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是非的分水嶺
作者:肥皂快樂水      更新:2020-03-17 05:46      字數:3043
  吃貨唐朝最新章節

  長孫皇後氣憤的說道:“是誰在背後亂嚼舌頭根子?這些事情我絕不相信。李佑對朝廷,對他父皇忠心耿耿,說他圖謀不軌純粹是造謠汙蔑。”

  長孫皇後對於李佑的人品深信不疑。

  長孫無忌說道:“妹妹,你說的很對,這件事兒我也不會相信的。不過空穴來風,必有其因。

  齊王殿下離開長安已經一年多了,現在他去了波斯。不僅如此,他的四個妃子中,三個都已經去了波斯。這件事恐怕就沒有那麽簡單了。

  太子殿下這一年來,成長進步很快,威望也有很大的提高,這和祁王殿下不在長安也有關係。齊王殿下是一心一意幫助太子殿下,可是有他在長安,太子殿下的壓力就很大。”

  說到這裏,他停下來觀察長孫皇後的反應。

  長孫皇後對於李承乾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相當滿意,長孫無忌的話似乎並非沒有道理。李佑留在長安,李承乾就很依賴李佑,他自身的才能,也得不到充分的鍛煉。

  李佑不在長安這段時間,李承乾獨立自主地處理了很多事情,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或許這跟李佑不在長安,有一定的關係。

  看到長孫皇後沒有反駁自己,長孫無忌接著說道:“妹妹,其實齊王殿下十分聰明。他離開長安去了草原,現在又主動去了波斯,卻沒有要求回長安來,一定有他自己的考慮。

  我相信,他也是在為太子殿下獨立處理問題提供機會的。”

  長孫皇後問道:“你跟我說這些是什麽意思?難道是要針對李佑嗎?如果你們要做對李佑不利的事情,我絕不同意。”

  長孫無忌說道:“你誤會了,我們絕沒有針對齊王殿下的意思。而是想順從齊王殿下的意思,讓他為朝廷拓土開疆,更大程度上發揮他的才能。”

  長孫皇後聽著還是不舒服,她說道:“你們這是什麽意思?把他打發到邊境上,從事危險的事情?”

  長孫無忌人說道:“妹妹,你放心,我們絕沒有這個意思。

  這些年來,從吐穀渾、西域、草原、濟州島、百濟等國的征戰中,齊王殿下都是大獲全勝,不僅為朝廷拓土開疆,也為他個人贏得了巨大的榮譽。

  現在,他去了波斯,不過是一場新的征戰的開始,以齊王殿下的才能,一定會輕鬆的取得重大的勝利,不會遇到什麽危險的。”

  長孫皇後跟隨李世民這麽多年,雖然沒有親自上陣搏殺,可是對於戰爭的殘酷,她是十分清楚的。

  她說道:“哥哥,你也是經曆過戰爭的,你說的這話你自己相信嗎?”

  長孫無忌說道:“妹妹,齊王殿下是大軍統帥,他又不必親自上陣搏殺,真的不會有什麽危險的。

  現在的情況是,齊王殿下已經離開了長安,街頭上的傳言對他十分不利,有人說他擁兵自重,甚至有人說他要謀反,人言可畏啊。

  我的意見是,為了證明齊王殿下的清白,索性就讓他在外地稱王,有朝廷的冊封,這就等於他到自己的封地赴任。

  這樣的話,謠言就會不攻自破。齊王殿下也能夠名正言順地為朝廷鎮守邊疆,在有利的條件下進行拓土開疆。”

  長孫皇後心裏跟明鏡兒似的。她說道:“這還不是要讓他遠離長安嗎?下一步是不是就輪到李恪了?”

  長孫無忌說道:“朝廷本來就有明文規定,除了太子殿下,其他的成年往皇子都要離開長安,到封地赴任,這有什麽不對嗎?”

  長孫皇後說道:“話是如此,可是這樣作對李佑不公平。”

  長孫無忌說道:“假如這是齊王殿下自己的心願呢?”

  長孫皇後說道:“自然另當別論。不過,如果不是他自願的,誰要敢強迫他,我第一個不答應。”

  李佑對長孫一脈有大恩,她也很喜歡李佑,因此,她絕不會允許有人打擊報複李佑。

  長孫無忌對於長孫皇後的個性上很了解,他來跟長孫皇後談話,並沒有指望她支持自己的意見。他所要做的就是讓她不反對就行了。

  他說道:“妹妹,有時間的話,你不妨問問齊王妃的意見。”

  他所說的齊王妃是指蕭婉玉。

  唐朝規定,一個親王有一個正妃,兩個側妃,12個妾室。這些人都有國家規定的品級,是領工資的。

  齊王府的四個女人都被稱作齊王妃,是因為李佑對她們一視同仁,在各種待遇上由齊王府自己補齊的。她們身邊的人,都稱呼她們為齊王妃。

  接下來,該張玄素出馬了。

  禮部尚書府。

  張玄素求見了陰弘治,他知道陰弘治對李佑的影響力,他要說服陰弘治來勸說李佑。

  張玄素開門見山地說道:“尚書大人,我今天來是代表太子殿下跟您談話的。”

  張玄素跟陰弘治談的事情,無非就是利用李佑對李承乾的感情,希望他不要留在長安。

  張玄素和長孫無忌算準了李佑,知道他會為了減輕李承乾的壓力,離開長安的。他來見陰弘治的意思,就是主動將這件事提出來,讓李佑不好意思開口。

  為了增強效果,張玄素代表李承乾表示,無論李佑在哪裏,李承乾都會大力支持李佑的。而且,他還會送給李佑一份兒大禮。

  陰弘治無法替李佑表態,他隻是說會向李佑轉達太子殿下的意思。

  張玄素就是要讓陰弘治傳話,搶先堵住李佑主動要求回長安的路。

  常何萬萬沒有想到,張玄素會出賣自己。

  兩儀殿,書房。

  對於街頭的流言蜚語,李世民十分不滿,他派百騎司調差此事情。

  此時,馬宣良正在向李世民匯報,他說道:“陛下,你讓臣調查的事情,現在已經有眉目了。這件事是右武衛大將軍常何指使人散布的消息。”

  他把常何如何約見張玄素的事情,稟報了一遍。這個消息是張玄素提供的,馬宣良根據他提供的情況,秘密抓捕了常何的親信手下,已經拿到了他們的供狀。

  聽說是常何,李世民心裏很難受。

  常何是李世民秦王府的家將,玄武門事變的時候,他就是玄武門的守將,是他打開了玄武門,讓李世民等人提前埋伏,又是他放李建成和李元吉進來,然後關上了玄武門,堵住了他們的退路。

  這才使得李世民能夠從容地誅滅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從而奪取了指唐朝的政權。可以說,常何有大功。

  李世民對常何十分信任器重,將他從小小的監門衛的正五品下的寧遠將軍,提升為正三品下的右武衛大將軍。

  常何的三個兒子中的兩個都在跟隨李世民的征戰中戰死了,李世感念於常何的忠誠,對他也十分親厚。這也是當初李承乾不敢處置他盜賣軍馬的兒子的主要原因。

  常何僅存的兒子被李佑處置了以後,李世民為了安撫他,特地給了他一筆錢,賜給了他兩名宮女。

  按說,這樣的結果挺好的,李世民覺得對他愧疚,他仍然享受到信任和尊重。

  然而,常何為了複仇,終於還是跨過了律法的分水嶺,將一切事情弄著不可收拾了。

  李世民沉默了很久,說道:“賜給他一杯酒,厚葬了他吧。”

  馬宣良凜然說道:“臣遵旨。”悄然退了出去。

  張玄素為什麽一定要出賣常何呢?

  張玄素為了向李佑示好,來堵住他的嘴,就要賣給李佑一個人情。他主動向馬宣良提供了真實的情況,也是為了避免百騎司追查到了常何,常何再將他招供出來。

  總之,除掉了常何,對於李佑和張玄素都是一勞永逸接解除後患的事情,張玄素絕不會手軟的。

  張玄素是個狠人,當年他在擔任李建成的師傅的時候,就勸太子李建成先下手為強,除掉李世民,可惜的是,李建成優柔寡斷,最終反而被李世民除掉了。

  對於他現在輔佐的李承乾,張玄素也是滿心的不滿,李承乾的個性甚至比不上李建成,也是個優柔寡斷的軟腳蝦。他這個師傅當得十分窩囊。

  在張玄素接觸的兩代皇子們中間,他最欣賞的就是李佑了,他認為假如李佑是太子,他這個師傅一定會教出一個合格的皇帝來。

  “嗨,可惜啊。”張玄素暗自歎息道。

  接下來,長孫無忌等人加緊活動,準備讓李佑被冊封為西北王,留在波斯境內。

  葛格木城,將軍府。

  李佑等人終於正式開始了和大食人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