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驚天危局
作者:肥皂快樂水      更新:2020-03-17 05:46      字數:2989
  吃貨唐朝最新章節

  岱森達日精神一振,說道:“將士們,前麵就是回紇了,我與回紇的可汗是朋友,他們一定會盛情接待咱們的。”說完,他率先上馬,眾人也跟著上馬。

  岱森達日看到幾名親隨正在收拾帳篷,說道:“不必了,到了回紇,咱們會有新的營帳的。”

  說完,他打馬前行,眾人跟隨他一齊向前奔馳。

  鄂爾渾河結著厚厚的冰層,冰麵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兩岸河畔滿是枯黃的蒿草,在寒風中不停地搖曳著。

  岱森達日一行人踏上了冰麵,朝著對岸行進。

  突然,對岸的蒿草叢中射出了一排利箭,接著,兩側的蒿草叢中也射出了密集的箭雨,薛延陀人紛紛落馬,亂成一團。

  敵軍很缺德,他們不露麵,隻是不停地放箭,岱森達日等人暴露在曠野上,無處躲藏,死傷慘重。

  岱森達日在護衛的掩護下,僥幸沒有中箭。他迅速地判斷了形勢,左右兩側是敵軍,後麵有大隊的追兵正在朝著這裏追趕,唯有拚死向前衝破敵軍的阻攔,才是唯一的出路。

  岱森達日大喝一聲:“跟著我,衝過去。”說著,他縱馬朝著對岸馳騁,他的手下為了逃命,也跟著他拚命向前。

  箭雨繼續射來,薛延陀武士們不斷地落馬,其餘的人依舊向前飛奔。

  河麵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馬蹄踏上去並沒有打滑,岱森達日等人的速度很快,迅速來到了河的中間。

  突然,冰層發出了“哢嚓”的碎裂聲,岱森達日第一個掉進了冰冷的河水中,其他的薛延陀武士們控製不住飛奔的戰馬,不斷地落入了河水之中。

  “殺啊。”敵軍終於現身了,他們穿著厚厚的薛延陀武士的裝束,朝著僅存的百餘名岱森達日的手下殺來。

  戰鬥很快結束了。

  阿史那昆倉望著河水中薛延陀武士的屍體,笑道:“寶貴,你現在是越來越會打仗了。咱們的人基本上沒有傷亡。”

  原來,張寶貴等人按照李佑信中的指點,提前埋伏在這裏,他們發現了岱森達日等人的蹤跡後,事先在冰層上戳出了很多孔洞,砸出了很多裂痕,又重新在上麵覆蓋的積雪,徹底導致了岱森達日的覆滅。

  不久,士兵們來報,說岱森達日的屍體找到了。

  阿史那昆倉有些遺憾地說道:“可惜了,不能讓郡主親手報仇了。”

  張寶貴也有些遺憾,不過,李佑的信中交代了不要活口,他也不知道是為什麽。不過,岱森達日死了,他們的任務完成了。

  他說道:“砍下岱森達日的頭,收兵回去了。”

  長安城,早朝,太極殿。

  兵部尚書張亮說道:“陛下,臣昨晚接到大將軍李靖的軍報,說岱森達日在餘部的支持下,正在跟唐軍交戰,岱森達日有可能會得到回紇人的援助,張寶相率領8萬大軍繼續與敵軍作戰。前方糧草已經不多了,請朝廷再次向前方運送糧草。

  李世民問道:“薛延陀人還剩下多少?”

  張亮說道:“軍報上沒說,臣問過送信的人,他說敵軍大約還有6萬人。”

  李世民對於這樣的結果有些不滿意,他說道:“既然如此,太子,你繼續向前方運送糧草吧。”

  李承乾說道:“兒臣遵旨。”

  早朝散了以後,李承乾對李佑說道:“五弟,真的跟你說得一樣啊。”

  李佑苦笑著說道:“這件事的麻煩還在後麵呢,你現在一個字也不要說,抓緊時間熟悉材料上的內容吧。”

  不久以後,張寶貴派人送來了密信,說已經除掉了岱森達日,李佑封鎖了這個消息。

  四月初,李靖等人回到了長安。

  看過《隋唐演義》的人都會對裏麵的徐懋功印象深刻,他後來因功被賜姓李,改名為李,是與李靖齊名的大將。在這次征討薛延陀之前,他一直擔任幽州都督,已經多年沒有回長安了。

  今天早朝時,李世民宣布為出征薛延陀的將領們舉行晚宴,李上午走訪了幾位親友,中午回到了臨時駐紮的龍武衛軍營。

  李一進客廳,就看到一群將領正在等著自己,這些人不僅有這次跟隨自己征討薛延陀的幽州將領,還有在長安的以前的老部下。他們已經準備好了酒宴,等著李呢。

  看到李進來,眾人一齊行禮說道:“大帥。”

  李看到老部下,十分高興,陪著他們喝了起來。

  眾人紛紛向李敬酒,李說道:“今天晚上,陛下要為咱們舉辦晚宴,中午咱們就少喝一點,晚上再接著喝吧。”

  眾將聽到他這樣說,互相對望的一眼,竟然一齊放下酒杯。正當李感到好奇的時候,一位將軍說道:“大帥,請你看看這個。”說著,遞給了他一份奏章。

  李打開一看,隻見上麵寫著“關於建立募兵製的建議。”他立刻出了一身冷汗。

  唐朝實行的是府兵製,其基本形式類似於現在的軍分區,在當地有一定的編製,士兵由當地人輪流擔任。

  府兵製有三大特點,

  (一)無養兵之費,而有多兵之用。

  府兵製的組織形式是屯田製,士兵服役時,要靠著種地養活自己,農閑時進行軍事訓練。退役後,仍然保留身份,類似於預備役,戰時朝廷根據需要征召。

  二)兵皆有業之民,無無家可歸之弊。士兵們在服役之前,都是有職業的平民,退役後回家繼續操持本業,朝廷不用負責安置。

  (三)將帥不能擁兵自重。唐朝實行的是兵將分離,隻是在戰時抽調府兵參戰,臨時指定將領,將領和士兵之間沒有利害關係,也沒有感情,對軍隊的控製力不強。

  古人很聰明,這種辦法,既省錢又安全。缺點是軍隊訓練程度不高,磨合度差,戰鬥力相對較弱。不過,古代打仗沒有高科技,依靠的是人多,對士兵的素質要求不高,因此府兵製對於唐朝來說是行之有效的軍隊體製。

  募兵製跟現代的軍隊體製相似,軍隊是職業軍隊,士兵訓練程度高,戰鬥力強,缺點是太費錢,還有就是將領們對軍隊的控製力強,容易擁兵自重。

  唐朝建國以來,將領們多次提出實行募兵製,但是都遭到了李世民和文官們的反對,他們為什麽還要實行募兵製呢?

  任何朝代開國之初,都是依靠軍隊起家的,軍人的地位都是最高的,可是一旦進入了和平年代,都會出現重文輕武現象,軍人的地位就會下降,唐朝也不例外。

  隨著唐朝周邊局勢越來越安定,戰爭正在遠離唐朝,大批軍方將領們出現了閑置,比如李靖、程咬金、秦瓊等將領,不打仗的時候,沒有軍職,就處於半退休的狀態,失落感極強。他們都希望實行募兵製,有兵可帶,就有存在感,有就會有相應的社會影響力。

  李看到奏章的內容,頓時感到心驚,他不動聲色的問道:“為什麽又要提這個?”

  將領們紛紛向他訴苦,說自己為朝廷征戰多年,渾身是傷,現在竟然沒人搭理了。他們要趁著這次再次掌兵,向朝廷施加壓力,逼迫朝廷答應提高他們的待遇。

  李是久經戰陣的統帥,他的政治智慧遠遠高於大將軍李靖,這次戰爭中,他發現了很多疑點,就像是薛仁貴懷疑的那樣,這裏麵存在著貓膩。

  現在,他是徹底明白了。

  這次戰爭,李靖為什麽要改變原定的作戰計劃,就是不想全殲薛延陀人,留下岱森達日,養寇自重。擊敗了薛延陀人的主力之後,岱森達日身邊剩下的不過數千人,張寶相卻謊稱敵軍仍然有數萬人馬,因此留下8萬大軍繼續留在薛延陀。

  張寶相故意不追趕岱森達日,隻是派兵遠遠地跟在他們後麵,逼迫他逃往回紇,就是要留下他繼續威脅薛延陀地區,為增加軍方的影響力加大籌碼。

  李靖等人帶領其他軍隊返回長安,張寶相在外手握重兵,就是要造成強大的壓力,逼迫李世民讓步,讓他同意實行募兵製。

  將領們這樣的逼宮行為,距離兵變也不遠了。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令李更加為難了。一個將軍翻開了奏章的第二頁,下麵有很多將領的簽名,他說道:“大帥,請你在上麵簽名吧。”

  “是啊,大帥,這件事還需要你來牽頭啊。”眾位將領都期盼地望著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