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章 人體熔爐
作者:昨日旭風      更新:2021-02-02 00:11      字數:3168
  <b></b>沐霖一路小心翼翼的保護著手中的竹簡書,是一點不敢怠慢,一路四平八穩的走著,生怕有一丁點閃失,穿過半個武當山總算是到達了住處。

  屋內龍子依然呼呼大睡沒有一點醒來的跡象,沐霖將竹簡放在桌子上,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屋子,收拾完以後,將桌子上的飯食丟到外麵,走到床前小心的把散落一旁的被子蓋在龍子身上,摸了下龍子隆起的鼓包,捧起桌子上的練體訣,準備開始通讀一遍。

  竹簡封頁刻有三個大字《練體訣》,字體是周王朝時期大陸的通行文字金文,字體主要是以形擬意,大部份字體都模仿上古時期的世間萬物而成,非常晦澀難懂,幸好沐家家學淵源,族中私塾裏麵有專門講授金文的老師,而沐霖自幼不能像其餘子弟一樣學武,自然將時間都投放在學文之上,有所成就,這樣也算是間接的解決了看不懂《練體訣》的問題。

  沐霖翻卷開整個竹簡,竹簡上工工整整的鏤刻著幾千餘字,沒有文引,開篇就是幾個晦澀文字“人之一身,右氣左血。凡揉之法,宜從身右推向於左,是取推氣入於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於右,揉令胃寬,能多納氣;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勞凡揉之法,雖曰入功,宜法天義。天地生物,漸次不驟,氣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蕩,徐徐來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為合式。設令太重,必傷皮膚,恐生瘓虜;深則傷於肌肉筋膜,恐生熱腫,不可不慎”

  沐霖看之心中大喜,情不自禁的想要將原文觀看一邊才罷休。

  “太陽之精,太陰之華,二氣交融,化生萬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無堅誌,且無恒心,是為虛負,居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內煉者,自初功始,至於成功,以至終身,勿論閑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無間斷,則仙道不難於成。其所以采咽者,蓋取陰陽精華,益我神智,俾凝滯漸消,清靈自長,萬病不生,良有大益

  ”

  通篇幾千字看下來,沐霖不由得渾身大汗淋漓,整個衣袍都被汗液侵濕。

  沐霖抬起頭活動下自己的肩膀,望向窗外,不知何時太陽已然落山,未曾想隻是簡單的通讀一遍練體訣而已,就需要耗費沐霖如此的多的時間和精力。

  練體訣通篇數千字,幾乎都是拗口晦澀的文字,尤其一部分的文字沐霖還需要多加回想才能記起它所代表的意思,這大大的增加了通讀的難度,而且上古文字重意象,也就是說比較看重所看之人的悟性,沐霖自覺悟性平平,如果換做一個悟性極佳的弟子,隻是通讀一遍就可以悟到幾分真意。

  練體訣中將人體比作一個大熔爐,可將任何靈氣和藥材都熔煉進自身,將所有能量轉化為自身的營養,從而將身體各處進行緩慢的打熬,沒有具體的止境,隻有更加完全的打熬,可以說練體訣是一門將身體開發至極致的武功,完全不需要你有任何的天賦,即便你再平凡都可以修煉。

  唯一的缺點就是這門武功越高深越浪費藥材和靈氣,同時也會因為身體開發的不得當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殘疾,還好的是隻要不急功近利的修煉,基本不會出現殘疾的問題,可以說練體訣不愧是最適合人類修煉的功法,實至名歸。

  沐霖將練體訣卷好收入書架最高處,揉了揉熟睡中的龍子,坐在床上拿起枕頭旁放著的範師隨筆,仔細的看了起來。

  沐霖看了一遍又一遍的隨筆,自然心中生出自己的感悟,沐霖將所有的感悟寫成了一首歌訣,這樣也方便沐霖自己記憶。

  “

  歌&nbp;訣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

  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搖天柱。赤龍攪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閉氣搓手熱,背摩後清氣。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低頭攀足頓。

  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

  口訣十二段,子後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疾化為塵。”

  這個歌訣主要是沐霖通過對隨筆中範師的感悟以及自身情況的對照,作出的隨性之物,也算是沐霖人生中第一本自己創造的修煉書籍。

  沐霖看了一會隨筆,將其放好,手中掐起姿勢,盤坐在床上,雙眼緊閉,開始修煉起自己的所譜寫武功心法,也算是一次大膽的嚐試。

  沐霖緊咬牙關,吸收空氣中遊蕩的靈氣於腹中,靈氣通過血液流經尾閭、夾脊、玉枕,謂之三關,屬督脈,為陽;前麵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謂之三田,屬任脈,為陰。此陰陽升降之路,自背後督脈上來,即屬子,自前麵任脈下去,即屬午,子午抽添,所謂周天火候是也。

  靈氣於尾閭關處四散開來,分流成一股股小的熱流流經夾脊下,脊骨盡頭處,其關通內腎之竅。直上至背後對內腎處,謂之夾脊雙關。又上至腦後,謂之玉枕關。三關通起一條髓路,號曰漕溪,又曰黃河,乃陽氣上升之路。

  分流後的無數靈氣於泥丸處即丹田匯聚,不停融合旋轉形成一個漩渦狀的東西,附著於丹田中心處,沐霖控製著靈氣不斷的湧向丹田,旋轉的氣旋不斷的吸納著沐霖送來的靈氣,而沐霖吸納靈氣的速度漸漸跟不上氣旋的吸納速度,氣旋吸收不到足夠的靈氣開始出現瓦解的征兆。

  沐霖神色一凜,口中用上古金文不斷的重複一篇文章“其穴在兩眉正中入內三寸之地,方圓一寸二分,虛間一穴,乃藏神之所。心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黃庭宮也,乃中丹田,方圓一寸二分,亦虛間一穴,乃藏氣之所,煉丹之鼎。直下與臍門相對過處,約有三寸六分,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萬四千裏,自心至腎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腎三寸六分,中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臍之後,腎之前,名曰偃月爐,又曰氣海。稍下一寸三分,名曰華池,又曰下丹田,方圓一寸二分,亦是虛間之穴,乃藏精之所、采藥之處。此處有兩竅,向上一竅通內腎,直下一竅通尾閭,中間乃無中生有之竅,強名曰玄關,直一之氣產生之時,玄關自開。”

  沐霖每念一遍文章身體靈氣吸納的速度就加快一分,但是金文畢竟是上古文字十分的晦澀拗口,沐霖每念一次都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這使得沐霖不能更好的控製氣旋的旋轉,如果長時間這樣不用氣旋靈氣不足潰散,就會先因為沒法維持形狀而消失,沐霖一時間陷入了兩難之間。

  正在沐霖苦苦掙紮之際,突然一道好似穿透遠古洪荒,空靈無比的聲音響徹沐霖心海之中“小子敞開心扉,聽我念”

  “其穴在兩眉正中入內三寸之地,方圓一寸二分,虛間一穴,乃藏神之所。心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黃庭宮也,乃中丹田,方圓一寸二分,亦虛間一穴,乃藏氣之所,煉丹之鼎。直下與臍門相對過處,約有三寸六分,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萬四千裏,自心至腎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腎三寸六分,中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臍之後,腎之前,名曰偃月爐,又曰氣海。稍下一寸三分,名曰華池,又曰下丹田,方圓一寸二分,亦是虛間之穴,乃藏精之所、采藥之處。此處有兩竅,向上一竅通內腎,直下一竅通尾閭,中間乃無中生有之竅,強名曰玄關,直一之氣產生之時,玄關自開。

  心若冰清,天塌不驚。萬變猶定,神怡氣靜。忘我守一,六根大定。戒點養氣,無私無為。&nbp;&nbp;&nbp;上下相顧,神色相依。蓄意玄關,降伏思慮。內外無物,若濁冰清。塵垢不沾,俗相不染。虛空甯宓,渾然無物。無有相生,難易相成。份與物忘,同乎渾涅。天地無涯,萬物齊一。飛花落葉,虛懷若穀。千般煩憂,才下心頭。即展眉頭,靈台清幽。心無罣礙,意無所執。解心釋神,莫然無魂。靈淨歸一,氣協魄消。水流心不驚,雲在意俱遲。一心不贅物,古今自逍遙。冰寒千古,萬物尤靜;心怡氣靜,忘我獨神;心神合一,氣宜相隨;相間若餘,萬變不驚;無癡無嗔,無欲無求;無舍無棄,無為無我。”

  沐霖隨著那道聲音不斷重複著口訣,一遍一遍最終在沐霖重複的第七遍,丹田處的氣旋終於吸納足的靈氣,安靜了下來,沐霖同時也結束了這次危險至極的打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