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攻城
作者:肥皂快樂水      更新:2020-03-17 05:46      字數:2164
  吃貨唐朝最新章節

  房玄齡生於579年,今年已經60歲了,他的性格原本就老成穩重,到了這般年紀,就已經開始變得膽小了。

  因為李泰的事情,魏征受到了貶斥,房玄齡替魏征求情,遭到了李世民的斥責。他開始萌生了退意,於是就“病”了。

  房玄齡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後,為李世民出謀劃策,是李世民得力的謀士之一,武德九年,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即位後,房玄齡擔任了中書令,後來曆任兵部尚書、尚書左仆射。

  房玄齡跟隨李世民數十年了,李世民早已經習慣了他的存在,也了解他的個性,於是派人帶著禮物,去他的府上看望他和安撫他。

  房玄齡謹小慎微,他雖然已經萌生了退意,寫了辭呈,可是他一時還不敢上呈給李世民,擔心李世民會認為他是鬧情緒,想等過一陣子再說,於是一直稱病在家。

  李泰離開長安後,李世民親自去房玄齡的府上看望他,希望他繼續留任。房玄齡看到李世民處置了李泰,又召回了魏征,這才又回到了尚書省上班。

  接著,又冒出了李世民重用侯君集的事情。對於侯君集,房玄齡十分了解,知道這家夥不安分,心裏一直想當仆射,他又是李承乾的嶽父,這件事又引起了房玄齡的猜疑。

  房玄齡人老成精,他已經看出來了,李泰雖然離開了長安,李承乾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也希望侯君集能夠更進一步,李世民又讓侯君集負責新的朝廷官員考核製度,這就是一個信號,侯君集的地位要上升了。

  房玄齡考慮到自己因為李泰的事情,已經令李世民不滿了,他不想再因為侯君集的事情再讓李承乾不滿。於是,他決定告老還鄉,主動讓位。

  房玄齡拿著辭呈求見了李世民,並且主動推舉了侯君集來接班。

  其實,所有的人都沒有明白李世民的心思。他作為千古一帝,可不是浪得虛名。對於房玄齡、李承乾,包括侯君集等人的心思,他都洞若觀火。

  首先,房玄齡老成持重,為人公正,李世民並沒有打算讓他離開。其次,他想提拔侯君集,讓他以自己強硬的作風,給朝堂上帶來一個新的轉變,但是又擔心侯君集有野心,他要是當上了仆射,會鼓動李承乾做出一些他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在兩儀殿,他特地安排了一出戲,假裝提議侯君集來接替房玄齡的位置,要試試侯君集的權力到底到了什麽程度。

  假如侯君集暴露了自己的野心,李世民絕不會再使用他,從此他就會被邊緣化,遠離大唐的政治中心,連帶著李承乾也會被猜疑。

  不僅如此,侯君集還會徹底地得罪了房玄齡,也會影響到房玄齡對李承乾的看法。

  侯君集的表現,令李世民十分滿意,因此,就讓侯君集進入尚書省,處於第三的位置,由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鉗製著他,又能夠發揮侯君集的作用。

  不過這些事情,李佑是不會跟李承乾和侯君集明說的,他想要的不是朝堂上的勾心鬥角,而是一心一意的建設大唐。

  李佑鄭重地對李承乾和侯君集說道:“你們就不要瞎猜了。人人都說天威難測,那是他們不了解陛下。

  作為一個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是千百年來難得一見的英明君主,堪稱千古一帝。他不僅有著博大的胸懷,還能夠明辨是非,有著勇於改正自己錯誤的勇氣。有這樣的英明的皇帝陛下,是咱們作為臣子的福氣。

  咱們所要做的,就是一心一意為大唐著想,幹好自己的事情,不去想其他的事情,就可以了。”

  李承乾和侯君集看到李佑不肯詳細說明,隻好接受了他的說法。

  不過,大家仍然很高興,侯君集受到重用,畢竟是一件好事兒。

  李佑吩咐白虎,讓他通知王寮準備酒菜,慶賀一番。

  李佑的心情非常愉快。

  隨著李泰的離開,朝廷裏的內鬥暫時就告一段落了。此時此刻的大唐,可是說是從武德元年大唐建國開始,一直到眼下的貞觀13年,朝堂上最寧靜祥和的時候了。

  也是一心一意搞好大唐建設的一個良好的開端。

  接下來,朝廷裏的大事兒又跟李佑沒關係了,他開始過自己的小日子,每天繼續到研究院上班。

  登州司馬王懷仁被李佑推薦到刑部擔任了侍中,他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抓捕那些和海盜勾結的漢奸。

  這天,王懷仁來到了齊王府。

  “王爺,根據倭奴國人提供的名單,臣組織各地州府抓獲了相關的人等一共2712人,包括各地以前抓捕的罪犯,合計4754人。現在分散在各地羈押,您看如何處置?”

  李佑說道:“你給我押解100人來長安,其餘的在原地嚴加看管。”

  “是,殿下。”王懷仁告辭離開了。

  李佑說道:“白虎,你去把魏大人請來。”

  “臣魏征,見過齊王殿下。”魏征親熱地說道。

  “免禮,魏大人請坐。”李佑笑道。

  天氣炎熱,魏征出了一身的汗,他接過了武遞過來的冰糕,邊吃邊問道:“殿下,您找臣來何事?”

  李佑說道:“勾結海盜的人你認為該如何處置?”

  魏征氣憤地說道:“這些家夥實在是該死,臣認為應該重重的處罰。”

  李佑問道:“你認為該如何量刑?”

  魏征說道:“首惡必辦,脅從也要適當的加重刑罰。”他嫉惡如仇,對這些人販子深惡痛絕。

  李佑微微地搖了搖頭。

  魏征有些不高興了,問道:“難道這些人不該從嚴處置嗎?”

  李佑問道:“《三國演義》裏的關羽是如何死的?張飛又是如何死的?都是那些叛徒賣國賊幹的。對待叛徒該如何處置?”

  魏征一看,原來自己是誤會了李佑的意思,他問道:“殿下,您認為該如何處置?”

  李佑說道:“叛徒該死,這些出賣自己同胞的漢奸的罪行,遠遠超過了那些叛徒,對他們的處置應該更加嚴厲才是!”

  魏征說道:“殿下,您的意思是按照叛國罪處置?”

  “不錯,隻要是參與了海盜行為,出賣國人的那些家夥,全部按照叛國罪處置,一個不留,還要株連其直係親屬。”李佑咬著牙說道。

  魏征有點猶豫地說道:“這可是4000多人啊,全部殺了嗎?”

  “殺,留下他們有什麽用?全部殺掉。通過這件事,警告那些為了利益出賣國家和同袍的惡人,我大唐絕沒有漢奸生存的空間,如果有人當了漢奸,即使他逃到天涯海角,也要將他們繩之以法,雖遠必誅。

  魏大人,不僅這次的漢奸要殺,為了杜絕以後大唐再產生漢奸,你起草一份關於反漢奸罪的新的法規,凡是有漢奸行為者,一律死刑,並且株連三族。”

  魏征雖然覺得有些太狠了,可是他也知道漢奸的危害有多大。他說道:“是,殿下,臣回去就辦。”

  不久以後,大唐通過了魏征新起草的“關於對漢奸罪的處置意見。”

  隨後,在全國處斬了全部的漢奸,在長安的西市,當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賈,一次性斬殺了100名漢奸,極大地震懾了那些見利忘義,不惜出賣國家利益的人。

  大唐的社會風氣進一步好轉,朝野之間都進入了弘揚正氣,欣欣向榮的良好狀態。

  李佑十分欣慰,品嚐起美食來,也覺得更加有滋味了。

  這天,蕭乾來找李佑。一見麵,他就氣呼呼地說道:“殿下,高靜明這個家夥,真是個摳門兒,氣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