兵一處,20萬大軍包圍了都城居拔城。

  百濟大將軍武王撫餘璋的堂弟扶餘槐,從攻打新羅的戰場撤回國內,看到國內形勢已經變得麵目全非,幹脆帶著7萬百濟軍直接投奔了高句麗。

  高句麗國主淵蓋蘇文原本想出兵救援百濟,可是遼東地區唐軍大軍壓境,他也無暇顧及百濟了,下令從新羅撤軍,帶著扶餘槐等百濟軍撤回了高句麗。

  這下,居拔城徹底斷絕了外援。

  7月19日,王玄策和燕昌翰進入居拔城勸降,王玄策給扶餘璋講了唐朝對待西域高昌國等國主的待遇,扶餘璋最終無奈地向唐軍投降了。

  至此,立國近500年的百濟國就此滅亡了。東西四百五十裏,南北九百餘裏,大小城池67座,人口130餘萬的百濟國徹底並入了唐朝的版圖。

  7月28日,李佑、侯君集和張亮等人進入了居拔城。

  長安城。

  李世民這次抱定了一舉攻滅高句麗的決心,因此他沉下心來,要做好充分紮實的準備工作。

  他命令李績率部抵達遼東,牽製高句麗人,來策應李佑救援新羅的行動。他自己在長安調集兵馬,準備物資。

  轉眼就到了8月15日了,明天就是大軍出征的的日子了。

  兩儀殿,書房。

  長孫無忌還是擔心李世民禦駕親征,會再次遭到失敗。他思前想後,決定在李世民出征之前,再次進行勸諫。

  長孫無忌說道:“陛下,臣以為,一個小小的高句麗,完全用不著陛下您禦駕親征,派大將軍李靖他們去就行了。李靖、李績和侯君集都是百戰勝將,您沒有什麽可不放心的。

  再說了,即便他們一時半會兒打不下高句麗,也沒有什麽影響的。”

  他最想說的就是最後一句話,他擔心這次李世民再打不下高句麗,會嚴重為影響到李世民的威信。

  李世民很不高興,說道:“輔機,這件事情是早已經定下來的,就不要再討論了。你要是沒有別的事情可以先退下了。”

  這時,房玄齡和魏征求見。

  二人進來以後,李世民皺著眉頭說道:“你們要是來勸朕不要禦駕親征,就免開尊口。”

  房玄齡和魏征還真就是來說這件事情的。

  房玄齡看到李世民這個態度,知趣地不再說話了。

  魏征是個倔頭,他可不管李世民怎麽想,直接說道:“陛下,攻打高句麗臣不反對,可是您禦駕親征完全沒有必要,大將軍李靖是我大唐軍中第一人,這個可是您親口說的。

  既然有大將軍李靖出征高句麗,你禦駕親征還有必要嗎?”

  魏征這話,簡直是赤果果地打臉了,意思是李世民禦駕親征就是去添亂。話說的雖然有道理,可是這也太直接,太不給麵子了。

  魏征的話音一落,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都很擔憂地望著李世民,深深地為魏征捏了一把汗。

  果然,李世民的臉色發紅變黑,怒目圓睜,這是要發飆的前奏。

  就在這時,李承乾求見。

  李世民怒了,他對魏征發怒有份,可是他對自己的兒子發火這總行吧。他怒道:“太子,難道你也是來勸朕不要禦駕親征的嗎?”

  李承乾一愣,說道:“不是啊,父皇,恰恰相反,兒臣是來勸您趕緊禦駕親征的,您要是去晚了,高句麗可就輪不到您打了。”

  “什麽意思?”李世民等人都不解地望著李承乾。

  李承乾滿臉喜氣的說道:“父皇,您看看這個。”

  說著他將一封戰報遞給了李世民,說道:“兒臣剛才遇到五弟派來的報捷信使,就親自給您送來了。”

  其實,這是李佑特地派人給李承乾報信兒,免得他去幹勸諫李世民的事情。李承乾說是自己巧遇信使,是因為李佑應該先給兵部報捷,這樣是不合規矩的。

  李世民看了捷報,哈哈大笑,說道:“你們還來勸朕,自己看看吧。”說著,他先把捷報遞給了反對得最厲害的魏征。

  魏征看完了捷報,什麽話也不說了,咧開大嘴就在那裏嗬嗬傻笑。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趕緊去看捷報,看完後一起向李世民表示祝賀。

  房玄齡笑道:“陛下,齊王殿下可是福將啊,隻要有他出馬,總是捷報頻傳。”他的這話無意中又有些打臉李世民了,不過,李世民完全不在意這個,自己的兒子牛叉,也說明了自己這個老爹厲害。

  李世民笑道:“李佑最厲害的不是他會打仗,而是他會看人。這次,他推薦的司馬炯、程處亮、劉仁軌還有那個王玨,各個都是人才,了不起啊!”

  說起這個,就連長孫無忌這個掌管人事多年,吏部尚書出身的右仆射,也不得不服氣。他讚道:“是啊,齊王殿下推薦的軍政官員,個個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

  陛下,臣收回對您的勸諫,讚成您禦駕親征。”

  形勢如此大好,魏征和房玄齡也對這次東征高句麗,充滿了勝利的信心。他們一同表示讚成李世民禦駕親征。

  這時,房玄齡想起了一件事情,他說道:“陛下,前兩天您接到的新羅女王的那封來信,不知您打算如何回複?”

  不久前,李世民接到了新羅女王金德曼的來信,信中除了對李世民伸出援手救了新羅表示感謝,還提了關於20萬戰糧草和50萬貫軍費的問題。信中說唐朝乃泱泱大國,皇帝陛下富有四海,不在乎這點兒小小的財物。而這些財務對於新羅來說,現在是至關重要的。請大唐皇帝陛下憐憫新羅百姓,免除這些糧食和軍費。

  李世民被新羅女王金德曼的言辭說動了,他當即決定免除新羅國的這些糧食和軍費。隻是這兩天太忙,還沒有顧得上給女王金德曼寫回信。

  李世民說道:“我準備答應新羅那位女王的請求了。”

  房玄齡說道:“陛下,臣有個建議,不知當講不當講?”

  “玄齡,你說吧。”李世民說道。

  房玄齡說道:“陛下,臣認為齊王殿下跟新羅人要這些糧草和軍費,恐怕有他自己的用意,這件事是否讓齊王殿下自己來處理,如何?”

  李承乾說道:“父皇,兒臣讚成房大人的意見,這件事兒還是交給五弟來處理為好。”

  李世民一時沒有想明白。他問道:“這裏麵還有什麽深意嗎?”

  李承乾說道:“父皇,兒臣仔細考慮了這件事情,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不知道想的對不對?”

  李世民說道:“不要吞吞吐吐的,有什麽話就直接說。”

  李承乾說道:“父皇,現在百濟被打下了,用不了多久高句麗也會被滅掉。到了那個時候,這個新羅國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長孫無忌一下子也想明白了。他讚道:“陛下,太子殿下說的有道理啊!臣以為,齊王殿下向新羅女王要糧食和軍費,一定是刻意而為。

  他算準了新羅女王會賴賬,將來這就是一個滅掉他新羅國的很好的好借口啊。”

  李世民恍然大悟,他拍了下自己的腦門兒笑道:“朕的這個兒子心眼兒就是多,周邊的這些國家都被他算計遍了。哈哈,好,就把新羅女王的來信原封不動轉給李佑,讓他自己去處理吧。”

  魏征看著這幫家夥總是算計別人,對他們的卑劣行徑嗤之以鼻。不過,能夠替朝廷拓土開疆,他也是滿心歡喜的,不介意跟這些家夥同流合汙了,於是他也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對於李承乾的進步,李世民很高興地說道:“很好,太子現在遇事肯動腦筋,進步很大。這次朕禦駕親征,還是由太子來監國,我很放心。”

  李承乾大喜,說道:“謝父皇的信任,兒臣一定認真履行好職責,為父皇禦駕親征看好家,不讓父皇為朝中的瑣事分心。”

  第二天,李世民親率大軍浩浩蕩蕩的離開了長安,直奔遼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