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歸(1)
作者:桃籽兒      更新:2021-01-27 19:24      字數:3779
  齊嬰在南歸的途中收到了長兄的來信。

  說來也巧, 齊雲找人給他送信的時候他已經動身南歸,那時顧居寒雖仍未退兵,但去勢已成定數。

  齊嬰原本打算等魏軍退了再折返建康, 但韓守鄴聽說蔣勇被殺後反應極大, 這消息比預計的傳得更快。齊嬰知道這位世伯性情暴烈、壓不住事, 仔細斟酌後, 覺得還是應當親自同韓守鄴交代此事, 以防他再鬧出什麽亂子, 遂讓徐崢寧留在石城以觀後續,自己則提前動身南歸。

  結果在南歸途中卻碰上齊雲派來的家奴,收到了長兄的信。

  這一日是二月廿六。

  那天天有小雨, 雖說春雨貴如油,但行路遇雨終歸有些不便,何況白日裏便烏雲壓頂。送信來的家奴一身蓑衣,盡管遞信的時候很是小心, 可還是讓信箋沾染了些許水汽。

  信是青竹親手接過並送進馬車內的。他知道自家公子與齊大公子之間經常通信, 因為大公子一向喜歡操心, 來信要麽是關照二公子注意身體,要麽就是同他說家中的近況, 一般並無什麽緊要。

  隻是這回似乎有些不同, 青竹眼睜睜瞧見公子展信一目十行讀完了信後,原本平靜的臉色陡然便沉了下來,甚至眼中還劃過了一絲憂慮。

  青竹極少在齊嬰臉上看到這樣的神情, 尤其是近些年, 眼下瞧見難免心中惴惴, 沉默了一會兒試探著問:“公子……府上可是出了什麽事?”

  他見齊嬰眉頭緊鎖起來, 臉上的線條顯得冷清又嚴厲, 並不答他的話,隻對他說:“去告訴白鬆,加緊回建康。”

  抵達建康時已是亥時過半,彼時城門已關,守城的士兵一開始沒認出這是左相府齊二公子的馬車,沒有放行,後來是白鬆掏了樞密院的令牌才得以進城。

  近日陰雨,自石城向南一路泥濘,進了建康地界也是一般模樣,夜雨淒清,春寒料峭。

  城中路上已幾無百姓,白鬆揚鞭策馬,將車駕得極快,一路回了齊府。

  本家的門房大半夜聽人叫門,很是不耐煩,睡眼惺忪地出來察看,卻見叫門的是二公子身邊的童子青竹,一下兒瞌睡醒了大半,揉眼的功夫,卻見二公子已經踏進門來,匆匆進了府。

  齊嬰徑直去找了齊雲。

  那時時辰已晚,府上的人都已入睡,齊雲也已經歇下了,卻聽下人進來傳,說二公子回了,正等在門外請他出去。

  齊雲本來還將信將疑,披衣出得房門一看,竟果真見到敬臣站在廊下,一副風塵仆仆的模樣,外衣上還沾著夜雨。

  齊雲十分驚訝,一邊係著外披的衣帶一邊問道:“敬臣?你回來了?之前不是說得後日才回麽?”

  齊嬰同長兄打過招呼,語速頗快地答:“嗯,有些公務要辦,提前回了。”

  齊雲應了一聲、點了點頭,剛係好了衣帶,又聽齊嬰道:“我路上收到了兄長的信,說文文出了事——她如今人在哪兒?”

  齊雲聽言一愣,卻沒想到二弟這麽急火火大半夜把他叫起來,竟是為了問那方家小姐的事。

  他去信時已經將事情大致同他說了,說方家小姐同瑤兒起了爭執,後來兩人鬧騰起來,被祖母逐出了府。齊雲其實對此事並不上心,對這樁官司的了解也都來源於他夫人的轉述,對於事情的細節知道得並不清楚,是以信中並未提起趙瑤作弊之事,也沒有提起齊嬰的那件外衣,自然更不知道那方家小姐被逐出去以後又去了哪裏。

  齊雲知道的不多,可眼下心中想的卻不少,譬如他本來對自己夫人的揣測存疑,可如今見二弟這副眉頭緊鎖的模樣,不禁也對他和方家小姐之間起了疑心。

  齊雲有心探問兩句,但看齊嬰神色,曉得眼下並非好時機,遂隻是答:“此事我知道的也不多,已盡在信中同你說了。她前日下午便出了府,去了哪裏我也不曉得。”

  他如此一答,便見齊嬰的眉頭皺得更緊了些,沉默了一會兒,問:“母親當時可有什麽反應?”

  齊雲聞言歎息一聲,答:“我那天在官署上職,沒在現場聽著,據你嫂嫂說,母親是立意要護著方家小姐的,隻是祖母脾氣剛強,連母親也一並訓斥了,她便沒能將人護住。”

  齊嬰點了點頭,眉頭卻未解,齊雲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你剛回來,今夜還是先回去歇下吧。方家小姐雖出了府,但聽說祖母讓人給了她一筆銀兩,想來也不至於出什麽事。若你還放心不下,等明日天亮了再去找母親問問也就是了。”

  齊嬰看了齊雲一眼,又偏過頭看了看簷外的夜雨,回過頭說:“好,兄長歇息吧,我先走了。”

  他雖答了一聲“好”,但神情間卻不像個要回房歇息的模樣,齊雲對自家弟弟了解甚深,自然瞧出端倪,見狀連忙將人攔住,道:“你要做什麽?這麽晚了你還得出去找人不成?”

  齊嬰沉默不語,惹得齊雲著急起來,拉了他一下,說:“這大晚上的你怎麽找?建康城這麽大又上哪兒找去?要找也是明天找,就差這一晚?”

  齊雲當時雖然說是這麽說,其實心裏還藏了半句話。他們祖母那個脾性,做事一向喜歡做絕,方家小姐如今興許都不在建康了,隻是他那時沒敢和齊嬰說他的這番猜測,怕弟弟一聽更加上火。

  齊嬰那時其實已經很疲憊,畢竟在石城的每一日他都過得甚是辛勞,這幾日又都在路上顛簸,眼下已經是身心俱疲。他也知道齊雲說得在理,隻是他想起沈西泠,那樣細弱敏感的小姑娘如今卻被祖母逐出了府門,無依無靠的能去哪裏?她又生得漂亮,萬一……

  他放心不下。

  齊嬰沉默了一會兒,心中已有決斷,側頭對齊雲說:“無妨,我還是再去看看。”

  齊雲見齊嬰話音一落便轉身匆匆走進夜雨裏,他連攔一下都來不及,一時心中百味雜陳,不由得想:瞧這個架勢,莫非敬臣當真……

  齊雲驚疑不定地在原地站了半晌,隨後歎了一口氣,轉身進了屋。

  齊嬰讓白鬆從府上帶了些人,分頭去建康城中的客棧尋找,他也親自去了幾處問過店家,都沒有尋到沈西泠的蹤跡。

  後來他想了想,去了她父母生前居住的那個小院。

  這個院子齊嬰不是頭回來,上次來的時候他幫沈西泠安葬了她的父親,還讓人替她整理了彼時已是一片狼藉的屋子。那時候他以為自己往後再不會踏足此地,卻沒想到區區不到三月之後,他便又來了。

  那院子無人打理,如今已顯出衰敗之相,院內生出雜草,沈相生前種的竹子則歪倒一片,看樣子已經不能成活。

  齊嬰冒雨前來,進屋後看了一圈,見屋中的器具皆積了一層灰土,已經很久沒有住過人了。

  沈西泠也不在這裏。

  青竹一直跟在齊嬰身後,此刻見他神情憂慮,兼而還有些疲憊和煩躁,便斟酌著勸道:“公子……要不咱們先回吧?那頭兒有白鬆帶著人找呢,說不準明兒一早便有信兒了……公子連月勞累,還是先回去歇著吧。”

  齊嬰未答,長身站在屋簷下,聽聞夜雨聲聲,又見屋中陳設,意識到這是她年幼時的居處,她就在此地長大,心中一時有些難以名狀的感觸。再一抬頭,又見屋外荒竹之畔立著兩座孤墳,正是她已故的雙親。

  她父親生前曾那樣鄭重地將她托付給自己,如今他卻將人家的小姑娘弄丟了,興許,還讓她受了委屈。

  齊嬰越發覺得胸口沉悶。

  他靜立不動,沉思良久,忽而似想到什麽,匆匆對青竹說:“回風荷苑。”

  夜雨淒清,清霽山中石階濕滑,齊嬰回去的時候已近子時。

  他一回去便到當初沈西泠住過的那間院子找人,但房中空空,並不見小姑娘的蹤影。青竹一路跟著,見公子眉頭鎖得更緊,已經不知該怎麽勸才好。

  齊嬰從她房中出來,見夜寒如水,眼前忽而浮現她大病初愈那時、於隆冬之日蜷縮在忘室門口睡著的場景。他於是生出一個荒唐的念頭來,想了想,又朝忘室而去。

  而他沒想到,他最終竟真的在忘室門口找到了她。

  小姑娘還像上回一樣蜷縮在欄杆的角落,隻是這回沒有睡著,兩手抱著膝蓋坐在地上,眼神空空茫茫的,低著頭也不知在看什麽。

  他看著她,而就在那個當口沈西泠抬起頭,也看見了齊嬰。

  她看見那人站在忘室的簷角下,身後是無邊瀟瀟夜雨,他看起來風塵仆仆,好似剛剛從千山萬水之外而來,帶著滿身的寒意和塵土。此時那雙好看的鳳目正低垂著看向她,讓她的心底隻剩下一片寂靜無聲。

  她的父親喜讀佛經,在她幼年時就曾帶她一起翻讀過。她記得他極喜歡《仁王經》中的一句,“一彈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滅”,講的是一個頓悟般若。她從來不明白那是什麽意思,如今依然不懂,可是那時她抬頭看見齊嬰站在那裏,心中卻忽然想起這句話,覺得那一刹那的確有許多生滅,令她一生都會深深鐫刻在心頭。

  她在那一刹那心中乍然翻湧出許多情緒來。

  趙瑤打她的時候,她沒哭;齊老夫人在眾目睽睽之下訓斥她的時候,她沒哭;被逐出齊府不明前路的時候,她依然沒哭。她不僅沒哭,甚至心中都不感到委屈,隻有一片平靜,仿佛覺得那些苦難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仿佛旁人的惡意也都是理所應當,她本來就應該去承受的。

  可眼下齊嬰來了,就站在她麵前,她心裏卻一下子湧上說不盡的委屈和難過,在她意識到的時候,她已經淚流滿麵。

  夜中昏暗,齊嬰一開始沒瞧見沈西泠哭了,見她又像上回一般不顧念自己的身子,如此寒夜又窩在他門口,心頭一股無名火起,正板著臉要開口訓她,卻見小姑娘忽然扶著欄杆站起身朝他奔過來,等他回過神來的時候,她已經撲到他懷裏。

  抱著他,嚎啕大哭。

  夜雨仍未停,淅淅瀝瀝落在忘室的簷角,那懷中少女的哭聲驚惶又充滿委屈,似乎已經悲傷難抑,乍然將齊嬰心底那方寧靜的潭水攪得一片渾濁。

  他歎了一口氣,緩緩伸出手抱著她,說:“現在沒事了……”

  他的手輕輕拍著她的背。

  “……我回來了。”

  ※※※※※※※※※※※※※※※※※※※※

  其實你也不是多特別的人,隻是唯一一個讓她一見就會意識到自己很委屈的人而已。

  下更:開文以來甜度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