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很想這個兒子了
作者:肥皂快樂水      更新:2020-03-17 05:46      字數:2259
  吃貨唐朝最新章節

  這幾天來李世民想的很多。

  他一方麵暗自檢討了自己在東征高句麗戰爭中的策略問題,他認為自己的主要問題是因為輕敵了。他原本認為短時間內就可以結束征討高句麗的戰爭,因此沒有在後勤方麵做好充分的補給準備。

  戰爭最後打成這樣,李世民心中很不痛快。

  王耀祖、孫永勝、項東雷等人雖然在關鍵時候救出了自己,可是李世民心中仍然不舒服。他覺得這些人似乎早已經預料到了這場戰爭的結局。然後特地在這個時間,在這種時刻出現在那裏的。

  他現在就想聽聽這些人做何解釋。

  姚東說道:“陛下,這件事情還要從半個月前說起……”

  登州。

  半個月前,一隊海軍的艦船,駛入了登州軍港,大批的海軍陸戰隊員登上了碼頭。

  王耀祖隨後出現在了登州都督府。

  王耀祖拿出了劉仁軌的來信,上麵說李世民東征高句麗進展不順,眼看著冬季降臨,他希望姚東能夠組織過冬的物資,前往安市城去支援。

  李佑有登州都督府都督的頭銜,他走後姚東兼任了登州都督府都督,上次李佑組織的東征軍,目前歸登州都督府節製。

  劉仁軌要求姚東派遣東征軍跟隨王耀祖一起前往安市城,協助陛下攻打安市城。

  按說這件事情,沒有朝廷明確的調兵命令,姚東不應該擅自調動兵馬,劉仁軌並不是他們的直接上級,他也無權調動部隊。

  不過,跟過李佑的官員和將領們,都有著主動的精神。這件事情本身的出發點是正確的,姚東也猜到了是李佑暗中授意的。

  否則,劉仁軌怎麽會冒著這麽大的風險,沒事兒找事兒呢。

  姚東相信即便是出了問題,齊王殿下也是會保他的。

  於是他就按照劉仁軌的要求,實施了對安市城的支援行動。

  姚東說道:“陛下,臣等沒有兵部的調令,擅自調兵,還請陛下治罪。”

  原本在李世民猜測,這件事恐怕是又是李佑授意的。

  李佑這樣做,肯定是出於好意。可是他遠在波斯,竟然能夠提前預料到東征高句麗的戰爭的結局,這件事就令李世民無法接受了。

  李世民聽了姚東等人的這個解釋,還算是能夠接受。

  他不僅沒有責備姚東等人,還對他們大加褒獎,加官進爵。

  曆史上李世民東征的這一段,李佑是十分清楚的,可是他並沒有向李世民提出建議,因為李佑遠在波斯,如果對遠在數千裏之外高句麗局勢提供意見,那也太詭異了。

  因此,李世民東征高句麗,李佑沒有提出任何的建議。他的確也無法告訴李世民,說這次東征必敗。

  後來,李承乾給李佑寫信,在信中提到李世民決定在冬天到來之前結束高句麗的戰爭,並且沒有按照原定的計劃帶16萬人出征。李佑就意識到,李世民又走上了原本曆史上的東征高句麗的老路。

  那麽這場戰爭注定是要失敗了。

  這場東征高句麗戰爭的失敗,不僅僅是由於李世民的輕敵,他還犯了另外一個戰略性的錯誤,他應該聽從手下將領的建議,擒賊擒王,首先拿下平壤,而不是在安市城那裏較勁兒。

  而且,在決定了奔襲平壤之後,又優柔寡斷,采納了長孫無忌的建議,因此失去了最後一個打贏這場戰爭的機會。

  當然了,其實李世民犯的最重要的錯誤,就是他不應該禦駕親征。他手下的大將李績、李道宗、張亮、張世貴、牛進達等人,個個都是唐朝的名將。這場戰爭如果由他們來指揮,以上的錯誤都不會出現。

  正是因為李世民的禦駕親征,使得他們的才能都受到了諸多牽製。

  不過,這一切李佑是不能提前說的,李佑所能做的隻是亡羊補牢,暗中幫助李世民。他暗中寫信給劉仁軌,讓他出麵來做這件事,而且叮囑他不可提到自己的名字。

  李世民指揮援軍,最後反敗為勝,擊潰了高句麗人,算是為此東征畫上了個圓滿的句號。冬季降臨了,他率領大軍繼續班師還朝。

  這天,李世民等人留宿冀州,李承乾轉來了李佑和程咬金聯名寫來的奏章。

  李世民看完了以後,笑道:“道宗、李績,你們看看,我這個兒子啊,嗬嗬。”

  李績、李道宗、張亮等人傳看了以後,都很興奮。

  李道宗笑道:“陛下,齊王殿下和程咬金他們幹得不錯,就憑著幾萬突厥兵和吐穀渾的人,就打下了那麽大的疆域。”

  上次在關鍵時刻,李佑保全了李績,李績對李佑十分欽佩。他很有戰略眼光,有些神往地說道:“陛下,臣對齊王殿下十分佩服。

  波斯那裏的局勢,並不單單是軍事上那麽簡單。要想在波斯、大食還有天竺和吐s蕃之間做到遊刃有餘,非大智慧之人無法做到。”

  張亮知道自己的兒子張寶貴,又立了大功了,在那裏嗬嗬直笑。

  李世民笑道:“朕的這個兒子,剛剛打了人家大食的軍隊,轉眼又娶了人家的公主。波斯和大食打的你死我活,他卻在那裏跟人家雙方做生意。僅憑著那麽點兒人馬,就拿下了飛陀王國,吐蕃和天竺國卻隻能幹看著不敢動彈。

  唉,真不知道他是怎麽做到的。”

  接著,李世民說道:“這次咱們東征高句麗,回來的路上化險為夷,援軍一定也是朕的這個兒子提前安排的。這小子,嗬嗬。”

  李世民是個胸襟寬廣的千古一帝,並不會因為自己打了敗仗,就覺得有什麽尷尬。

  其實,李績和李道宗等人看到出現的援軍,都是李佑的部下,就已經猜到了這一點。隻不過他們擔心李世民尷尬,因此沒有人提起。

  現在看到李世民自己都不忌諱,大家也都輕鬆了起來。

  李道宗說道:“陛下,臣跟著齊王殿下打過仗,他打仗並不單純是依靠著軍隊的勇猛作戰,而是在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之中,巧妙地進行運作。以很小的代價取得勝利,甚至是不戰而勝。”

  當年他和侯君集跟著李佑去吐穀渾,結果是一仗沒打,就取得了勝利。

  李世民忽然有些想這個兒子了,他說道:“朕已經快兩年沒有見到他了,是該讓他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