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李淳風和推背圖
作者:肥皂快樂水      更新:2020-03-17 05:45      字數:2237
  吃貨唐朝最新章節

  高賀年說道:“陛下,這些士兵僅僅經過了兩天的訓練。臣可以說,隻要給臣三天時間,最笨的士兵,臣也能夠教會他們。

  這樣的話,戰場上所有士兵都能夠互救或者自救。”

  古代軍中最缺的就是醫生,士兵們受傷後很難得到及時的救治。這主要是醫生本來就少,也很少有人願意去軍中效力。

  李佑搜集了後世戰場救護的大量資料,和高賀年一起研究出了一整套簡易可行的戰場救護套路。

  將軍們都動容了,他們經曆了無數次戰陣,他們自己也多次受傷,知道能夠及時得到救護,有多麽重要。

  李世民等人對那個急救包很感興趣,高賀年拿著一個,將裏麵的物件一一介紹:止血帶、繃帶、消炎止血藥等等。

  李佑拿起繃帶說道:“父皇,最可惜的是這個抱紮用的繃帶,麻布和綢緞都不合適,棉紗布最好,可惜咱們大唐沒有棉花。

  棉花可是好東西,織布做棉衣棉被絕對是享受啊。這個棉花在高昌國有種植,應該想辦法弄過來。”

  李世民知道這件事,他說道:“聽說高昌對這個控製的很嚴,很難弄到啊。”

  李佑給侯君集使了個眼色,侯君集說道:“陛下,小小的高昌,打下來便是了。還怕沒有這個棉花嗎?”

  李佑惦記人家高昌很久了,早就暗中給侯君集等軍方將領們吹過風了。

  李世民沒有吭氣,卻有點動心了。

  他拿起那個瓷瓶,問道:“這是怎麽酒,味道怎麽這麽濃烈?”

  李佑說道:“父皇,這是酒精,用來給傷口消毒效果很好。可以有效地防止傷口感染,及大地提高傷員的存活率。

  這麽說吧,別小看這個酒精,使用後,傷員的存活率至少能夠提高7成以上。”

  冷兵器造成的傷口,比起子彈這樣的熱兵器容易感染。一來,冷兵器創口大,二來冷兵器暴露在外麵很髒。子彈經過高速飛行,溫度高,病菌少得多了。

  古代缺少有效的消毒手段,將士們受傷後,主要是靠著自身的身體素質恢複,死亡率極高。

  “太好了。這可是個好消息啊。”將軍們一陣議論。

  程咬金問道:“殿下,這個酒精能喝嗎?好濃的酒味啊。”

  將軍們都好酒,一齊望著李佑。

  李佑說道:“這個酒精不能喝。”

  “不能喝啊。”眾人一陣失望。

  李承乾笑道:“父皇,不要緊,兒臣和五弟已經給各位備下了好酒。”

  一名東宮內侍帶著幾名太監過來了,端著幾個盤子,上麵都是酒杯。一個太太監開始往杯子裏麵倒酒。

  “呀,這是什麽酒啊,太香了!”一股濃烈的酒香飄散開來。眾人議論紛紛。

  李承乾端起一杯酒,獻給李世民,說道:“父皇,您先嚐嚐。喝的時候滿一點,這酒勁兒可大了。”

  李世民端起酒杯,放在鼻子前麵聞了聞,就覺到一股衝勁兒,他慢慢地品嚐了一下,頓時感到了濃烈的辛辣,接著是一股灼熱,滿口的濃香,滿腹的溫暖。

  “好酒。”說完,他大口地喝了起來。

  將軍們都很眼饞,盯著他的大嘴。

  李世民爽完了,說道:“各位將軍,大家都嚐嚐吧。”

  “好酒,好酒啊!”將軍們一陣讚歎。

  李世民問道:“這酒和酒精有什麽區別?”

  李佑說道:“區別也不大,隻是加工工藝不同……”他給眾人科普了一陣。

  李世民讚道:“民以食為天,好啊,這吃就是有學問,我現在也發現,這什麽東西跟吃結合起來,一吃就靈啊。哈哈。”

  “哈哈哈哈。”眾人一張大笑聲。

  正好,此時那邊的飯菜做好了。

  李世民等人親口嚐了給士兵們做的飯菜,感覺不錯。

  李世民說道:“太子和李佑表現很好,有功當賞。”

  ……

  李佑在長安的事情辦完了,要離開長安了。

  陰廣浩這回死活要跟著去,可是陰弘治就這麽一根獨苗,死活也不同意,他說服不了自己兒子,隻好把他關在家裏,不讓他出門。

  張寶貴、尉遲寶琪、侯成、李端和高通死活要去,這沒有問題。

  李佑的親兵衛隊不僅包括了上次跟著去的那些老兵,尉遲恭報請李世民批準,從金吾衛中抽調了100名精銳士兵,加入了李佑的衛隊。

  李淳風這幾天一直跟著李佑,參與他幾乎所有的活動,他自從上次被李佑吭了一回,差點喪命後,對這位王爺十分忌憚,擔心他又在打什麽歪主意。

  果然,他的擔心很快就應驗了。

  齊王府。

  李佑說道:“李道長,呃,李真人,我有件事向你請教。”

  李淳風說道:“殿下,您還是叫我李道長吧。”

  “那行,李道長,咱們今天就談談你的推背圖吧。”李佑說道。

  《推背圖》是中華預言第一奇書,傳說它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推算大唐國運,下令當時兩位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風和袁天罡編寫的。

  李淳風用周易八卦進行推算,沒想到一算起來就上了癮一發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後中國兩千多年的命運,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說道:“天機不可再泄,還是回去休息吧”,因此這本預言奇書得名《推背圖》。

  《推背圖》共有六十幅圖像,每一幅圖像下麵附有讖語和“頌曰”律詩一首,預言了從唐開始一直到未來世界大同發生在中國曆史上的主要事件。

  李佑來到唐朝,為了了解李淳風,專門研究過《推背圖》,發現他推算的中國曆史大事件的變化趨勢,有一定的道理。

  當然,也有人們根據自己的願望,牽強附會的成分。

  不過,此時,李淳風並沒有這個著作問世。李佑推想,真正的《推背圖》問世,應該是在唐朝滅亡之後,才被某些人以李淳風名義編撰出來的。

  試想一下,李淳風是唐朝的臣子,他竟敢推算出唐朝何時滅亡,這不是找死嗎?

  因此,李佑來到唐朝,也僅僅是聽說了李淳風研究過《推背圖》,但是並沒有見到《推背圖》的文本。

  果然,李淳風聽了李佑的話,臉色微微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