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人家不見
作者:肥皂快樂水      更新:2020-03-17 05:45      字數:2262
  吃貨唐朝最新章節

  兩儀殿,李世民的書房。

  李世民、蕭乾、長孫無忌、高靜明、工部尚書皇甫睿和李佑正在聽取尉遲寶琪的報告。

  第一次在這樣的場合講話,盡管尉遲寶琪事先做了聯係,一開始的時候還是有些緊張,講話有點磕巴。不過隨著匯報的深入,他逐漸調整得順暢了。

  尉遲寶琪說道:“陛下,臣按照齊王殿下的指示,帶領探礦隊前往雍州縣,經過探查,已經發現那裏的金屬礦產有鐵礦、銅礦、鋅礦、金礦和銀礦。其中銅的儲量較大。”

  接下來,他匯報了當地地理、水文、交通等情況。

  報告十分詳盡,李世民等人都很滿意。

  李世民笑道:“寶琪不簡單啊,不僅詩做得好,做事也認真,報告寫的很好。尉遲恭一個大老粗,竟然培養出了這樣的兒子,哈哈。”

  尉遲寶琪做事認真,為了準備這份材料,寫了改、改了寫,可是下了功夫。這次探礦活動,他獨當一麵,在實踐中不斷學習,進步很大。

  匯報完後,李世民等人要進行討論,就讓尉遲寶琪離開了。

  尉遲寶琪剛出了承天門,就看到老爹尉遲恭等在那裏。看到他出來,尉遲恭急忙問道:“寶琪,怎麽樣,陛下怎麽說?”

  尉遲寶琪挺著胸脯說道:“父親,陛下誇讚我了。”他把李世民的原話學了。

  尉遲恭很高興,拍著尉遲寶琪的肩膀說道:“好兒子,你可是給咱們尉遲家爭光了。走,回家去,老子好好犒賞你一下。”

  尉遲寶琪看看天色,鄭重地說道:“父親,此時還未到下班時間,孩兒還要回研究院做事,請您先回去吧。”

  尉遲恭被兒子駁了麵子,卻異常高興,讚道:“好兒子,有個做事的樣子。好,老子回家等你,你去吧。”

  望著兒子遠去的背影,尉遲恭滿麵笑容,背著手溜達著。

  書房裏,李佑說道:“父皇,大唐的礦產資源極其豐富,所缺少的就是人才,兒臣建議,在雍州縣,建立一所礦業學校。首先開采銅礦,邊建礦邊學習,培養大批人才。”

  蕭乾是主管教育的,李世民問道:“蕭愛卿,你意下如何?”

  蕭乾說道:“臣讚成這樣的方式。不過,這辦學的章程如何,臣不甚了解,還請齊王殿下說清楚一些。”

  李佑說道:“銅礦建設是一項十分複雜的事情,涉及探礦、選礦、冶煉、住宿、交通各個方麵,學生們如果能夠全程參與這個過程,對於他們的學業將會有很大的提高。

  兒臣建議,首先建校,先進行兩個月的基礎知識教育。待學子們掌握了基礎知識以後,采用半工半讀的方式,上午學習,下午參加銅礦建設。

  等到這個銅礦建設完畢,這些學子們也就掌握了銅礦建設的基本流程。這批學子將作為骨幹,在全國其他地方,按照同樣的方式建校辦學,這樣就能迅速培養出一大批礦業人才。

  這些礦業人才,再學習一些其它礦種的知識,就可以進行鐵、錫、金銀等礦業建設。”

  蕭乾聽明白了,他說道:“辦學,臣讚成這個意見。隻是這學子們的官職品級如何評定?還請陛下示下。”

  蕭乾的擔心很有道理。

  學子們學成後,工作安排沒有問題,各處礦業的建設和管理都需要大批人才。

  可是,在官本位製度下,這些學子們如何評定品級,涉及到學子們的社會認同感。這個問題不解決,招生就成了問題。

  老百姓最愛問道就是,你家兒子當了礦長,那是個幾品官啊?諸如此類的問題。

  不解決這個問題,很少有人願意報名礦業學校的。

  長孫無忌說道:“還有一個問題,礦業學校的學子們學習的都是專業知識,讓他們參與科舉,肯定無法勝出。

  不參加科舉就擔任官職,這也不符合現在的官員任免條款,這又該如何解決?”

  李佑說道:“父皇,這件事兒臣已經考慮過了。兒臣建議,專業技術學校畢業的畢業生,不參與科舉考試,按照他們實際擔任的職務評定官職等級。

  專業技術學校的畢業生,實行另外一套官職體係,按照其實際擔任的官職評定技術職稱,比如說,一個采礦的技師,評定為高、中、低級技師,每個級別中又可以分為一、二、三級,對應現在的官職體係,賜其為“同”品級。

  比如說中級二等技師,賜為同正八品上,待遇與正八品上一樣,隻是叫法不同。”

  長孫無忌說道:“這倒是一個辦法,隻是這‘同字’聽起來似乎低了一些。”

  蕭乾說道:“這才正常呢,這些學子不參與科舉就能夠任職,低一點也是應該的。不然,國學的學子們一定又會鬧事了。”

  大家都同意這個意見。

  最後,李世民拍板,讓李佑牽頭,長孫無忌確定專業技術職稱的問題,蕭乾負責學校體製和招生的問題,高靜明和皇甫睿負責保障。盡快組織實施。

  半個月後,長安城和雍州兩地張貼了大唐礦業學校的招生布告,當那些科舉無望的學子們,得知不用參加科舉過獨木橋,就能夠直接當官的消息,紛紛爭搶報名。

  結果,第一批隻招收80名學生,報名的人竟然達到了1700人,最後,還是要考試錄取,絲毫不亞於科舉考試競爭的激烈程度。

  最終,李佑報請李世民批準,將招生名額擴大到了120人。隨後,礦業學校正式成立了。

  為了擴大礦業學校的影響,李佑親自擔任了第一任校長,尉遲寶琪和李端分別擔任了副校長。

  日子緊張忙碌,李佑隻好在吃上犒勞自己了。

  為了方便吃,研究院裏麵專門建起了一個食堂,中午全體人員一起就餐。

  李佑吃飯講究,又喜歡分享,這下研究院裏麵的官員們都有了口福。就這一條,就引起了其他部門官員的羨慕。

  當然,也有人不滿,心裏想彈劾,想了想後果,還是算了吧。

  這段時間,李佑過得很舒坦。平靜的日子真好,可惜不多啊。

  這天下午,李佑正在縣視察礦業學校,李世民的信使到了,召他立刻返回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