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不要再說這樣的話
作者:肥皂快樂水      更新:2020-03-17 05:46      字數:3502
  吃貨唐朝最新章節

  兩儀殿,書房。

  李承乾求見了李世民。

  昨天,長孫皇後對李世民說李承乾有了很大的變化,希望李世民給予他改正錯誤的機會。

  李世民雖然不太相信李承乾能夠有什麽大的改變,可是看在長孫皇後的麵子上,決定觀察一下看看。

  此刻,他望著李承乾,想聽聽他怎麽說。

  李承乾說道:“父皇,兒臣錯了,請父皇責罰。”

  李世民問道:“你錯在那裏了?”

  李承乾說道:“兒臣錯在思考問題的出發點不正確,錯在沒有大局觀念。”

  “嗯,有點意思。”李世民以為李承乾會檢討自己的行為,說些就事論事的說辭,再給自己找一些借口,以前他認錯都是這樣的。沒有想到,李承乾竟然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來。

  李世民來了興趣,他說道:“承乾,來,坐下說。”

  李承乾說道:“父皇,請允許兒臣站著說吧。”

  “嗯,是有變化。”以前的李承乾,無論李世民說什麽,他都會乖乖照辦的。

  李世民說道:“好,你說吧。”

  李承乾說道:“父皇,過去兒臣總想做好每一件事情,可是卻偏偏把事情搞得一團糟。兒臣讀了五弟寫的書,也仔細對照了五弟處理事情的方法,終於悟出了一個道理,是兒臣從根本上錯了。

  兒臣在做事情之前,總是想著如何做好這件事情,才能夠讓父皇滿意,讓大臣們挑不出毛病。因此,兒臣的注意力沒有放到如何全力處理麵對的問題,卻把精力放在了別人的態度上,從而失去了自己的主見,這怎麽能做好事情呢?”

  “有道理。”李世民點頭表示鼓勵。

  李承乾說道:“父皇,兒臣知道了,在麵對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把精力放在無關緊要的地方,而是要把注意力集中起來,思考如何更好的解決問題。

  兒臣的第二個錯誤,就在於缺乏大局觀。以前,兒臣遇到問題的時候,對個人的得失考慮的較多,而沒有從大局上進行考慮。

  兒臣是太子,考慮問題應該站在如何協助父皇來為朝廷解決麻煩,而不是考慮個人的得失。

  在處理長安城建的事情上,兒臣之所以犯錯,就是沒有大局觀,隻想著如何少得罪人,如何為自己撈取好處,卻背離了搞好長安城建的真正目的。”

  李世民問道:“你說說看,長安城建的大局觀是什麽?”

  李承乾說道:“是父皇的聲譽,是朝廷的穩定,是百姓的福祉。長安城建涉及到了方方麵麵的利益,隻有公平公正,不謀私利,問心無愧,自然就不必為如何處理各方麵的利益而煩惱,排除來自人為造成的壓力,自然就能夠正確地處理問題了。”

  “好,有進步。”李世民欣慰地說道。

  李承乾繼續說道:“生活在繼續,兒臣今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麵對問題的時候,隻要大局觀正確,就能夠找出事物的各種複雜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排除來自次要矛盾造成的幹擾,全力以赴去解決主要矛盾。即使兒臣能力有限,也不會犯原則性不錯。”

  看到一臉嚴肅,侃侃而談的李承乾,李世民真的覺得他有些不一樣了。他說道:“好了,你坐下,咱們今天好好談談。”

  “謝父皇。”李承乾坐在了李世民麵前的椅子上。

  父子二人討論了李佑的著作,各自談了自己的心得。

  李世民問道:“現在,如果讓你繼續負責長安城建,你打算怎麽辦?”

  李承乾談了自己的想法以後,李世民表示了讚成,說道:“你大膽去幹,我支持你。”

  不久以後,《大唐日報》刊登了一篇李承乾署名的文章,他公開承認了在主持長安城建中的過錯,自願罰俸一年,補償給因為征地拆遷時,受到傷害的百姓。

  在文章中,李承乾表示,今後在涉及公共事務的時候,都會采取公正透明的方式進行。同時,成立各階層人士參加的監督委員會,監督朝廷相關事務的進行。

  文章的最後是一則消息:定於12月22,召開長安城士農工商各界人士參與的關於長安城城市改造工作的聽證會。

  為了公平公正,長安城各界人士均可報名,以抽簽形式隨機選取代表,未來的監督委員會將從這些代表中再次抽簽隨機選取。

  這篇文章在長安城裏引起了轟動。

  百姓們對太子殿下勇於承認錯誤、承擔責任給予了包容讚賞。除此之外,人們對於參加長安城建監督委員會表示了濃厚的興趣。

  東宮。

  張玄素最近有些看不懂李承乾了,他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首先,李承乾愛學習了,不過他不是學習聖人經典,而是學習李佑的那本書。他讀得十分入迷,還不時地找張玄素討論,弄得張玄素也不得不仔細研究了李佑的著作。

  張玄素人老成精,這數十年的宦海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看到李佑的這本書,不由得眼前一亮,以前困擾他的很多問題,按照書中的思想方法來思考,似乎更加簡明了。結果,他也迷上了這本書。

  其次,李承乾不如以前聽話了,或者說有主見了。他經常往外跑,微服私訪去去查民情。

  不過,李承乾采取的做法,張玄素一時還不太認可,他認為李承乾公開道歉有損太子的聲譽,還認為李承乾搞什麽監督委員會是百姓幹政。

  張玄素提出了反對意見,李承乾卻沒有聽他的,堅持了自己的意見。

  監督委員會是一個民間組織,沒有報酬,他們的意見直接反饋給東宮。

  張玄素擔心李承乾搞監督委員會的舉措,會引起人們的非議,他不相信百姓們會參與這件事情。

  親仁坊。

  12月18,是各個坊間選舉長安城建民意代表的日子,張玄素特地請假暗中去觀察,他隨意來到了親仁坊。

  下午兩點,在坊間的小廣場上,放著一張桌子。坊裏的裏正帶著幾名衙役在忙活著,周圍還有幾名負責維持秩序的武侯。

  此時,小廣場上已經圍上了很多的人,大家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周圍還有不少人瞅著這裏走來。

  裏正看到人來了不少,他站起來,清了清嗓子說道“各位鄉鄰,長安城建的事情,關係到咱們長安城每一位居民。為了搞好長安城建,把咱們的長安城建設得更好,太子殿下希望大家一起出謀劃策。

  本月22日,要召開長安城建聽證會,給了咱們坊裏5個名額,有誰願意參加的,舉個手吧。”

  呼啦啦,圍觀的人群中有很多人舉手。

  張玄素很好奇,問自己身邊的一位舉手的中年人道:“聽說那個什麽監督委員會沒有酬勞,你為什麽要參加啊?”

  張玄素穿著便服,那個人望了他一樣,不滿地說道:“你這是什麽覺悟?我是老長安了,當然希望長安越建越好了,太子殿下征求咱們百姓的意見,那是看得起咱,咱提建議也是為了自己好,還要什麽報酬?”

  “就是,你這個態度不對啊。”中年人身邊的一位鄰居附和著說道。

  他們的對話引起了周圍的人的關注,有人對張玄素說道:“你不是這個坊裏的人吧?怎麽沒見過你?”

  “你不是來搗亂的吧?”有人說道。

  張玄素很尷尬,勉強笑道:“我隻是好奇,沒有別的意思。你們繼續。”

  這時,裏正喊道:“人太多了,大家過來抓鬮吧。”

  那些舉手的人,紛紛朝著裏正走去。

  張玄素離開了親仁坊,還是有些不理解,這些百姓為什麽會參與這件事情。

  其實,這幾年來,長安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城市越來越繁榮了,百姓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長安城裏修建了公園、還有醫療設施,新建了不少的學校,汙染企業搬遷到了工業城,這些都給百姓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百姓們對官府的好感度增強了很多。

  當然了,在長安城建的發展過程中,有很多事情是百姓們不滿意的,他們想給官府提出建議,可是卻沒有正規的途徑。李承乾的做法,正好滿足了百姓們參政議政的願望。

  張玄素整天待在深宅大院裏,脫離群眾,自然不了解百姓們的真實想法。李承乾卻深入民間調查研究,看得比張玄素要清楚的多。

  22號的聽證會結束以後,《大唐日報》刊登了介紹聽證會的文章,公布了監督委員會成員的名單。

  幾天後,《大唐日報》刊登了根據監督委員會討論的意見,結合朝廷綜合考慮的結果,公布了長安城建征地拆遷的標準。

  內容很詳細,不僅標明了各個區域、地段拆遷補償標準的詳細數據,還注明了產生這些數據的依據,贏得了大多數百姓的認可。

  李承乾這種公開透明的出來方法,贏得了百姓們的讚譽。他深入民間實地調查的做事態度,也得到了李世民和大多數大臣們的認可。

  東宮。

  張玄素拿著報紙,很高興地對李承乾說道:“太子殿下,你最近真是進步了很多,現在朝野之間對您是一片讚譽之聲啊。

  臣建議,您抓緊時機搞好長安城建的事情,提高自己的聲望,齊王殿下正好不在長安城裏,人們對他的關注越來越少了,正好消除他對您的不利影響。”

  李承乾一臉嚴肅地說道:“張師傅,以後詆毀五弟的話就不要再說了。請您記住,從今以後,我不想再聽到任何對五弟攻擊話語。”

  “嗯?”張玄素一時語塞了,他實在是沒有想到李承乾會是這個態度。

  在前往西域的路上,李佑接到了李承乾寫來的道歉信,也接到了魏征和陰廣浩對李承乾觀察的結果,心裏好受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