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倪(1)
作者:桃籽兒      更新:2021-01-27 19:24      字數:3779
  次日沈西泠醒來的時候, 齊嬰早已上朝去了。

  她在自己的房裏醒來,起身的時候門外的水佩和風裳聽見了動靜,便雙雙進來伺候她梳洗。

  沈西泠沒想到自己昨夜竟睡得那麽死, 連怎麽回的握瑜院都不曉得, 難免有些汗顏, 又同水佩和風裳問及此事。

  兩個丫頭聽言都是捂著嘴笑, 風裳一邊笑一邊答:“還能是怎麽回來的呀?自然是公子抱小姐回來的。”

  沈西泠一聽, 一張漂亮的小臉兒紅了個透。

  他抱她回來……

  ……她竟然睡得那樣沉, 一丁點兒感覺都沒有。

  沈西泠臉頰嫣紅,一邊悄悄埋怨自己,一邊又暗暗替自己開脫, 心想許是待在他身邊讓她太過安心了罷——他怎麽都不叫她呢?

  才不都是她的錯呢。

  這日秋高氣爽、天闊雲淡,沈西泠用過早膳後有些犯了懶,也興許是害了秋乏,便難得打算歇息一天, 不出門去看她的生意了。

  她今日也確實沒有心思幹別的, 昨夜同那人在一處時的光景總是在她心上盤桓, 他的言語舉止都在她眼前揮之不去,令她時而歡喜甜蜜, 時而又莫名有些忐忑憂思, 心裏便再也裝不下別的事了。

  她原打算今日好生歇一天,去忘室挑兩本書充門麵,以掩飾她偷偷想心思的實情, 從而免去被水佩她們幾個笑話的窘況, 哪料人還沒摸到忘室的門, 便聽子君說六子帶宋浩堂登了風荷苑的門。

  這是樁挺少見的事兒。

  說起來這宋浩堂也算是有造化的, 三年前不過在布莊中打理布匹染色之事, 後來卻因為白疊子織造而受到沈西泠的倚重。沈西泠覺得他為人忠厚,早年間走南闖北又見識頗豐,這幾年便尤其抬舉他,從田莊購置到分號開設,許多事都請他出謀劃策,如今倒比盧掌櫃更有臉麵。

  他是個辦事得力的人,鮮少會登風荷苑的門,如今他來了,想必是出了什麽事。

  沈西泠一得了信兒,秋乏立時褪了個幹淨,當即讓子君把人請至正堂。

  收拾停當到了正堂,沈西泠見宋浩堂眉頭緊鎖,心頭自然一凜,落座後便問:“宋先生親至,可是生意上出了什麽麻煩?”

  宋浩堂向沈西泠問過好,連婢女們給他上的茶都顧不上用,隻頗有些沉重之色地對沈西泠拱了拱手,道:“冒昧登門打擾,還請小姐莫怪——確乎有一樁麻煩事……”

  宋浩堂說的這樁麻煩事,拆解起來倒有些說頭。

  幾年前推出去的那一批白疊子織物質地細膩而價錢低廉,引得百姓追捧,在建康城中引發了一波熱潮,小布莊也因此得利,從半死不活的邊緣被撈了起來。後來沈西泠趁著勢頭未歇,接連開了幾家分號,如今已經很成氣候。

  隻是白疊子織物雖是個新鮮玩意兒,但商人本性逐利,在她挑頭以後便陸續有其他布莊跟風,競爭在所難免。

  沈西泠對此倒並沒有什麽意外,生意之事原本如此,她無意也無法壟斷這門買賣,錢總要大家一起賺,理所當然。但其他商人想立刻從這門生意裏分一杯羹也並不那麽容易,隻因白疊子的種植那時尚未在江左鋪開,原料的來源本身有限,這便成了他人入門的一道門檻。

  沈西泠據此想出了另一個生財之道。

  田先生在閩廣一帶的田莊甚是廣大,白疊子種了許許多多,單沈西泠那幾家布莊本就吞吃不下。她於是幹脆將他冗餘積壓的白疊子盡數買入,又轉賣給建康城中其他的布莊掌櫃們,另還請孟鶯鶯將白疊子織物的織法教給他們,條件是從他們的利潤中抽兩成作為報酬。

  這便是個長期的買賣了,而且省時省心,她算得很精明。

  不過這樣的買賣不是誰都願意做的。

  那些零散的小布莊,自己沒有門路找到能夠供給白疊子的田莊,是以泰半願意同沈西泠合作,但那些自己門路甚廣的大布莊,自然不願意平白讓利給他人,於是就不買沈西泠的賬。

  這事兒當然合理,沈西泠也不強求,最近一年隻顧自收攏著小布莊的生意,聚少成多,亦是很可觀的一筆進項,且如今她置辦了自己的田莊,白疊子的價錢比從田先生那裏進的還要低,這筆生意就更有利可圖。

  隻是這其中另有一個麻煩。

  沈西泠和她照顧下的那些小布莊,買入的白疊子要麽來源於田先生、要麽來源於沈西泠自己的田莊,自然價格便宜,最後做成的織物成本也低;那些不肯與沈西泠合作的大布莊雖然能買到白疊子,但這幾年這織物的行情一路看漲,各地的田莊也不是傻的,自然知道有利可圖,於是紛紛抬高了白疊子的價格,這就導致沈西泠這頭兒的織物比其他家都更加便宜,而且細算起來還便宜了不少。

  這於沈西泠來說當然是好事,可是於那些大布莊而言卻是壞事。

  大布莊的掌櫃們一看自家的織物價高而利薄、賣出去的又少,怎麽會甘心?於是便將這事兒捅到了織造行會,狀告沈西泠他們布莊賤價售賣、擾亂白疊子織物的買賣秩序。

  這當然是無稽之談。

  商人逐利,為了賺取利潤本來就是要無所不用其極,沈西泠搶占了先機,比旁人先行一步,自然得利。那些大布莊如今這樣辦事,無非是出於眼紅,自己上不去便要絞盡腦汁把別人拽下來罷了。

  所謂行會,說起來也是近幾十年才興起的新鮮玩意兒,乃是當今天下商道興盛所應運而生的產物,旨在調解同行之紛爭、肅清行業之風氣、護佑行業之利益。

  說起來好聽,實則有人的地界卻都難免勾心鬥角藏汙納垢。江左的各個行會,亦為行業中的大莊所操縱,他們不過是換了個頭臉與人爭利罷了。這織造行會聽了那些大布莊的一麵之詞,又為了討自己背後大莊的高興,便勒令沈西泠和她蔭蔽下的小布莊提價,很是蠻橫無理。

  沈西泠雖然性子好,又一向與人為善,但在商言商,她也不是軟柿子,怎麽可能別人說什麽她就照辦什麽?世上總有天道公理,她正正經經做買賣辦生意,大家各憑本事就是了,讓她提價讓利,那是萬萬不能的。

  哪成想,這織造行會辦起事來竟是極為出格,今日宋浩堂之所以突然登門,便是因為有一個投靠了沈西泠的小布莊今日被一夥人打砸了,整個鋪子如今亂成一鍋粥,掌櫃的現在就坐在大街上哭嚎,一門心思要上吊。

  沈西泠一聽這消息便眉頭緊鎖,當先問:“他們是單砸了鋪子,還是也傷了人?”

  宋浩堂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答:“這次是隻砸了鋪子,但據說也撂下了話兒,說若是再學不會規矩,下回便沒這麽容易了。”

  沈西泠聽說那掌櫃的人沒事兒後略鬆了一口氣,隨後依然麵色一沉。

  她確乎同小時候不一樣了,那時文文靜靜柔柔弱弱的,即便受了欺負也隱忍克製,如今卻有了脾氣。且她大約是因為在齊嬰身邊待得久了,不自覺便與他越發相像起來,此時臉色一沉,隱隱便讓一旁的人感到了些許壓力。

  眾人都不敢做聲,沈西泠顧自沉默了一會兒,旋即起身往門外走去,說:“走吧,先過去看看。”

  被砸的小布莊在秦淮右岸,掌櫃的姓馮。

  沈西泠小時候未免受人輕視,多半將談生意的場麵讓六子代為周旋,後來她長大了,便漸漸開始親力親為。這位馮掌櫃她曾有過一麵之緣,是最初兩方開始接觸的時候見過的,後來等談妥了,具體的事宜便是宋浩堂在操持,她於是再沒見過他了。

  哪成想如今這第二麵倒見得轟轟烈烈:這位馮掌櫃身長七尺,年紀也逾不惑,眼下卻像個垂髫稚子一般坐在鋪子門口嚎啕大哭,引得建康城大街上來來往往的眾人頻頻側目、議論紛紛。

  沈西泠的馬車停在他的布莊前,當先掀開車窗往外瞧了一眼,見他那布莊給人砸得全不能看了,不單布匹被撕被汙散落得到處都是,便是鋪子裏的木架都沒能免遭毒手,給人砸得稀爛,滿地狼藉。

  沈西泠雖然從商不過三年,卻已經懂得此道的艱辛。為商不易,尤其是生意不大的小掌櫃們,總是更加艱辛。沈西泠對她自己的生意傾注了數不盡的心血,若今天是她的布莊被人砸成這樣,她定也心痛如絞,推己及人,她自然便能懂得馮掌櫃此時的難受。

  她一刻也坐不住,連忙在水佩的攙扶下走下馬車,宋浩堂和六子已從另一輛馬車上下來,此時已將馮掌櫃從地上扶了起來。

  沈西泠見他哭得滿臉是淚,臉上還掛了彩,一時心裏更是不好受,隻能勸他先進去坐著緩緩。

  隻是馮掌櫃那時大約已經有些脫力耳鳴,對沈西泠當時的勸慰毫無反應,沈西泠一看這情形,也曉得眼下多說無益,同宋浩堂和六子使了個眼色,兩人便明白了她的意思,遂一左一右扶著馮掌櫃將他帶進了房間,沈西泠隨後也進了去,水佩和風裳在她身後關上了布莊的門。

  馮掌櫃緩了好一陣才算是恢複了神誌。

  他一睜開眼,當先瞧見鋪子裏一地的破敗,一抬頭後看見眼前的人是沈西泠,於是又是一陣嗚嗚的哭,一邊哭一邊斷斷續續地同沈西泠說:“方小姐……方小姐,你可得給我做主啊……”

  他情緒激動,又悲聲難抑,沈西泠怕他出什麽事,趕緊讓水佩和風裳給他倒水喝,六子機靈,瞧出眼下他恐怕喝不進水,索性把茶杯接過,半是軟半是硬地給馮掌櫃把水灌進去,勉強讓他平靜了些許。

  沈西泠見他安靜了下來,便也緩聲寬慰道:“馮掌櫃請放心,我當初既與各位達成約定,遇事便也絕不會躲避。行會行事如此蠻橫,與山野盜匪何異?建康城乃天子腳下,自然有禮法綱紀,馮掌櫃莫要驚慌,此事我們占理,定然能討回一個公道。”

  她話音剛落,那方才剛平靜下來的馮掌櫃便又激動起來,連連搖頭,望著沈西泠說:“天子腳下?禮法綱紀?討回公道?”

  他一連三問,隨後慘笑一聲,問沈西泠道:“方小姐可知織造行會背後是何人主事?”

  沈西泠從商三載,雖尚且不曾同行會打過什麽交道,卻早已聽說過他們的名聲,此時聽得馮掌櫃發問,她沉默了片刻,答:“是傅家的旁支,傅宏。”

  ※※※※※※※※※※※※※※※※※※※※

  沈文文,典型的老公在和不在兩個樣

  老公在:我是柔弱小貓貓

  老公不在:扛事賺錢一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