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的敢殺
作者:最愛吃咖喱      更新:2021-03-19 05:12      字數:5369
  “那就下一個。”薑寧懶得客套,教給林重的那點本事對於他自己來說隻能算是皮毛,但是這些所謂的皮毛,也都是在薑寧進入星極境之後才慢慢領悟完全的,對於一個幻境世界之中的高手而言,足夠他終身受用了。若是能夠完全領悟,超脫出這一方幻境世界也未嚐沒有可能。該給林重的,他已經絲毫沒有保留的教給了他,更多的,就算是他願意教,以對方現在的境界,也未必能夠領悟得了了。

  接下來的過程就十分的簡單了,其餘三人雖然也是超一流高手,但是比起李木和林重來說還是有一點差距的。

  加上他們所使用的兵器也不是薑寧擅長的長劍,故而指點的過程十分簡單,沒有用多久就結束了,但是那三個人結束之後看向薑寧的目光也開始變得十分尊敬了起來。

  原本在李木挑戰失敗的時候他們幾個還覺得要是一擁而上的話還是能夠殺死薑寧的,但是切切實實地交過手之後,才知道這個人簡直深不可測,若不是李木和林重零時決定要讓這個家夥指點他們,而不是直接上去對對方展開刺殺,很可能現在的他們幾個已經是地上的屍體了。

  請教隻是選擇,但是卻無意中救了他們的命,並且給了他們一段大大的機緣。

  對於每一個世界之中的那些在某一方麵走在了所有人前麵的人來說,他們最希望擁有的,就是一個能夠指點他們前進的師傅。

  可是走到了他們這個地步,接下來的每一步都需要他們自己去嚐試,去琢磨,根本沒有人可以幫得上忙。

  所以,那些江湖之上成名已久的高手之間相互約戰,為的其實是從實力相當的對手身上汲取到一些不一樣的養分。

  那李木選擇借著刺殺的機會與一眾高手一個個地挑戰,卻沒有一個人反對他的要求,就是因為他們在自己的兵器的修煉方麵都已經沒有了可以指導自己的師傅,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互之間的切磋,對於他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十分有益的。尤其在當下,他們有著共同的目的,彼此之間又沒有深仇大恨,切磋之間鐵定不會下死手,所以大家就都欣然接受了。

  結束之後,大家便分道揚鑣,各回各家,隻不過那小秦和李木,卻是湊在一起,嘀咕了半天,最後兩個人並肩而行,朝著同一個方向離去了。

  “好嘛!”薑寧望著兩個人離去的背影,一邊搖頭一邊笑道:“天下有情人盡是在我麵前晃悠了,欺負本劍仙見不到鵲兒不是?”

  獨自一人處在異地的人,最是容易觸景生情,身邊的人若是不在,碰到了相似的場景,難免會覺得自己十分的孤單。

  薑寧如今的心性更加的沉穩了,但是曆盡歲月之後,心中對於那幾個人的思念卻反而像是醇厚的美酒一般,愈發留香。

  “好啦!”薑寧搖了搖頭,卻依舊站在原地,人們常說莫戀逝水,但是美好的回憶就像是慢性劇毒一般,快樂的時候有多快樂,痛苦的時候就會有多痛苦。

  薑寧覺得,自己正因為和鵲兒在一起經過了太多快樂的時光,以至於到了當下,在見不到那個女子的時候,一旦觸景生情,就會覺得特別的難過,心裏就像是絞著的一般疼痛難忍。

  隻不過,時間讓他學會了微笑,就算是眼下這般,他也隻是靜靜地凝望著遠處的那一男一女,靜靜地笑著,隻不過那眉梢眼角,盡是些苦澀的弧度。

  好在薑寧也清楚,人終歸需要活在當下,再多的快樂也是過去,再多的苦悶也無法解決問題,所以,隻有埋頭走下去,把眼前的每一個今日過好,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轉過身去,薑寧化作了一縷青煙,消散在了山穀之中,沒有過多久,他就重新回到了天牢之中。

  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

  不管在什麽時候,一個王朝的礦脈都是屬於官方所有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即便是普通的平頭老百姓發現了一個新的沒有被挖掘過的礦脈,都需要上報官府,最後與工部完成對接。

  對於這些知法知理的官員來說,若是知法犯法,有礦不上報工部,而是私自采掘,那就是天大的罪過。

  原本田康邦和田羽芳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隻是為了挖掘出那所謂的赤色鎏金,讓那些超一流高手們為他所用,替他殺死尚且在天牢之中的李彥西,卻沒能夠想到,正是因為加大了采掘的力度,而且是請的那些江湖人來做的,並不能夠像是對付那些小人物一般說滅口就滅口,所以,赤色鎏金的確是取出來了,但是他田羽芳私自擁有一座黑礦礦脈的消息也跟著從那些嘴巴不牢靠的江湖人口中傳了出去。

  這一傳十十傳百,沒過多久,消息就傳遞到了皇帝陛下的耳朵裏。

  雖然作為言路頭子的田康邦為此不再裝病,親自上朝,在朝堂之上為自己的弟弟辯護,稱事情乃是子虛烏有,否則的話自己第一個就會知道,但是皇帝陛下終歸還是起了疑心,當場就說,既然是空穴來風,自然要為朝廷重臣洗涮冤屈,還給他一個清清白白的名聲,故而特意派出了工部侍郎李達康作為涼州巡撫,執聖上諭旨前往涼州去查詢事情的真相。

  皇帝的原話是,若是事情乃是子虛烏有,那麽自然要還朝廷重臣一個青天白日,可若是真有此事,那麽天牢之中,也將會有他田羽芳的一席之地。

  李達康這人,原本就與李彥西乃是同鄉好友,李彥西事發之後,朝廷的官員一個個噤若寒蟬,根本就沒有人為李彥西說半句好話,皆言此子深藏不露,他們這些年沒有看清他的真麵目。

  隻有李達康這個同鄉,同窗兼同年進士,竟是在朝堂之上據理力爭,說可以拿自己頭頂的那個官帽子擔保,李彥西就算是真的出軌在外麵有女人,也絕對做不出來這等殺妻之事。

  隻是這些話,當場就被皇帝陛下給否決掉了。

  倒不是因為皇帝覺得他說的話不可信,隻是能夠說出以自己的官帽子做擔保的這種話來,本來就是對王朝官職以及皇帝本人的一種不看重,這種行為,多多少少還是讓皇帝的心中有些不舒服的,他當然不會提倡,否則以後若是有了什麽冤假錯案,或者某個官員對於某個案件的處置方式有些不滿,就站出來拿自己頭頂的那一定烏紗帽做擔保,王朝豈不是要亂掉,所以,這樣的事情,皇帝陛下是絕對不會支持的。

  隻是,他心裏更加清楚的是,錦上添花人人都會做,但是雪中送炭的人卻是少之又少,這樣的人,如若不是十分的有眼光有智慧,那就說明他是一個有擔當有原則,有信念的人。

  李達康當然是一個聰明人,否則他也不可能出現在如今的朝堂之上,隻是當他站在這個朝堂之上,身邊站著的全部都是和他一樣聰明的人的時候,他就算不得什麽聰明人了。

  聖德皇帝自然能夠看出來,他之所以會做出這種事情,並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而是他心中的信念,他對於李彥西這個人的認知告訴他,那個人絕對不是李彥西殺的,因為心中又這麽一個信念,所以他就站出來了。

  李達康從來都是一個剛正不阿的人,相比於內心雖有理念,但是尚且還懂得一些變通的李彥西來說,他的性格要更加剛正一些,對於那些原本稍微可以變通一下的事情都不願意通融,對於好友清名被汙這種事情,那是更加不會坐視不理了。

  所以,當皇帝陛下要他拿著聖旨去涼州處理貪瀆案的時候,他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

  別人不清楚李彥西,他李達康是清楚的,因為就在李彥西出事兒的那一日,他還曾與李彥西在京城的酒樓之中喝了一些酒,兩人之間談論的事情,碰巧就是那涼州刺史田羽芳在堤壩垮塌事件之中的責任,李彥西當日還曾與他說,自己已經上書,奏明了災害發生的時候,死亡的人數,還有涼州旱災真的救濟糧食的發放情況以及災民的慘狀。隻是不知道為什麽,當天晚上李彥西的妻子就在與他爭吵過後自縊而亡,再之後,就又出了一個李彥西預謀殺妻的版本,而那個所謂的彈劾涼州刺史田羽芳的折子到了現在都沒有送到皇帝陛下的手上,皇帝更是從頭到尾都沒有在朝堂之上提起這件事情。

  李達康雖然並不清楚田康邦和田羽芳乃至於宰相李運。之間的關係,但是,出於一種為官多年的本能的直覺,他覺得,李彥西蒙冤獲罪的這件事情與那個田羽芳絕對脫不了幹係。

  否則為什麽偏巧李彥西要彈劾田羽芳的時候,他自己就出了這麽一檔子事兒,而與此同時,他的折子在後麵也沒能夠遞送到皇帝的手裏呢?

  就算李彥西真的是有罪的,但是他的折子總需也是無罪的,便是呈上去給皇帝陛下看一看原也無妨,若是沒關係的話,也不會有人會專門注意到要把他的折子給按下去吧?

  既然如此,而現實又是李彥西的折子還真巧就被按下去了,那就說明,第一個拿到李彥西折子的人,也就是左都禦史田康邦,與這個田羽芳之間有著勾連。

  之前,李達康對於這一點還隻不過處於一種自己簡單的判斷而已,並不能夠完全證實,算是處在一種懷疑了別人卻沒有證據的階段,但是當他今日一反常態,所有的病似乎都好了過來,專程來到朝堂之上為田羽芳說話的時候,在李達康的眼裏,怎麽看,都怎麽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不單單是他,整個朝廷上下隻要稍稍有心的人就能夠意識到, 這個田康邦今日有些反常,而他如此反常地護著那個八竿子也打不著的涼州刺史田羽芳,其中必定有著什麽他們不知道的內情。

  隻是,田康邦當然知道自己今日的行為有些欲蓋彌彰,但是他已經沒有什麽別的辦法了,若是不上朝在皇帝麵前為自己的弟弟說幾句話的話,若是真的讓那李達康查出來一些什麽,到時候不單單是田羽芳,就連他田康邦自己都有些脫不了幹係。

  要知道,這些年來田羽芳送來京城的財物,一半送到了宰相李運的手裏,剩下的那一半,可都是孝敬了自己這個親愛的哥哥,更不要說,當初借助赤色鎏金招攬超一流高手,讓他們殺死李彥西的決定也是自己給出的餿主意,如今卻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沒能夠殺掉李彥西不說,連田羽芳擁有的那一座秘密的紫金礦脈的消息都走漏了出來。

  王朝不能容忍土地兼並,更不能容忍私自挖掘礦脈。

  私自挖掘礦脈性質惡劣,一來是相當於直接偷走了王朝的資源和錢財,二來,工部安排之下的挖掘工作是井井有條按部就班的進行著的,是有著自己的章程和規範的,即便是這樣,每年參加采礦的礦民都會死傷好些個,這種沒有經過朝廷認可就私自進行挖掘的礦脈,因為沒有嚴格的章程限製,參加挖掘的人和主事的人都不夠專業,很容易就會破壞周遭的地脈和水脈,對於農耕環境以及進一步的資源采掘都會造成極大的威脅,這些威脅,不論是那一種,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處理和恢複,而且一旦采掘不慎,死亡的人數一般來說會比工部的采掘隊伍的死傷多上很多,值此最需要青壯力的王朝盛世,勞動力的死亡是不被皇帝所喜歡的,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說,私自采礦都有著很多的弊端和不可取之處。

  但是,這種事情之所以還是會發生,就是因為一個礦脈能夠帶給一個人的財富和力量是相當的大的,就算是有人明知道會麵臨天災人禍的危險和被王朝發現的危險這兩重生理和心理上的威脅,但是,隻是為了那一點的利益,就足夠他們鋌而走險,因為礦脈能夠帶給一個人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那些錢幾乎多的讓他這輩子都花不完,這些,對於愛好廣泛,喜歡玩和享受的田羽芳來說,自然是一樣也不能少,都需要用大把大把的金錢來支撐,所以,他根本就沒有放棄的理由。

  事實上,在王朝初期的時候,為了避免官員因為俸祿不夠而不得已做了貪官的事情再次發生,王朝決定發放一部分的養廉銀子,顧名思義,就是在基礎工資的情況之下再多發一部分的銀子給王朝的官員使用,這些銀子就算是額外的俸祿,而發這些銀子的目的,就是字麵上的意思,為了幫助官員們培養一個清廉為官的作風!

  有了多餘的銀錢,他們的基本生活能夠得到保障,而且還可以用這一部分銀子進行一些小小的享受。

  人都是有惰性的,一旦心中的欲望得到了滿足,就會止步不前,若是一個官員憑借著朝廷發放的俸祿就可以活的十分的滋潤,那他又有什麽必要去冒著風險昧著良心去貪汙受賄呢?

  這個養廉銀子的措施一旦施展開來,朝廷之上的舞弊貪瀆之風立刻就肅清了不少,在當時也確確實實起到了十分明顯的效果,但是時間一長,到了幾十年過後的當下,就又有些不太起作用了。

  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過上了好日子,人當然會興奮一段時間,但是等他適應了這所謂的好日子之後,他的眼光就會落在更加好的日子之上。

  他們就會開始想,自己是不是可以過得更好。

  所以,貪汙,受賄乃至於賣官鬻爵的事情,又死灰複燃,在幾十年的時間之中一點一點地重新回到了王朝的廟堂之上。

  而那養廉銀子的發放原本就加大了國庫的負擔,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貪瀆之風再次興盛,土地兼並日益嚴重,對於王朝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聖德皇帝並沒有撤掉養廉銀子的打算,畢竟給出去的好處若是真的收回來的話,那將會造成極大的動蕩,人們都是這樣,你額外給我的東西,若是時間長了,我就會把它當做理所當然,若是有一天你不給了,我就會恨你恨到骨髓之中。即便是皇帝,想要把整個王朝上下所有官員的養廉銀子再給收回來,即將要麵對的壓力,那便是他這個天子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承受的了的。

  養廉銀子不能收,那麽想要解決問題,就隻有清本溯源。

  而眼下阻礙王朝繼續發展下去的根由,最大的問題依舊在土地兼並這一項之上。

  土地兼並的越多,國庫的糧食就越少,經濟壓力就會越大,財政上的壓力大了,就隻要通過增加賦稅來解決,而農民的土地本來就變少了,還要增加賦稅,百姓和官府之間的矛盾就會越來越計劃,若是真的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出現叛亂也是情有可原的。

  這一朝之所以會出現,本就是因為上一朝土地兼並的問題使得百姓和官府之間的矛盾激化,才有了後來的起義以及如今的天運盛世,聖德皇帝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走上一朝的老路,所以,這一次,他賜尚方寶劍,直接給了李達康事急從權,先斬後奏的權利。

  他清楚,這個家夥是真的敢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