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1章 精簡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4      字數:4497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九卿之一的鴻臚寺卿,被裁撤了,相應的職能轉移到了禮部的手上。

  衛尉寺和太仆劃歸兵部,太常寺和光祿寺劃歸禮部,太府寺劃歸三司使衙門,九卿減為三卿,朝廷裏的冗官,為之一空。

  新的九卿,也就變成了,吏、戶、禮、兵、刑、工這六部尚書,以及都察院都禦史、大理寺卿、樞密副使,統稱九卿。

  其中,大理寺,名義上屬於九卿衙門。實際上,大理寺直接隸屬於李中易管轄,其人、財、物和內閣諸衙門,沒有任何的關係。

  這就是李中易一直想推行的,司法權獨立於行政權之外,以免內閣那邊施加政治性的幹擾。

  至此,李中易精簡朝廷機構的計劃,完成了階段性任務,暫時告一段落。

  在朝廷之上,李中易為總負責人,內閣分管政務,樞密院在總參議司、後勤司、軍法司、鎮撫司的配合下,共同掌握軍權。

  三司使,因為掌握著朝廷的財政大權,被單列了出來,直接隸屬於李中易管轄。

  這麽一來,內閣的權勢,由掌握一切大政的政事堂,變成了奉詔辦事的最高執行機構。

  按照新定的規矩,朝廷的大政方針,由李中易召集禦前會議來決策,禦前會議的成員,包括內閣諸相、三司使以及九卿。

  在朝廷的機構改革之中,和讀書人最息息相關的是,國子監改成了太學。

  如今的太學,分為儒、文、理和法四科,顧名思義,也就是儒學,雜學、工學和法學。

  在儒生鬧事的亂相之中,國子監成了儒生們聚集的主要場所,他們每天抨擊朝政,汙蔑李中易是暴君。

  結果,等李中易展開反擊之後,國子監第一時間就被裁撤了,改為太學。

  新任的太學山長,由鎮撫司副鎮撫夏明德擔任,他是李中易欽點的山長。

  這主要是李中易吸取了教訓,所謂的國子監學子們,他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百無一用,卻偏偏是鬧事最厲害的一群人。

  最可恨的是,這幫家夥居然圍攻官員的宅子,打死打傷了十幾名官員。

  所以,等李中易騰出手之後,第一時間就對國子監動了手。那些閑得沒事幹的學子,一律發配去了靈州,讓他們喝一喝西北風,清醒清醒頭腦。

  朝廷中樞的機構改革,不可避免的影響到了地方,原本地位很尷尬的各級大理分寺,如今完全掌握了地方的司法權。

  與此同時,各地除了知州之外,也都配備了通判。與之相對應的是,各縣也都配了縣丞。

  按照朝廷的典章製度,知州發布的政令,必須要通判副署,否則就不是合法的政令。

  在統一了江南之後,李中易和內閣,都深陷於文山之中。畢竟,天下已經有五百餘軍州,無論大小事務,都要呈報進京,換誰都吃不消。

  於是,在州以上,設置新的一層行政機構的迫切性,也就提到了議事日程。

  最終,由李中易拍板,在全國範圍內,州以上的一級行政區,設置為十五路,即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益州、陝西、廣南東和廣南西。

  其中,河東路的地盤,暫時掌握在劉漢朝廷的手上,益州路則依然是孟家的江山。

  路這一級,隻設置三個衙門,即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和大理路寺。這三個衙門,分掌本路的軍事、行政和司法大權。

  其中,大理寺,由上到下,依次為路寺、州寺和縣寺。其衙門為固定,但司法人員,每兩年必須輪換一次,辦案也采取抽簽製,謹防徇私舞弊。

  經過一係列的改革之後,形成了以李中易為核心,中央集權為主,地方分權為輔的管理體製。

  最近,李中易的心情很不錯,以前想做而無法做的事情,在清除了儒門的影響之後,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推進。

  “張三正,走,去西郊大營看看去。”李中易一直關心冬季輪訓的情況,隻是,他被朝廷體製改革拖住了。

  現在好了,李中易終於騰出了手,正好抽空去西郊大營看看。

  西郊大營,駐紮著從各地來京輪訓的廂軍官兵,目前共有四萬人在此駐訓。

  李中易輕車簡從,隻領著近百名親牙,就拍馬趕到了西郊大營。

  “全體都有,立正!”

  “聽我口令,向右轉!”

  “齊步走……”

  一眼望不到頭的操練場上,各地來京的廂軍官兵們正在接受正規化的訓練。

  李中易依然是老習慣,最先去了夥房,他想抽查一下大軍的夥食情況。因為,李中易心裏有數,軍隊之中,最容易出貓膩的地方,就是後勤輜重部隊。

  當李中易走到夥房這邊的時候,夥夫們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午餐,隔著老遠就聞到了肉的香味。

  李中易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邁步進了夥房,隨手抽出一根筷子,插進了蒸好的飯中。

  嗯,哼,筷子沒倒,不過,這還不夠,李中易又命張三正盛了一碗飯。

  張三正吃了幾口,稟報說:“米飯很香,不是陳米,沙子也沒吃到。”

  李中易滿意的點了點頭,他的抽查,就是要給負責軍隊後勤的軍官們,敲一敲警鍾。

  軍隊,是李中易的命根子。誰敢讓官兵們吃黴米,或者說是克扣飯菜的分量,那他就敢讓誰的腦袋搬家。

  不僅如此,碩鼠們的家族,也將被一起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翻身。

  看過米飯,李中易又湊到煮肉的大鍋前,用筷子夾起了一塊肉,直接放進了嘴裏。

  嗯,肉燉得很爛,且肥瘦相間,李中易再次滿意的點了點頭。

  一旁的張三正,見夥房裏的所有人,臉都嚇白了,他不由微微一笑。

  嘿嘿,皇上親自抽查大軍的夥食,若是吃出了不對勁的地方,恐怕就有人要掉腦袋了啊!

  李中易繞著夥房轉了一整圈,沒發現什麽毛病,索性走到了外邊,雙手抱胸,觀看大軍的隊列訓練。

  這時,負責校閱廂軍的廖山河,已經得知了消息,他急急忙忙的趕到了李中易的身旁。

  “皇上……”廖山河一邊行禮,一邊想打個招呼,卻被李中易擺手製止了。

  廖山河隨即知趣的閉緊了嘴巴,作為李中易的老部下,他心裏非常有數,皇上喜歡微服抽查各級的駐軍大營。

  所以,京城附近的軍營,將領們個個都很乖,針對後勤的自查自糾行動,一直沒有停止過。尤其是在夥食方麵,沒誰敢暗中下手撈油水,更別提克扣飯菜的分量了。

  俗話說的好,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李中易喜歡冷不丁的抽查,給軍方的將領們,尤其是後勤司的軍官們,施加了異常巨大的心理壓力。

  在軍方,別的部門如果出現了問題,一般情況下,隻罪及本人,而不會株連家屬。

  可是,如果是後勤司出了貪腐問題,一律會追究家屬的責任。

  這麽一來,後勤司的軍官們,即使想伸手撈好處,也要仔細的掂量掂量,付得起那麽高昂的代價麽?

  李中易抱胸觀看了一陣子操場上隊列訓練,忽然笑道:“廂軍的訓練,還是有基礎的。”

  廖山河逮著說話的機會,馬上陪著笑臉說:“皇上,一年兩次輪訓,能者上,不能者下,誰敢馬虎大意?”

  李中易點了點頭,說:“和契丹人的國戰,隨時都可以展開,軍隊的訓練絕對不允許有絲毫的放鬆。”

  廖山河趕緊捶胸行禮,大聲說:“請皇上放心,下臣絕不敢放鬆考核的標準。”

  李中易笑了,抬手輕輕的捶了捶廖山河的胸膛,說:“每旬休息兩天,其中一天,把大軍拉出去,幫老百姓修繕房屋,挑水,劈柴,沒有老百姓的供養,就沒有如今的鐵軍。”

  廖山河笑著說:“皇上,其實呢,大營裏的兵馬,每個月都會抽出三天,幫老百姓幹活。”

  李中易笑了,笑得很開心,百姓愛軍隊,軍隊護百姓,彼此相輔相成。

  如今的軍隊裏,軍官都出自於講武堂,士兵則從廂軍裏邊選拔,廂軍又從鄉軍裏挑人。歸根結底,這是一支老百姓自己的軍隊。

  從操練場下來之後,李中易又去了軍械庫,軍械庫附近戒備森嚴,閑雜人等完全禁止靠近。

  李中易走進軍械庫後,迎麵就見十幾門6磅炮,一字排開,顯得格外的神氣。

  “曉達啊,炮兵很關鍵,從大營裏選了多少炮兵?”李中易扭頭問廖山河。

  廖山河拱手道:“李永堂不放心,非要親自挑人,如今,挑走的炮兵大約一千人左右。”

  李中易點了點頭,如今的火炮產量,每年可達二百餘門。這些火炮,除了配備朝廷禁軍之外,水師那邊還需要更多數量的12磅炮。

  說句心裏話,每年生產兩百多門火炮,看起來很多。實際上,如果天下的數百軍州都配備齊全,這麽點數量遠遠不夠分的。

  不過,如今的炮營,已經提升為了獨立兵種,成為了炮軍,其都指揮使依然是李永堂。

  關於炮軍,最麻煩的不是火炮的產量不足,而是火硝的產量遠遠跟不上作戰的需要。

  自從有了火炮之後,整個大軍的後勤係統,減輕了很大的負擔。

  這主要是,攻破城門主要依靠火炮了,而不是靠堆人頭的所謂雲梯、登城車等器械。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從中原通向各個方向的官道,依舊是泥土路。

  這種泥土路,隻要是下雨天,必定是坑坑凹凹,這就給火炮的機動,製造了極大的難度。

  經過實地考察之後,李中易比較滿意的離開了軍械庫,在廖山河的陪同下,去了士兵們的宿營地。

  按照條令的要求,西郊大營內的宿營地,必須符合技術要求,即不許漏雨,不許漏風,冬天要燒熱炕。

  李中易隨意的走進一間營房,迎麵就見,炕上的麻被疊得整整齊齊。由於燒了熱炕,室內暖烘烘的,一點也不冷。

  在營房裏,李中易隨意拉開一條被子,仔細的摸了摸,發覺裏邊的填充物都是羽毛,分量也夠重,不由滿意的笑了。

  打仗,打的就是錢、糧和輜重!

  讓將士們吃不飽肚子,穿不暖,睡不好,還怎麽打仗?

  廖山河心裏很清楚,李中易隻要來大營裏抽查,最喜歡看的地方,除了夥房之外,就是將士們的營房。

  魔鬼,永遠都藏在細節之中。

  巡視完畢營房之後,李中易在廖山河的陪同下,來到了指揮部裏。

  指揮部內,站滿了中高級軍官,李中易笑著擺手說:“都坐下吧,大家一邊磕瓜子,一邊閑聊。”

  “喏。”軍官們並攏雙腿,立正敬禮之後,紛紛坐在了李中易的四周。

  “下麵的訓練計劃,是怎麽安排的?”李中易隨手抓起一把瓜子,笑眯眯的發問。

  “稟皇上,受訓的兵馬,每天都需要武裝越野二十裏。因路不好走,車馬難行,歸根到底,還是要靠大家的腳板功夫。”廖山河舔了舔唇角,繼續解釋說,“等基本隊列訓練告一段落之後,臣下以為,應該開始戰陣合練。訓練結束後,考核的標準是,第一軍第三營甲隊。”

  李中易點點頭,第一軍第一營,就算是在全軍,也是最高標準的隊伍。其訓練標準之嚴格,世所罕見。

  這時,一名參議忽然站起身,大聲道:“咱們不能閉門造車,必須在對抗之中,訓練殺敵本領。末將以為,還是應以第一軍第一營為標準,比較合適。畢竟,知道差距,才可以上進。”

  李中易定神一看,敢情是張大克那小子,這家夥腦子非常靈光,經常會神來之筆。

  隻是,張大克的性子比較跳脫,不怎麽沉穩。知總參議司事的楊無雙為了磨練他,特意把他下放到了西郊大營裏來鍛煉鍛煉。

  俗話說的好,寶劍鋒從磨礪出,好鋼就要用到刀刃上。

  “心氣足,的確是件好事。但是,不能好高務遠,必須腳踏實地的,一步一個腳印。”李中易一邊擺手示意張大克坐下,一邊語重心長的說,“高標準嚴要求,必須切合實際。受訓的廂軍官兵,畢竟隻是預備禁軍而已。”

  如今,由於抄家得來的錢和糧,已經堆積如山,計劃中的統一戰爭,肯定會在來年的春季打響。

  朝廷的禁軍,擴充到三十萬人,僅僅是第一步而已。畢竟,新增加的十萬新兵,和二十萬老兵不同,需要在戰爭中進一步磨合。